初高中衔接考点:虚词辨析+专训考点:1.虚词辨析具体方法2.考题对接【考点解析】一、虚词辨析具体方法(一)看词性异同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 能就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虚词。例如,①刚才——刚刚,前者为时间名词,后者为时间副词;②偶然——偶尔,前者为形 容词,后者为副词。(二)看搭配情况关联词语在使用时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 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 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或”“还是”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词语(如“和”)搭配。常用成 套关联词语有:①表并列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又……②表递进的:不是……,就是……是…… ,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③表转折的:不但……,而且……尚且……,何况……④表条件的:只要……,就… …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⑤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即使……,也……⑥表因果的:因为……,所以 ……既然……,就……(三)看语气辨析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语法。有些虚 词用来表达委婉语气,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强调语气。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例如:①“何况”与“况且”。前者可用于反问 ,后者不能。②“未免”与“不免”。“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表示由 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四)看假设与事实这种方法其实是“看语气辨析”的延伸。关联词语中有些表示的是假设语气,如“即使”“不管”; 有些表示的是既成事实,如“虽然”“尽管”。(五)看标点有些关联词语在使用时可以用标点符号与分句隔开,如“因此”“其实”“确实”“相 反”。借助这一点,对辨析虚词也有帮助。(六)看位置虚词的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 ,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在句中的位置不对,就是误用。复句中 出现成对关联词,如果前后分句主语相同,虚词用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虚词用在主语前。(七)看语体有些虚词使用随意,属日常口语, 不能用于书面语色彩浓重的句子中。用于口语中的虚词有“要是”、“要不”(一般用在祈使句中)、“别说”、“就是”等。值得强调的是,一些 文言虚词只适用于书面语中。(八)看主客体如果不能正确辨别介词(如“对”和“对于”)引出的对象是主体还是客体,就容易导致主客体颠倒, 误用虚词。(九)看前后有些虚词用来连接词语或短语,有些虚词用来连接句子,了解了这种用法,辨析时就不容易出错。(十)看结构虚词的使用 应切合语境的需求,如果滥用,往往会造成语意的累赘、重复,甚至破坏句子的结构。【考题对接】一、虚词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 当的一组是()唯书有华,秀于百卉。文学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是穿越时光的智慧沉淀,①______________是屹立不倒 的千年丰碑,流芳百世,万年犹新。读书,②______________是细味品读传世之作,③______________精神上的按摩 ,不仅能让人心驰神往、难以忘怀,④______________能让人抚卷静思、沉淀内心,变得睿智豁达、优雅美丽。⑤________ ______,经典美文易觅、静心品读难得,能手捧佳作,享受“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的阅读,如今⑥______________渐行 渐远,很少有人能够感受。?①②③④⑤⑥A也甚至/而且但是仍B/尤其犹如更然而却C更特别好像也反而/D还常常一旦还/已2.在下面的语 段中填入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拿来主义”好得很,因为它有科学性。______不先拿来,许多有用的东西就被抹煞、毁灭了, 还谈得上什么使用与存放?对旧文化,______需要“批”,这有利于择取,但若像“四人帮”这些“昏蛋”一样,“批字当头”“大批判开路 ”,实际是首先要毁灭大批遗产。把遗产大批大批地烧光,______用行政命令投入冷宫,这还怎么能进行择取、使用呢?______首先拿 来了,不毁灭掉,才能进行择取。你要“批”,尽管“批”,批对了固然好,批错了还能够改回来,反正东西仍在,不致无法补救。?A.如果当 然不如因此B.假如因此与其不如C.假如当然甚至只有D.如果当然或者只有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一组是()没出事“你好我好大家好”,①__出事便“相互推责”,已成多部门治理、多环节监管下的共同之处。安全标准也好,技术标准 也罢,从本质上讲,②__是监管的标准和态度的结果,③__坚持一切从严并力求做到“零风险”,④__在标准上就必然会达到“史上最严”, ⑤__就可能“标准围绕监管转”,⑥__监管有多么松散则标准就有多低效。?①②③④⑤⑥A如果就只要/因而所以B一旦其实如果那么否则/ C只要/只有才能不然从而D假使当然既然那么/因而4.在下面语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合乎逻辑。(4分)网络 围观中貌似人人都有维护道德的责任感,①?