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好说话!

 shineboy1 2022-06-16 发布于加拿大
故事从一张截图说起 ——

Image


估计老人家会问这是哪国语言?
几分无奈,这就是我们自己汉语。 
大量的字母缩写,中国年轻人甚至整个社会盛行的聊天方式。嫌打字累发明出来的这一个个“懒人词”才让沟通更累了。
我们的祖辈,曾经五步成诗的洋洋洒洒沦落成了这般“简陋“:

Image


想象一下,同样的夕阳西下的美景,古人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我们只会说:“永远的神!” 诚然,荒诞的流行语迎合年轻人快节奏的需求,加快沟通,但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则反映着时代的侧面。对语言文化而言,这种低级流行语大爆发未必是件好事。社会调查中心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互联网时代冲击,被同质化表达、全民复制的氛围包裹,语言甚至思想不知不觉变得简单化、情绪化、直觉化。

Image


然而,有一位成都姑娘,做了件对语言恶搞趋势“格格不入”的事。她制作了一段画风清奇、脑洞大开的水墨短视频发布到网上:
                  典 婆 婆 微 动 画              
               学歇后语,一起乐活 Image          

一句歇后语,几笔水墨画,诙谐幽默。出乎意料,这么接地气的水墨漫画竟出自一位留英海龟,她叫典婆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伦敦艺术大学空间设计硕士“以前百姓的娱乐方式单一,但更激发了他们苦中作乐,逗趣的灵魂。我常见外婆和大伙儿闲侃时,冒出一句歇后语,大家便七翘八拱笑作一团!欢乐的气氛令我对画龙点睛、极具感染力的歇后语印象非常深刻。”典婆婆说。

Image

▲背媳妇过独木桥—— 又惊又喜

Image

▲理发师的徒弟—— 从头学起

Image

背手看鸡窝—— 不简单(捡蛋)

Image

▲鞭炮两头点—— 响(想)到一块了!

Image

▲腊月里的镰刀—— 难得清闲

Image

▲和尚打伞—— 无法(发)无天

Image

张天师被鬼降—— 无法可施

Image

▲当了衣裳买粉搽—— 穷讲究

▲刘备卖草鞋—— 本行


歇后语趣味以外,章法井然:“引语”一出,悬念陡升,略加停顿后,“说明语”紧接着跟出,听者恍然大悟。蕴含国人大智慧——中国民俗、奇闻逸事、真实的市井气息和戏剧性的夸张对白。

▲滚水锅煮寿星—— 老熟人

Image

(典婆婆正在采访其他婆婆)

据记载,最早出现“歇后”这一词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提到过“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而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从先秦到现代,歇后语伴随中国人走过了千年,然而,遗憾的是,随着老一辈人的逐渐离去,那曾经出现在大街小巷、茶余饭后的俏皮话正在不觉间淡出我们的耳朵。典婆婆因喜爱民俗文化而从设计公司辞职而重拾画笔开始记录她视为珍宝的民俗文化,她走入街头巷尾,搜罗坊间逗趣话,把老一辈口口相传的巧言妙语,终汇集成了一本书——《皮笑肉也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