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
梦
到
徽
州
(朱旺风情)




以上为朱旺景区速写。
具有皖南魅力风情的旌德县朱旺景区以其独有的“九井十三桥”、“小桥、流水、人家”等徽派风情,吸引了一批批省内外美术家协会会员来纷至沓来采风创作。千年古村的小桥、流水、人家、古巷、白墙、黑瓦甚至是菜园、田垄,都在美术家的画笔下成为了一抹抹亮色,涂抹在画布上,创作出一副副精美的“特写”,向世人展示着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闺秀朱旺”。



前往朱旺景区途中,一路是朴实无华的乡村景象。高铁桥凌空而过,显示出古老村落与现代化的和谐。

观音殿。门额上嵌有“翠凫耸峰”四字,写生时住持告知这几个字是写意旌德的风情。

路过这栋老宅,看见这位阿婆在吃饭,问可进来看看吗?她点头示意,老屋有高高亮堂的天井,中间是一隅潜石板地面,有漏空处,说是曾有雨天雨水未及排出溢满堂,后经疏通下水道现在尽管看上去地面只是很小的漏空,下大雨再也没漫过堂前地面了。再看看老屋四周筑木结构,依然那么风华正茂,沧桑中愈显青春可人,如同这个安祥坐在自家老屋里的老人,矍铄而恬静。

朱子家训。朱熹后裔积淀下来的儒家文化,告诉村民们“孝”、“仁”、“礼”、“信”、“义”。这不正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吗?朱旺之名很明显,朱家兴旺之意,在这篇朱旺写意里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

这就是当年饮水用的水井,在河中挖成。所谓传说中的“井水不犯河水”。

这一眼四房井,看尽多少人间沧桑……

时光仿佛倒退百余年……



整个村落,一条朱溪河贯穿村头和村尾,村民依水而居。

小桥流水,青石曲径,白墙黑瓦,飞檐斗拱,一派江南韵味。
一位家妇见我采擷朱旺倩影,说:这里还是拍倒影好看。果然,抓住倒影不论是谁随意按快门实时都是精彩的水墨摄影画,可以同朗静山康诗纬袁廉民们媲美。果然,虚境中的水中朱颜靓影真的比实景要迷人得多,使这个略“俗”的地名增添了清逸空灵与浪漫娴静的颜值与气质!

九井豆腐坊,另一侧门墙上挂着是“百年老店”四个字小牌子。堂内有两个烤匾,上面码放着刚出锅不久的香干,也有居民来捎带热乎乎的干子,我看还散逸热气的香干,也不顾痛风的业障,也买了一块钱的百度干子尝鲜解馋,一个戡虢子竟然换一小袋香干,也忘记是八块还是十块了,在景点商业系统也算奢侈的意外了,想来若在采石矶买采石干子一块能换几块呢?是一块一块还是一块八块呵,我也不知别处究竟一块几块……臆想间,来此休闲的居民告诉我他们一两代人都吃他家的豆腐,外地人也常特意捎带他家的干子到远方,回味这老家抑或他乡的味道!


古巷一线天。


乌篷船。


朱旺豫立义仓是朱旺村朱家祠堂储粮赈灾的一个仓库,现为朱旺文化中心。

这紫气东来的门头牌,说明这家主人是曾经的大户人家。




处处都是历史的遗迹和古代堪称精美的艺术品。

朱旺小学。墙边的标语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色。

文化中心内墙上看见不知名画家笔下的总理与梅苑,亦然斑驳却楚楚动人,栩栩如生。





校内关于朱熹的理学注释。


朱旺村纪念馆。
这里可以了解到朱旺村所有的历史文化,朱旺村历代名人辈出。就在这样的古老荒僻的村子里面,居然涌现那么多人物,不得不令人赞叹。

朱氏先贤的介绍。


还有许多的事迹在历史中留下浓淡一笔,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一个具有优良文化传统的家族,他们所留下的不仅仅是历史遗迹,更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历史遗迹绍兴堂和垂裕堂。

绍训堂,为朱旺最古老最宽敞的旧宅之一,由黄新德等主演的大型黄梅戏电视剧情景剧《大树参天》在此取景。


途经十三桥饼子铺,想尝尝这里的饼有啥不一样,问有饼么?答现在没了。问有店铺咋现没饼呢?答这饼用的是新上市的笋等原料烤制的,现在没新笋就没饼卖了,说是当地论坛上可见到这饼的宣传呢!原来如此,这饼还不是寻常之味,还不同于屯溪烧饼和上过《舌尖上的中国》还是《远方的家》的旌德大饼,主人不知是母女还是婆媳,她们在不做十三桥饼子就主营小卖铺的院子告诉我这用新笋特制的老朱旺饼的原由,想象着饼子的味道会怎样的不同,留给我来年幽篁新笋出世之时再来品味的再回首……


鸡犬相闻,仍旧保持风貌。

朱旺邨(村)。



宣城市旌德县朱旺龙潭景区首座悬空全透明玻璃桥。游客走在上面,不用怕,也不用太担心,悬空玻璃桥没有那么恐怖,老少皆宜。在朱旺村3A级景区,新建成的龙潭景点,木质栈道依山而建,峡谷幽静,水流潺潺,绿荫笼罩,行走其中,有两段各14米和15米长的悬空玻璃桥置于其中,增加游客的趣味性。该悬空玻璃桥与水面高度达4至5米,每块玻璃板厚达24mm,双层构造,具有抗弯曲、耐冲击、强度高等特点,强度是普通玻璃25倍,底层铺设方钢龙骨十字架确保每快玻璃均衡受力,保障游客的安全。



雾锁古村……
朱旺村地处旌德县北面的蔡家桥镇以北,距县城12公里,总面积12平方公里。
朱旺村已有1300余年历史,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徽派建筑村落之一,相传最早为朱熹后裔的居住地。现有保存下来的明清古建筑47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私塾凫山书院、老当铺、垂裕堂、绍兴堂、五子登科楼等,以及闲云潭、潭畔古戏台遗址两大名人古迹。
位于朱旺村当中的朱溪河系当年的朱氏祖先人工开挖,河中河边有水井九口,河上青石桥十三座,叫做“九井十三桥”。朱溪河上游的“闲云潭”是明代翰林朱则淡伴月读书处,其亲笔手书的摩崖石刻“闲云潭影”四字清晰可辨,“龙潭瀑布”,一布三迭;“观音庙”“龙王庙”寄托着古人对子嗣繁荣、风调雨顺的祈盼。

黄澍先生题署“黟山留韵”字样,黟山就是黄山,此泛指广义徽州。
黄澍先生,黄山学院数学教授,中国书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省书协理事,善画马,号江南一枝笔。屯溪老街牌坊上老街为其题署,老街包括徽州江南不少地方有其题匾,校牌馆名店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