这种责任感大多只局限于对他人行为的评判,而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省察;②?,网络上有再多的道德理 论,也往往难以转化为现实行动。有道德热情的义愤填膺③?重要,但我们更应该以夯实的责任意识为出发点,以敢于担当的实际行动为落脚点,④ ?,网络围观也只能是纸上谈兵。5.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4分)玉米含糖量的确较高, ①?玉米中富含淀粉、碳水化合物,这些成分在经过消化后最终都会成为葡萄糖,②?玉米中所含的谷胱甘肽,是抗癌因子,它能与其他一些物质结 合,使之失去致癌性;玉米中所含的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能转化为维生素A,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6.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 联词语。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4分)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①?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而忽视质量的改善,对自然 资源盲目开发,②?竭泽而渔,势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从而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③?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是确 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7.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要求:语意连贯 ,合乎逻辑。(4分)①?世界因发明而辉煌,②?发明家个体仍常常寂寞地在逆境中奋斗。市场只认同具有直接消费价值的产品,很少有人会为发 明家的理想“埋单”。世界上有职业的教师和科学家,他们可以衣食无忧地培育学生,探究宇宙,③?人们认识到教育和科学对人类的重要性;④? 世界上没有“发明家”这种职业,也没有人付给发明家薪水。8.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 逻辑严密。(5分)林肯说:“①?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长期怀着仇恨或崇拜的心理,就会养成一种弱国心态。超越了这种心态,特别是在灾难面 前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他人,②?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成熟。”日本刚刚发生强震海啸,伤亡人数还不明确,一些媒体③?转场讨论“经济”影响问 题。这样的重心偏移让人深感遗憾。④?随后民间的纠偏则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让人感动。那点燃的烛火,那滑过脸庞的泪水,让我们⑤?让世界 看到了另一种成熟和美丽。9.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5分)文学是心灵的抚慰剂。许多人因为孤独而爱好文学 ,许多人因为穷困而爱好文学,也有一些人因为富足闲适而爱好文学——①?是出于什么原因,②?他们信仰文学,崇尚真善美,文学③?会让他们 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让他们的内心充实、自信、淡定、颖慧。我总是天真地认为,真正爱好文学的人,属于天底下最善良的群落,④?坏,_ _⑤__坏不到哪里去。验之现实,大致不错。以文学钻营的人,则另当别论。10.请在下列关联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3个,分别填入句子的空 格中。既然不管尽管无论既而因而然而①?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②?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就 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③?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11.在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词语。(1)而晶莹如黄玉 般的腊梅,暗香浮动,________遗世独立的佳人。(好像犹如)(2)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_______几片雪花飘 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偶然偶尔)12.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人们都知 道爱因斯坦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学说,①?很少有人确切地了解这种理论。跟我们所熟知的经典物理学相比,相对论学说中有关新概念的表述充 满了数学公式和演算,②?目前常见的有关相对论的科普书籍一涉及重要概念,③?在表达上或含糊不清,或繁琐难懂。④?这也不能全怪那些作者 ,⑤?用非数学语言来表述那些新概念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3.从以下12个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8个,分别填入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选词 不得重复。持续品位而且融洽共赢上升提升不但甚至融合品味继续旅游产业要__①__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对文化资源 的利用,不断②?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和__③__。