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全忠民间故事 7 】油坊村的传说

 锦溪苑 2022-06-16 发布于山西

【刘全忠民间故事】

油坊村的传说

 刘全忠

     诗曰:

神医好善奉真情,

一片冰心济世名。

怪病奇方何岂有,

灵丹意外竟能成。

善良巧遇良医巧,

仁义还逢仁义生。

莫道神明头上瞭,

祥云绕处使人惊。

晋庙铺镇南端晋豫交界处,古羊肠坂道上的山圪顶上有个村,名叫油坊村。村里有两大姓,一田姓一孔姓,田姓占百分之八十,孔姓占百分之二十。说起田孔两姓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位姓田的老板名叫田上善,在油坊村的地方开了一个油坊。起初只有三间房子的榨油小作坊,主要经营椿斑油、楝籽油、蓖麻油、蔴籽油、豆油等。因为太行山椿树、楝籽树多,又盛产蓖麻、大蔴、大豆,所以小作坊生意特别兴隆。再者其作坊又在太行八径之一的古羊肠坂道上,每日来往于晋豫两地的马帮队、骡驮队、煤炭扁担队、铁货老锅队、竹货队、茶麻商队、等来来往往客商队伍络绎不绝熙熙攘攘,使得作坊生意更加红火。由于作坊生意兴隆由此带来商铺、店铺、货场等都很旺盛。

却说那油坊老板田上善人如其名,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之。日日有善心,月月有善举,年年有善事,乃为上善若水也。

有一年山东、河南黄河闹水灾,讨荒讨饭的人涌上太行山来,田上善看到逃难队伍中多有病死饿死之人,动了侧隐之心,在作坊左右搭起济灾济难的粥棚和难棚,来往的讨荒、讨饭、讨难之人,均可到粥棚吃,到粥棚歇。

田上善膝下有三女一子,唯独娇惯小儿子。小儿子名叫田德水,一十三岁那年,一日随母去外婆家走亲戚,跑出去玩耍不识路走丢,一夜未归。后在深山一古坟墓旁找着,回家后浑身瘫软疼痛难忍卧病在床。田上善带着儿子走山西、串河南到处求医,投了多少名医,吃了多少偏方,就是不见好转,无奈只好回到家里。田上善在家里心不在焉,茶不思饭不香,每日心心不悦四处打探,作坊生意也受到影响,只好关门停业。然而,济灾棚却没有停,一如既往。

济灾棚一搭起就是一年多。一日,来了一位长者,此人青衣布衫、鹤发童颜、飘然长须、慈面仙骨、谈笑如鸿儒,举之若师长。举手投足颇有风度。有非常人之行动,必是非常之人。此人姓孙名思邈,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治愈了数不清的疑难杂症,所以被人们尊称为药王,是中药一行的祖师爷,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此为后话。

孙思邈闻知太行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漫山遍野有数不清的仙草仙药,特慕名而来采集草药,汇编丹方。

孙思邈来到油坊后,见到田掌柜善举,为难民施舍粥饭很受感动。又见难民中多有病人,就在油坊落脚住了下来,特意为难民看病,所有病人均都手到病除,且不收钱。田上善见来了一位活菩萨般神医,赶紧接来给儿子看病。孙思邈看了小德水病情,又听其父介绍得病原因知道此乃疑难杂症,很是复杂难治。孙思邈十分重视,将一生所学全都用在治疗小德水的病上,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外用推、拿、针灸、刮沙、火罐、艾灸、热敷、熏蒸等,内用汤药、丹丸、食疗等内外皆治,通过两三个月的精心治疗田德水的病情大有好转,但浑身疼痛无力无法根除。最后孙思邈安顿田掌柜道:此病除需千年人参、千年何首乌、千年串地龙、等几十种名贵药材外,更重要的一味是“虎胆惊心丸”。孙思邈从身上拿出一药方,双手递给田掌柜说道:“这个丹方除虎胆惊心丸外,其它药我已经给小德水用过了。以后你若搞到此药,照方抓药即可医好。”田老板知难只好随其自然。

孙思邈在太行山住了一段时间,采集整理了太行山一千多味中草药,就其特佂、形状、药理、药性等都作了详细记载,汇编了几百个药方。临走时全部献给了当地老百姓。

却说从山东、河南来的讨荒要饭之中,有一位二十余岁的山东大汉名叫孔甲寅,生的虎背熊腰浓眉大眼,此人乃是书香门第官宦之后,只因其曾祖父在朝为官天性秉直,得罪上司冤屈在牢狱之中。其父虽读圣贤之书不愿做官沦为教书先生,在他三岁那年父亲在一次瘟疫中去世。孔甲寅从小丧父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罪,小小年龄便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家里虽然穷了点,但在其母亲的熏陶下也读了不少书识得不少字。学过文也学过武,会打个三步五锤。只因黄河发大水一家四口人讨荒要饭来到这里。没有田掌柜施舍一家四口早饿死在荒郊野外。听说田掌柜的儿子得了重病需要千年人参、千年何首乌等,孔甲寅血气方刚要入深山采仙药献于恩人。

