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公众号:脑洞时 “姜玉贞,你们旅一共有多少人?” “五千人。” “阎长官让我们阻击的板垣连队有多少人?” “七万多人!” “上级作战指示是什么?” “死守平原七日!” “姜旅长,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死也不能让日军过去!” 这是1937年9月下旬原平会战打响前,军长王靖国和旅长姜玉贞的最后一段对话。 1937年,日军7万人强攻山西原平,姜玉贞率领一支5000人的旅部硬生生抵挡日军10日,他是怎么做到的?结果又如何? 1894年,姜玉贞出身在菏泽城东辛集村的一个贫苦家庭,由于父亲在他出生前两个月生病去世,只剩下孤儿寡母。自小养成了勤奋勇敢的习性。 1913年,姜玉贞见惯了人间疾苦,便前往陕西招兵站报名参军。 姜玉贞在军中不仅能识文断字,而且打仗也十分勇猛,因此不久陆续升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 他不仅在军中赏罚分明,治军有方,而且自己也有高超的才干,非常能吃苦,因此在军中深受士兵的爱戴,而旅长杨士元更是对他赞赏不绝。 北伐战争胜利以后,旅长杨士元推荐姜玉贞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级班学习,毕业后任山西陆军第三团上校团长。 后来他又被送到国民党在庐山举办的军官训练班。后任国民党晋绥军第一九六旅旅长。姜玉贞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拯国家于危难,救万民于水火。 他丢下70岁老母和3个孩子,在坟前祭奠了亡妻之后,毅然奔赴抗日前线。 抗战爆发前,国民党政府下达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日军将我国大量土地攻占,这也让日本人认为,中国不敢同他们打,甚至还嚣张的说出了:“三个月内灭中国的言语”。 随后日军就开始向东北地区深处挺近,但慢慢的日本人的胃口越来越大,他们企图将整个华北地区占领,日军兵分三路,向三个不同的方向挺近,尤其是在攻占北平和天津之后,日军就开始向河北地区挺近,而他们的另外一支军队,通过蒲铁路向山西挺近。
1937年9月,日军进攻山西,先后攻克了大同、平型关等地,山西陷入危局。当下,为了保住山西,守护太原,最先要守住的就是位于太原北面的忻口。 于是,在姜旅长的命令下196旅加快了脚步,在9月30日日军抵达之前,提前来到了原平。 来到原平之后,姜旅长在城中的一处李家大宅作为临时据点,召开紧急会议,简洁明了的部署城中的防御措施。并且还特意下令嘱咐各位战士,这是一场以少战多的持久战,7天抗战中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算死也要死得其所,死的有价值。 姜旅长的话时刻鼓舞着身后的战士,战士们激昂的回应让姜旅长也十分欣慰。会议结束后,战士们便纷纷投入到战前准备当中,修战壕,垒堡垒,一个个面对即将到来的日军非常的期待,个个都希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痛击敌军。反观姜旅长这边,却被心绪重重。 “纵使我历经20多年的大小战役,战场上杀敌无数,可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日军,自己心里还是没有底,自己的5000兵力该如何抵御敌军的万人炮火,赢了自己将会功成名就,或许还会名流千年。但如果输了,那身后失去的不仅仅是土地,还有成千上万的百姓都会遭殃,这份重担让自己有些喘不过气”。 虽然面对日军没有把握,但是身为军人并且已然接收到国家的命令,自己就该义不容辞把事情做到最好。 于是,全旅将士们都动员起来,在原平构筑工事,应对接下来的一场大战。日军主力板垣第5师团赶至原平时,原平已成为了一座坚城。 10月2日,激战骤然打响。在人数和装备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板垣师团自然不会把196旅屈屈5000人当回事。日军大部队一杀到就把原平围了个水泄不通,打算对姜玉贞的196旅5000人进行围歼,不过敌人低估了196旅的战斗力。在一番空中侦察后,日军并未侦察到城内守军的情况,还以为196旅不战而逃了。其实日军有这样的想法一点也不奇怪,尤其是像板垣师团这样的日寇劲旅,已经遇到过多次先例,当年10万东北军在9.18的时候还不是拱手把东三省让给了日军。 