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文化与旅游之间是“灵魂”与“载体”、 “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实践证明,通过旅游活动__④__可以增强人们对相关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文化的发扬和传承,__⑤__可以 实现文化资源的保值、增值,__⑥__是创新,为文化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因此,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__⑦__性,可以在 融合中达到相互提升和__⑧__。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二、实词+虚词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最 近,“神舟”一词上了网络热搜。“神舟”飞天__________已有20多年!我们对这艘中国太空飞船的名字早已__________, 一提起它,总让人打心底涌起一股民族自豪感。?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既是我国实施载 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计划的第一次飞行试验,也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神舟”从此成为载人航天的代名词。杨利伟首飞、“神七”太空 出舱、景海鹏三次飞天、“天宫”上演太空科普课……载人航天工程一次次关键技术的突破和科学应用效益的__________,谱写了中国人 探索太空的壮美篇章,成为人们记忆中的经典。这些难忘的瞬间,总能激荡起每个人与时代共振、同国家一道前行的奋斗豪情。?“神舟一号”飞 船实现的一趟太空往返,背后含义并不简单,它看似中国航天事业的__________,实则厚积薄发。没有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持续努力,就 不可能有这里程碑式的跨越,就不可能使中国航天事业用短短七八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三四十年走过的路程。?A.赫然耳熟能详显现独树 一帜B.居然耳熟能详显现异军突起C.居然耳濡目染呈现独树一帜D.赫然耳濡目染呈现异军突起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 当的一项是()①密林深处,我们观赏着鸟雀啄食,猴子、松鼠在树上上下跳蹿,真怕会不小心____到它们。?②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 胡都只能演奏悲怆,____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③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____,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A.惊扰即便防微杜渐B.打扰即便未雨绸缪C.打扰虽然防微杜渐D.惊扰虽然未雨绸缪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在中国古代 ,瘟疫灾害爆发的频繁程度与破坏力,远超水旱灾害________战争。简单的史料记录背后,常常是________的生命财产损失。在经 历多次教训后,“切断传染源”便成为面对“大疫情”时执政者们的重要举措。如宋神宗年间的虔州瘟疫,是雨季来临时上游水源被污染所致,新任 知州刘彝以“雨污分离”的思路________当地水渠,建成了著名的“福寿沟”(地下排水系统),(①),消除了肆虐当地多年的瘟疫。隔 离法,始于秦朝。《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中记载,秦国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疠所”居住,跟体健的人分开吃喝,________切断 传播源。唐代时由僧人开设的用来隔离收治病患者的乞丐养病坊,从宋代开始出现的大量官办养病机构,(②)。清代的法律规定:境内只要发现天 花患者,一定要将其隔离;凡海外来华的船只,要严格排查“出痘者”,切断一切输入通道。(摘编自《中国科普》)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 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以至触目惊心构建从而B.甚至惊世骇俗重建进而C.甚至触目惊心重建从而D. 以至惊世骇俗构建进而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境内如发现天花患者,应酌情将其隔离,海外来华的船只,要适当排查‘出痘者’, 依礼切断输入通道。”好吗?为什么?(4分)5.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0个字。(4分)初高中衔接考点:虚词辨析+专训答案一、虚词1.B【解析】排除法。第③空,须将“精神上的按摩”与“读书” 建立联系,否则会转换话题,故排除A项;“一旦”作副词表不确定的时间(发生某事件),不能接“精神上的按摩”,故排除D项;“反而”作 副词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故排除C项。2.C【解析】第一空后面的内容是假设的情况,可用“假如”“如果”;第二空前面说到“旧 文化”,理所应当“批”,所以用“当然”而不应用表结果的“因此”,排除B;后面“把遗产大批大批地烧光”与“用行政命令投入冷宫”存在递 进关系,应用“甚至”;后面应是表条件关系“只有……才”,用“只有”。3.B【解析】“坚持一切从严并力求做到‘零风险’”与“在标准 上就必然会达到‘史上最严’”之间是假设关系,所以③④应该使用“如果”“那么”,排除A、C、D。4.①但是;②所以;③固然;④否则。 【解析】第一个横线前后是转折,所以填“但是”;第二个横线前后是因果,可填“所以”;第三处属于让步转折,填“固然”,第四处后句是对 连词前面情况的否定,意思是“如果不是这样”,所以填“否则”。5.①因为;②但(或“但是”“可是”“然而”)。