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022 年 6 月 13 日 第 28 期 总第 730 期 全球元宇宙产业化布局策略及启示 元宇宙产业化作为发展性概念,可理解为数字经济在千行百 业中形成闭环达成现实价值,并通过虚拟世界改造和提升现实世 界体验和生活的过程。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依托技术基础 领域的先发优势,积极推进元宇宙产业化所依托的基础设施和功 能性平台建设,逐步夯实元宇宙产业化发展的“地基”。同时, 对制度和法规的制定完善工作也在稳步推进。赛迪研究院科技标 准研究所认为,我国近年来虽然在 5G 建设、AI 算法、云计算等 - 2 - 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一定成果,但元宇宙产业化发展仍需建立在扎 实的底层技术、丰富的应用场景和相对规范的制度体系上。我国 应抓住元宇宙产业化布局萌芽阶段的机遇,充分发挥市场应用空 间等比较优势,结合自身特点实现协同发展。 一、全球元宇宙产业化进程中多元主体布局特点 目前元宇宙产业化发展已引发各国关注,但主要发达国家和 地区促进其发展的态度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美 国、韩国和日本为代表的积极派,着力于从技术、应用场景和资 源汇聚等方面,巩固元宇宙产业化发展基础。另一类是以欧盟为 代表的谨慎派,注重优先搭建虚拟市场法律法规和行业运行规 则,前臵化风险规避行为。但各国科技龙头企业态度相对一致, 普遍采取顺势而为、主动拥抱策略,积极拓展元宇宙产业化的商 业版图,高度重视提升数字时代的话语权。 (一)政府聚焦具有本土特色的产业方向,创新发展模式、 丰富应用场景 在元宇宙产业化进程中,日本和韩国是具有典型特色产业的 国家,依托本土文化大力进行企业转型升级,在畅通资源汇集渠 - 3 - 道和丰富关键技术应用场景方面进展良好。 日本:经济产业省 2021 年 7 月发布《关于虚拟空间行业未 来可能性与课题的调查报告》,明确体现了政府积极拓展虚拟空 间应用场景、规范元宇宙建设等意图。依托 ACG 产业优势和丰 富的 IP 存量,通过降低消费服务端口体验门槛、优化高质量内容 等方式,充分优化元宇宙世界与动漫形象虚拟化结合的效果,促 进游戏和动漫产业的发展,任天堂发布的《动物之森》系列第 7 部作品就是其成功代表之一。目前,相关技术从娱乐等应用场景 向外延伸,已将相应技术应用于演出及会议等领域。 韩国:大力推广数字新政,计划将首尔打造成全球第一个元 宇宙城市,投资 2024 亿韩元推出数字内容产业培育支援计划。 目前,依托成熟偶像工业的海量应用场景,在“虚拟数字人”方 向应用方面已相对成熟,比如,SK 电讯开发的基于 AR 的 App、 NC soft 推出的元宇宙平台,针对粉丝的消费心理和需求,通过虚 拟空间拉近了与偶像的距离,进一步刺激了偶像产业经济发展。 此外,政府还积极探索旅游业与元宇宙渗透融合场景,敲定《旅 游产业复苏及再跃进方案》,构建“韩国旅游宇宙平台”,通过 - 4 - 在虚拟世界设臵热门景点、影视剧取景打卡地等方式,推动虚拟 旅游和现实旅游双轮驱动经济复苏。 (二)企业依托关键核心技术基础优势,拓展重点领域的市 场空间 元宇宙作为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的载体,将高度依托可 穿戴设备、虚拟/增强现实、机器视觉、通信技术、神经网络、人 机交互、图像处理、区块链等诸多前沿技术夯实底座。 美国:以 Meta、微软、谷歌、英伟达等科技巨头为代表的企 业,正积极布局硬件入口及操作系统、后端基建、底层架构和人 工智能等基础设施和功能性平台建设,陆续发布了进军元宇宙规 划蓝图和技术路线。目前,Facebook (Meta)布局最为全面,包括 Creator 内容创作社区、VR/AR Oculus Quest、数字货币 diem、 Workplace 虚拟办公空间等。显卡巨头英伟达(NVIDIA)2021 年 8 月宣布,要向数百万新用户开放全球首个模拟和协作平台 Omniverse,支持元宇宙基础建设。 韩国:以三星为代表的企业作为推进元宇宙产业化的主导力 量,积极为元宇宙搭建资本基础,推出广受欢迎的元宇宙基金, - 5 - 资助 STAR Labs 等创新实验室研发人工智人“NEON”等项目, 通过底层计算系统创建虚拟形象,赋能机器人更加人性化。Snow 公司基于 Avatar 系统基础研发推出了火爆全球的 ZEPETO 捏脸软 件,汇集 2 亿多用户,曾举办偶像虚拟签名会,创下 4000 多万 人参加的记录,ZEPETO 还与时尚名牌 Gucci、Nike、Supreme 等时尚大牌联名推出虚拟产品。 (三)政企联合构建顶层设计制度规范,抢占虚拟世界准则 先机 由于元宇宙产业化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世界各国尚未就相 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达成统一。因此,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以 政府和企业为实施主体,正在布局制度空白点,谋求行业标准制 定的话语权。 美国:以 meta 为代表的科技巨头企业正积极对接政策制定者 和相关专家,从专业角度提出参考建议,以协调各元宇宙参建方 共建虚拟世界的行为规范,塑造科技巨头对新兴互联网形态的自 我监管模式。同时,也呼吁其他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建元宇宙基础 设施,为元宇宙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 6 - 欧盟:由各国政府牵头,结合企业元宇宙产业布局实际,出 台了《人工智能法案》和“平台到业务”监管法规,强调了相关 监管部门推进元宇宙建设的立场与倾向。颁布《数字服务法案》 和《数字市场法案》,从数据安全和隐私角度,提出了增加透明 度、尊重用户选择权、严格保护隐私和限制高风险应用等具体要 求,进而保护欧洲企业内部市场。 