然而就在日军大举进入原平城的时候,突然就遭到了姜玉贞部的迎头痛击,凶猛的火力打的日军措手不及。随后日军的飞机对原平城守军展开狂轰乱炸,196旅遭到了重创,并且日军飞机轰炸是有针对性的,专炸196旅的碉堡和掩体。与此同时日军在城门口也布置了重火力,跟姜玉贞部展开了激烈的火力交锋。 整个原平镇炮火连天,城墙多处坍塌,工事已毁。此时的姜玉贞未有丝毫慌乱,脖子上挂着两个大号手榴弹,手握冲锋枪,勇敢无畏地冲在最前面,战士们在旅长的带动下情绪高昂、越战越勇。 鏖战几日后,日本援军赶到,兵力增加的日军对原平渐成包围之势,姜旅所占的阵地越来越小,情况越来越不乐观。 因此,姜玉贞决定让伤员在医护人员的照顾下后撤。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伤员和医护人员在镇外竟然遇到了日军部队,一方有伤在身、手无缚鸡之力,另一方残暴成性、对前者恨之入骨,结局可想而知——200多名伤兵与医护人员遭到了日军惨无人道的施害。 据崔济哲在《将军无头》一书中记载,伤兵被当场击毙,穿军官制服的还被日军割下头颅,当作炫耀战功的资本;随军护士被肆意侮辱后,又被开膛破肚,尸首残破。 黄洪友得知此事,一边猛冲向姜玉贞,一边哭嚎着“死啦,都死啦”。 姜玉贞听闻后,痛心疾首,悲愤之情久久不能平复,下了道死命令:“伤员后撤要派敢死队护送,抽不出部队就不送,要死死在一块儿。” 接着,他咬牙切齿地说:“今后如果遇见日本伤兵,一律就地处决,这些狗娘养的畜生,血要血偿,命要命还!” 怀着滔天的家国血仇,姜玉贞部队越战越勇,不留到最后一滴血绝不停止战斗,把日军硬生生地拖到了第七日,初步完成了任务。 而敌军加上陆续赶来的援兵,渐渐对我军形成三面合围之势。姜玉贞正欲按照原计划进行撤退,然而他再次接到坚守3日的命令。姜玉贞部只剩下不到一半(包括伤兵),弹药几乎耗尽,但是196旅全体官兵没有怨言,奉命坚守,与突入城内的日军进行周旋和巷战。 10月8日,日军调集更多的飞机、大炮和坦克攻城和轰炸,更多的日军进入城内展开搜杀。196旅剩余将士们的战斗是异常艰难和残酷的。10月9日晚,姜玉贞组织一支80人的敢死队向日军发起主动进攻,迷惑日军,80壮士无一人生还。 10月10日,姜玉贞赤膊上阵,身背短枪,每战必身先士卒,提着手榴弹和士兵一起冲杀。最后时刻,跟随姜玉贞留在城里的,仅有特务排排长黄洪友和几名士兵,几个人坚守在一座院子里,围攻的日军越来越多,每一次贴身近战,都有人倒下…… 日军率领着数万人,久攻不下原平城,气急败坏,先后派出了飞机、敢死队、毒气弹。 姜玉贞部队也杀红了眼,在街道、 他们奇迹般地熬过了三天,终于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姜玉贞带领着部队撤退。日军并不打算放过他们,一直紧追不舍。 姜玉贞决定亲自带领敢死队留下来断后,让伤员先走。黄洪友坚决不肯受命,请求让自己留下来。姜玉贞说道:“少废话,你带他们走,这是命令,伤员没有安全撤出,我是一定不会出城的。” 黄洪友含泪组织好伤员撤离,喊道:“旅长,一定要小心,等我回来。” 日军很快发现了姜玉贞等一行人,于是对他们穷追猛打。至城外时,一发炮弹在姜玉贞身边落下爆炸,姜玉贞被炸伤倒地,残暴的日军用刺刀残忍将他杀害。姜玉贞光荣地牺牲了,年仅43岁。日军还割下他的头颅拎走了。 原平守卫战结束,196旅战死4300多名士兵,成功撤退的不到十分之一,成功地为我军在整个晋中整顿工事,部队驻防争取了时间,后来的忻口会战,我军成功歼敌2万多人,大大打击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这场血腥的战斗不仅让196旅名垂千史,也给日军带来了极大的心灵震撼。196旅在与敌军人数、装备极为悬殊的情况下,死守原平11天,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一段神话。
两年后,日军在原平建立了一座“无名战士慰灵塔”,敬畏带给他们无比震撼的抗战英灵们。阎锡山与原平战役后在一首诗当中描写:“全区原平战最烈,三团只还五百人,据守三院十一日,玉贞旅长兼成仁。”毛泽东同志也在1938年赞扬姜玉贞和196旅“给了全中国人以伟大崇高的模范”。 国民党政府也予以明令褒扬,并追赠陆军中将。 1979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姜玉贞为革命烈士。烈士的家乡辛集为姜玉贞将军建造了纪念碑,供人们凭吊。山东省菏泽市烈士陵园中奉有遗像。 |
|
来自: 冬不拉拉 > 《国民党人物、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