在太行山深山之中有一座山名叫虎豹岭,因虎豹经常出没,那里名贵药材很多。孔甲寅经当地老人指点,一个人带上钢叉绳索就入了山 。

孔甲寅朝着老人指点的大山一步步进得山来,见山势陡峭道路艰险,孔甲寅脚蹬手攀翻过一个山峰又一个山峰,越过一处悬崖又一处悬崖。只见悬崖越来越险峻,人简直是在万丈悬崖上飘忽走动,一不小心就会跌入万丈深渊。

孔甲寅给孙思邈采集过药材标本,孙思邈收集的上千种药材孔甲寅基本上都过过目,要采药材孔甲寅可算得上一把好手。孔甲寅一边走一边采,专找那名贵药材采,突然,发现悬崖峭壁边有几株硕大硕大的千年人参十分刺眼。孔甲寅正准备过去采,只听那乱树背后“嗤呼——嗤呼——”声响,“唰——”地一声跳出一只猛虎来,孔甲寅马上握紧钢叉对准那猛虎狠狠刺去,猛虎见明晃晃钢叉刺来只一闪躲将开去,这一下可害苦了孔甲寅,孔甲寅用力过猛,“呼——”地一声把钢叉抛出去丈巴远。那猛虎顺势向孔甲寅猛扑过来,孔甲寅见势不妙掉转头抱着头就跑,脚下一滑一头栽倒在地,恰好有一石缝跌落进去。那猛虎扑个空张过去抛入万丈深渊。

孔甲寅这一吓早没了魂,过了好大一会才慢慢还过神来。抬起头四下里张望,那里还有什么猛虎,这才站起来坐在那石边,浑身早被汗浸透,这时的心脏还在“扑嗵、扑嗵”跳个不停,孔甲寅歇了一会,一只手在身上搓了起来,搓啊搓,不一会搓了一颗大药丸子,孔甲寅拿着那丸子看了又看,想着心事,顺手拿到鼻子上一嗅,怎么有一股药味儿。忽然想起孙思邈说的“虎胆惊心丸”,细细一揣摸,突然大叫一声“哎呀!正是此药!”。孔甲寅一下子来了精神,在那虎惊心的险要之处采到了千年人参、千年何首乌、千年串地龙等贵重药材满载而归。

孔甲寅将采到的药送到田掌柜家,让小德水用上药后果然神奇,渐渐有了好转,一个月后全愈,恢复了往日的健康。田掌柜一家十分高兴,并将大女儿许配给了孔甲寅,孔甲寅便落户在了油坊村。

油坊村田掌柜的油坊生意越做越大,后分出去一支落到河南沁阳西万镇,西万村的田姓每年都要回油坊村来认祖。油方村由此便有了田孔两姓。油方村为了纪念药王孙思邈特在村东修建一座药王庙。可惜文革时被毁。不过在油坊村一提起药王孙思邈人们便津津乐道讲个没完。

这真是:

神医好善奉真情,

一片冰心济世名。

怪病奇方何岂有,

灵丹意外竟能成。

善良巧遇良医巧,

仁义还逢仁义生。

莫道神明头上瞭,

祥云绕处使人惊。

作者简介

刘全忠   

泽州县人,锦溪社友。中专学历,中共党员。原晋庙铺镇政府工作,退休后笔耕不辍。为泽州县民间文学故事协会副主席,泽州县授予名民间故事家。晋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晋城市传统诗词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当代文学学会会员、晋城市武术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作品多次在各类征文中获奖,入选多种报刊杂志。曾荣获第四届蓓蕾杯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作品收入《当代诗歌精选(2006年卷)》;还荣获第四届“中华颂”老少文学艺术大赛金奖,作品入编《“中华颂”老少文学艺术全集》;也荣获第三届中华诗词精英奖,作品入编《天籁之音Ⅲ·第三届天籁杯中华诗词大赛优秀作品集》,2006年晋城市“移动杯”诗词大赛优秀奖,晋城市首届诗词大赛被命名为“青年诗人"。出版有诗词、赋、故事集《三味赋趣》、《故乡惊梦》、《草屋幽兰》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