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星堆究竟还有多少秘密与惊喜?8个祭祀坑分布或为北斗七星图案

 先秦考古杂谈 2022-06-15 发布于江苏

三星堆究竟还有多少秘密与惊喜?三星堆新发掘的6个祭祀坑,加上1986年发掘的1号、2号祭祀坑,8个祭祀坑的分布恰好是一个“北斗七星”的形状,斗柄指向西北。


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虽然考古学家将6号、7号坑当作是两个祭祀坑,但是,
一方面7号坑就在6号坑的下方,另一方面,6号坑仅仅出土了一只大木箱、2件玉器,出土物数量与三星堆其它祭祀坑根本没法比,不太像是一个完整的祭祀坑。所以,或许,从本质上来说,6号、7号坑本为一个祭祀坑。



这样说来,三星堆祭祀坑的分布与北斗七星的特点是非常接近了,是刻意为之,还是仅仅是巧合?我们不妨看看之前被考古专家确认为“北斗遗迹”的有哪些?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距今5300年左右,在遗址中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出的“北斗九星”图案。河南青台遗址,距今5300多年,遗址内也发现了9个按照北斗九星的形状摆放的陶罐。


简单说下何为“北斗九星”?我们如今熟悉的北斗七星星名最早见于汉代,并流传至今,但在原始社会,
先民们起先注意到的是“北斗九星”,随后逐渐演变成北斗七星。不同史料中对于另外两星的记录有差别,但是,七星的位置、形状的有关记载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两处遗址均属于仰韶文化的范畴,时代相近,距离不远,陶罐摆出的北斗形状接近,斗柄指向一致,也是“北斗遗迹”中较为典型的,得到了普遍认可。


此外,一些遗址中还发现了疑似为北斗的图案,
如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蚌塑中以胫骨、蚌塑为组合的北斗,安徽薛家岗遗址内出土的带孔十刀中有不少“七孔石刀”,距今有一万年的山西柿子滩岩画等等,但这些例子多少都有点牵强,远不如双槐树遗址、青台遗址中的北斗图形直观,而三星堆祭祀坑的分布则更加接近北斗的形状,很难相信这只是巧合。

对此,
有学者认为三星堆的青铜神坛、青铜纵目面具等均是为了观星,青铜神树、青铜轮形器、陶鸟头把勺均是古蜀先民对北斗崇拜的具体体现。

看起来似乎有些证据不足,但是,毋庸置疑,三星堆有明显的太阳崇拜。三星堆轮形器、青铜神树都是实证,其后的金沙遗址中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饰也是很好的实证。

在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有限,宇宙万物都怀有强烈的敬畏之心,万物皆可崇拜,对天、对日、对月、对星象的崇拜是比较普遍的,同时,在原始农业社会,斗转星移,四季更替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斗柄授时”这是北斗最重要的功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人们根据北斗的位置变化及斗柄指向来确定一年四季,从而确定农业生产活动。无论是出于北斗七星实用功能,还是由于北斗是常年可见的亮度较高的恒星,古人普遍对北斗七星(北斗九星)非常重视。所以,有理由相信三星堆祭祀坑的排布是刻意为之的。



“三星堆再醒惊天下”,这个带有鲜明地方特征的文明是中华文明早期多元性的实证,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各种文明中的一朵奇葩,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去探寻其中的秘密,期待后续有更多的“考古上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