【解析】根据上下文意 思来看,第一处横线应填入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虽然“由于”也表因果,但“由于”多用于复句的前一分句,用于下一分句开头不符合 人们的语言习惯。第二处横线应填入“但”“但是”“可是”“然而”等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却”虽然也可表示转折关系,同样不符合人们的 语言习惯。6.①倘若(如果);②甚至;③因此;④否则。【解析】该段文字由两句话构成,前一句讲错误的做法及可能带来的后果,后一句是对 前一句错误做法的总结。由“只注重”“而”“势必”“从而”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①处表示假设关系,故应该填写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倘若”“ 如果”等;而②处前后两分句是递进的关系,所以填“甚至”;③④处后面就是对上文错误做法的总结以及不这样做的反思,所以填“因此”和“否 则”。7.①虽然;②但(但是);③因为;④然而。8.①如果;②则(就);③却(就);④然而(但);⑤也。9.①不管;②只要;③就; ④即使;⑤也。10.①尽管;②既然;③因而。【解析】①处根据下文的“但是”可知,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因此填“尽管”;②处根据下文“ 就”可知应填“既然”;③处根据句意可知与前文是因果关系,故填“因而”。11.(1)犹如;(2)偶尔。12.①但是;②以致;③就;④ 其实;⑤因为。【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①为转折关系;②表示严重的后果;③“就”和“一”搭配;④是让步关系;⑤解释原因。13. ①持续;②提升;③品位;④不但;⑤而且;⑥甚至;⑦融合;⑧共赢。【解析】“持续”指延续不断;“继续”指(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 间断。根据语境,①处应选“持续”。根据上下文可知,②处应填动词。“提升”指提高(职位、等级等);“上升”指由低处往高处移动,(等级 、程度、数量)升高,增加。结合语境,②处应选“提升”。根据动宾搭配,③处缺少宾语中心语,所以③处应是名词。“品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 质、水平,“品味”指格调和趣味。结合语境,③处应选“品位”。根据句意可知,④、⑤、⑥所在的句子表示逐渐递进的关系,所以④、⑤、⑥三 处依次应选“不但”“而且”“甚至”。“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融洽”指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根据词语的使用对象以及后一句 中出现的“融合”一词可知,⑦处应选“融合”。根据语境,⑧处应选“共赢”。二、实词+虚词1.B【解析】居然:出乎意料。赫然:形容令人 惊讶或引人注目。此处强调出乎意料,应选用“居然”。耳熟能详: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 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此处指名字熟悉,应选用“耳熟能详”。显现:显露。呈现:显出、露出。此处指显示出来,应选用“显现”。异军突起:指新 的派别或新的力量突然兴起。独树一帜:指自成一家。此处与后文“厚积薄发”形成对比,应选用“异军突起”。2.A【解析】惊扰:指由突然的 声响或举动而惊动、干扰他人或物;打扰:搅乱,搅扰的意思,包括言语、声响、举动等对人或物的干扰,但一般不是突然的,①指怕猴子、松鼠惊 动鸟雀,故选“惊扰”。即便,有假设意味;虽然,表示是现实,②含有假设意味,故选“即便”。防微杜渐,防止小的错误和漏洞演变成大失误; 未雨绸缪:泛指做事情要事先落实好应对的措施,③指从小事做起,防止小错变成大的失误,故选“防微杜渐”。3.C【解析】以至:表示在时间 、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的延伸,一般表示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也可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由于上述情况的程度很深而产生的结果。甚至:表 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文段中是要将瘟疫灾害爆发的频繁程度与破坏力和水旱灾害战争作比较,突出其破坏力巨大,第一处应用“甚 至”。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惊世骇俗:指人因思想、言行等异于寻常而使人感到震惊。文段中强调瘟疫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巨大,让人看到很震惊,第二处应用“触目惊心”。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重建:重新建设或建立。文段中水渠是具体的,是重新修建水渠,第三处应用“重建”。从而: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进而:更进一步。文段里强调消除了肆虐当地多年的瘟疫这一结果,第四处应用“从而”。4.①不如原文表达好,原文语境为庄重场合,应使用公文语体。②运用“只要……一定”“凡……严格”“一切”等表达命令语气、限制范围等词语,强调坚决不容放宽的措施。5.①确保污水绕开生活区(确保污水与饮用水分离);②都是隔离病患的处所(都有隔离病患的作用)。【解析】①这里前面说到“建成了地下排水系统”,后面是结果“消除了肆虐当地多年的瘟疫”,造成瘟疫的原因是雨季来临时上游水源被污染,这里强调排水系统的作用,可填“确保污水绕开生活区(确保污水与饮用水分离)”。②前面说到秦国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疠所”居住,跟体健的人分开吃喝,切断传播源,后面说到境内只要发现天花患者,一定要将其隔离,说明在古代已经有那种类似于现代的隔离病患的场所,所以这里可填“都是隔离病患的处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