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九亩地(作者:钱仁生)

 黄之中 2022-06-16 发布于上海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图片

钱仁生

喜欢看上海老底子文章的人很多,特别是老人。人到老年,喜欢怀旧。老人看了文章里老底子辰光的人、物、事,记忆深处的闸门被打开了,早已流逝的往事被唤醒了,回忆起来了,又历历在目了,于是心潮起伏难以平静了!

近日,看了老底子一篇关于上海老城厢的文章,勾起了我对老城厢九亩地的回忆。九亩地曾是我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说走就走,我去怀旧了。九亩地在老城厢露香园路和大境路一带。

图片

九亩地地域示意图

图片

清代同治年间上海县城内的“九亩地”和青莲菴地名位置图

露香园原是明代顾氏的私家花园,后家道中衰,此园遂废。清时露香园路和大境路交会处设了个演武场,占地九亩,俗称九亩地。所以,九亩地不要以为是九亩可种菜的地噢!

图片

九亩地新舞台

九亩地是个露天菜场,东到河南南路,西到人民路,整条大境路都摆满了卖菜的摊位。大境路上有米店、糕团店、煤球店、老虎灶、烟纸店、酱园店……记得在露香园路大境路处还有一家生生南货店,名为南货店,其实卖的是南北货,货的品种很多的。九亩地每天从早到晚人来人往、有来买菜的,有去店里买东西的,烟火气非常足。

图片

《图画日报》上的青莲庵

九亩地附近有青蓮街、怀真街、万竹街、旧仓街、白衣街、长生街等等,这些路名大多有着丰厚的历史,比如旧仓街,清乾隆年间上海道台曾在这里设了囤粮的仓,白衣街因白衣庵而得名,当然白衣庵早就没有了。不一一赘述了。九亩地都有着差不多的石库门、厢房、亭子间、过街楼、老虎窗、老弄堂;都有着接地气的市井生活:倒痰盂、涮马桶、生煤球炉、水斗边忙着洗衣洗菜的主妇、左邻右舍一早见面互相问好,说着家长里短……

图片

那天,我站在九亩地上环顾四周,弄堂、房子已被拆掉很多,空空荡荡的。面对空旷冷清的四周,我不禁五味杂陈,百感交集。九亩地是没有煤卫的,用的是马桶、煤球炉,弄堂狭窄,房子都已陈旧破败,居住环境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淘汰是无可奈何的了。

幸运的是我生活过的石库门弄堂开明里还在,开明里建于1932年,有着近一百年的历史。如今开明里成了“文物”,保护起来了,幸哉幸哉!那天,我围着开明里走了一圈,从大境路走到旧仓街,从旧仓街走到东青蓮街,再从东青蓮街走到露香园路。看着曾经熟悉的地方,回忆起当时的点点滴滴,真是思绪万千啊!

图片

2000年的开明里(左)、开明里今貌(右)

九亩地没有拆掉的还有人民路大境路口的大境阁古城墙,古城墙筑于明嘉靖年间,已有460多年的历史了。当年筑城墙是为了防御倭寇,如今仅剩50米的古城墙成了人们吊今怀古的地方了。大境路西端的白云观和榛岭街上的慈修庵都还在,依然是善男信女常去烧香拜佛磕头的地方。

图片

大境阁

图片

白云观

图片

慈修庵

露香园路南尽头的上海实验小学也没拆掉。这所学校原来叫万竹小学,是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学校。周培源、蒋经国、蒋月泉等名人都在这所学校读过书。现在这所小学是全国重点小学。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我也在这所学校读了六年的书。同学都是住在学校附近的同庆街、金家坊、贻庆街、方浜中路等一带。

图片

万竹小学

记得那时在同学家里的校外学习小组做好作业,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就去离同学家一箭之遥的城隍庙里疯开了:在九曲桥上玩官兵捉强盗、在城隍老爷面前追逐喜闹、在豫园的假山上捉迷藏…..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那天我站在校门口,想起童年时的伙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似乎就在眼前,不禁感慨万千啊!

现在的九亩地正在破而后立,涅磐重生。独栋的新石库门别墅已陆续建成,旧貌换了新颜,只是房价昂贵,住的都是富人。有句话:物是人非。意思是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可惜的是现在的九亩地已经不是原来的九亩地了,住在那儿的人也不是原来的人了。物也不是,人也不是了!

图片

东青莲街83号的店面

图片

今日的露香园住宅小区

记忆中的九亩地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乘兴而来,怅然而归了!

配图来源:黄浦区档案馆、上海古城记忆、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