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锋,笔名王风,陕西华州人,祖籍陕西商州,毕业于延安大学,陕西省委组织部选调生,陕西省第九批短期援藏干部,渭南市纪委监委干部,阿里地区纪委监委五室副主任(援藏),渭南市音协、作协会员,市青联委员,《黄河周末》《渭南文坛》及白水诵读学会特约作家。因为援藏,在拉萨进一步了解了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因为援藏的目的地是阿里,又进一步学习了孔繁森精神。这个端午假期,我就是通过收看学习强国平台的电影《孔繁森》来学习的。电影虽然是老电影,但讲述的事迹非常感人,老戏骨高明,用他出神入化的演技,还原了孔繁森同志在阿里地区不惧困难、心系群众的一件件实事,赚足了我这个七尺男儿的眼泪,也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  孔繁森舍小家为大家,视阿里人民为亲人。当他看见藏族老人曲珍穿的鞋十分破旧时,把老人的脚放在自己怀里暖,我的眼泪流了出来。正如藏族同胞所说,孔书记暖了曲珍老人的脚,就是暖了所有阿里老人的心。孔繁森到来回四百多公里的八二兵站看望战士,发现那里不通邮后,立即打电话到阿里邮局解决了此事,把自己随手带的手表送给失去父母的战士,又和战士们齐唱《说句心里话》,我的眼泪流了出来。孔繁森收养两名藏族孤儿,当孩子逃学时,他讲出当年孩子的父母在灾难来临时,为抢出孩子的书包而遇难,我的眼泪流了出来。孔繁森同志的妻子来看望他,不料到了拉萨就病倒了,还吐了血。女儿一次次发电报,甚至以断绝父女关系威胁他到拉萨探望。但孔繁森正忙着处理阿里地区的雪灾,探望的日期一再推迟,当终于有时间去拉萨时,中途又因车辆抛锚差点冻死在高原。到了拉萨,他的女儿说:“你越来越不像是我爸爸,我爸爸没有这么黑,没有这么瘦,脸上也没有这么多皱纹”。我的眼泪流了出来。孔繁森同志带人去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救灾款,住最简陋的招待所,吃最便宜的饭,原本申请1500万的款项,最终批准了1800万,孔繁森同志哭了,我也哭了。 孔繁森同志说:“咱阿里人民总得有长大的日子,总得有富裕的时候,咱共产党人,今生今世就应该让老百姓的日子往好处里过。”听着他的誓言,我又摸出一张手帕纸擦眼泪,不知不觉,半包手帕纸都用完了。《孔繁森》是一部优秀的电影,我推荐给大家。看完电影,走进烈土陵园,看见孔繁森同志墓前的那副对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他的形象再一次高大清晰起来,他的精神将一次次激励援藏干部和在藏干部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和藏族同胞如石榴粒一样团结在一起,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 闵盼龙,2012年至2015年就职《渭南日报》。现为《渭南青年网》内容总监、首席摄影。第二届“渭南网络好青年”,临渭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理事,渭南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渭南市雷锋车队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