日本:政府牵头,由 ANA 控股、三菱商事等 20 多家企业 共同成立“元宇宙推进协议会”,探讨元宇宙运行的法律规则, 并拓展参与成员数量。随后,加密资产兑换平台 FXCOIN 则成立 “一般社团法人日本元宇宙协会”,后者将通过与金融厅等行政 机关协作,共同为元宇宙规范的制定出谋划策。目前,其成员包 括 FXCOIN、CoinBest 等日本虚拟货币兑换平台和 Ginco 等涵盖 电子钱包业务的成员。后期,其他互联网金融公司和游戏公司会 被陆续邀请加入,助力日本成为元宇宙发展领先国家。 韩国:由政府牵头成立“元宇宙联盟”,汇聚 SK 电讯、现 代汽车等 200 多家公司或机构,旨在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民 间主导构建元宇宙生态系统。首尔市政府宣布,将耗资 39 亿韩 - 7 - 元建立元宇宙平台“Metaverse Seoul”(元宇宙首尔),计划在 虚拟世界提供城市公共服务,持续为各方资源汇聚拓宽途径。比 如,设立虚拟空间市长办公室、提供金融技术、投资“大学城” 项目虚拟服务,举办虚拟跨年仪式等。 二、启示与建议 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元宇宙产业化发展中仍面临产 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话语权变化等多重挑战,突出问题或瓶颈主要 体现在与元宇宙产业化相关的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相关领域 标准制定有待前臵、赋能现实价值有待体现等方面。下一步,我 国应着重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一)夯实底层技术基础是元宇宙产业化的必要前提 目前我国在云平台、算力、芯片等环节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 可能会在底层技术支撑方面拖拽元宇宙产业化布局进度。IDC 数 据显示,截至 2021 年底,我国拥有数据中心 416 个,不足美国 体量的 1/5。对此,一方面要加大研发投入,着重布局算力、芯 片、系统基础软件和存储层面的核心技术攻关,扩容数字基建效 能,实现关键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要将研究范围拓展到社会 - 8 - 网络系统(CPSS),通过嵌入式环境感知、网络控制等系统工程, 使物理系统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作和自治功能, 构建智能化人机交互方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效能,为元宇宙产 业化高效发展夯实底层技术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元宇宙 产业化生态体系,依托以腾讯、字节跳动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巨 头,从人工智能、虚拟场景和社交网络等相关技术领域入手,逐 步升级和完善虚拟智能化交互系统,延展元宇宙产业化的应用空 间和场景。 (二)构建顶层制度体系是元宇宙产业化的重要保障 元宇宙时代数字经济的博弈不仅是技术竞争,也是各国制度 和政策环境的竞争。目前国内龙头企业普遍基于前期产业优势形 成了众多子元宇宙体系,缺乏资源整合,在一定程度上桎梏了元 宇宙产业化的总体进程。对此,一方面,由政府牵头,企业、科 研院所和高校等多元主体联合组建行业联盟和稳定的研究团队, 尽快推进顶层设计,整合各地扶持元宇宙的政策,完善多层次、 立体化、一揽子的配套治理体系,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 抓,塑造有利的竞争和创新环境。以制度创新释放发展红利,推 - 9 - 进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规范体系的建设,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新机 遇,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另一方面,要用市场打破各自为 战的资源瓶颈。元宇宙产业化发展需要更大规模的人才和用户资 源支撑,先发企业竞争态势决定了未来产业生态,必须依托强大 的市场培育协同发展产业链条和企业主体,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 点,在制度层面为元宇宙产业化发展保驾护航。 (三)增强现实世界价值是元宇宙产业化的核心方向 不同于美国 meta 公司等狂热消费型元宇宙发展理论,我国应 立足于国情,理智聚焦产业型元宇宙建设,协调好短期内关键技 术突破进程缓慢与产业长期极具发展潜力之间的关系。以物联 网、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为突破点,展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 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生态体系建设,强化虚拟现实世界的连接和交 互,丰富沉浸式科技体验场景。以物理世界实体经济发展需求为 导向,不断拓展虚拟世界的响应广度和深度,推进上中下游产业 链供应链生产要素的协同,通过整合创新融入到应用和场景中, 形成覆盖全价值链和全生命周期的制造和服务体系。在虚拟世界 发现既存问题和未来隐性问题,用虚拟现实技术解决传统产业的 - 10 - 痛点难点问题,降低各行各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各主体作业效率, 促进产业链协作,助推实体产业高效发展,增强现实世界幸福感 获得感的生活体验。 本文作者: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 崔冰 马涛 何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