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岁脱离家庭,24岁拿下爱丁堡大学博士offer,除了读书我什么也不会

 千面凡君 2022-09-09 发布于广东

你相信读书能彻底改变命运吗?我信。

一个多月前,看到大学舍友浩淼晒出了爱丁堡大学的博士offer,那一刻,我打心底替她高兴。

她那看似一帆风顺的求学之路背后,隐藏了太多的不容易。

从小我们就被大人灌输“读书改变命运”的理念,这么多年,大部分人确实通过读书让生活过得更好,但还谈不上逆袭。

而浩淼是我身边为数不多全靠读书实现人生逆袭的人,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把读书这个环节从她的人生剥离,那她会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之中。

为叙述方便,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

01

19岁,我成了无家可归的大孩子

我出生于1997年,湖南湘潭人,2014年也就是17岁考上大学,应该算是上学比较早的,不过我本科的班上97年上大学的占了近乎1/3,97年在我们班上不算稀奇。

 浩淼老家湖南湘潭

19岁也就是大三以前,我的家庭还算美满,我爸在老家当地开了家饭店,规模还可以。

入学时舍友们知道我家开饭店,都以为我家里很有钱,而我也一直认为我家境殷实。

直到我19岁那年,一切都变了。

爸爸经营的饭店其实早已创痕累累,长期的盲目投资让他欠下了不小的债务,只有我还天真地以为岁月静好,在我19岁那年终于瞒不下去,而妈妈那边也有债务,只是从来没告诉过我。

随之而来的家庭经济破裂让本就不稳固的家庭关系随之破裂。

大二那年寒假返校,舍友们都在留恋过年的喜悦,只有我从年初一就盼着开学,返校。

那时家里的经济情况已经兜不住,爸爸在各方压力下,已经处于崩溃边缘。

起因是一件极小的事情,大年初一,我跟爸爸讲话爸爸没听清,叫我大点声,我稍微抬高了音量,爸爸立马一巴掌扇下来,怒吼道:“你吼什么吼。”

普通人家的孩子,若是这么莫名其妙地被扇一巴掌怕是早就委屈地哭起来。

可我早就习惯了,我见过爸爸吼过我爷爷,险些和我姑姑打起来,而那天,我的一句话成了触不及防的导火线。

如今再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只能用剑拔弩张这四字形容,但是又记得不太清楚,可能因为经历多了,记忆都混在了一起。

我回学校以后便开始和爸爸冷战,爸爸是很霸道的人,哪怕错在于他,他也不会认错,在多重压力下对羽翼未丰的我更是如此。

他使用各种方式试图让我主动向他认错求原谅,而我倔强地不肯向他低头。我没时间也没精力去想这些,那时候家里已没法负担我生活费,我只能榨干课余时间去做兼职。

由于我对爸爸长期的“忤逆”,某天,我忽然接到辅导员老师的电话,他说爸爸打电话给他,要我立马退学和他去打工赚钱。

我只好认错,辅导员老师花了一周的时间,才算是把爸爸的情绪稳定下来,不然他真的可能会直接飞学校让我辍学回家。

 浩淼老家湖南湘潭

除了我和爸爸之间,爸爸和妈妈本身的关系也已经闹得非常僵。

爸爸是个十分自爱的人,而妈妈是个很有想法有主见的女性,他们的不合适我从小就看得出来。

爸爸眼高手低又大男子主义,作决定从来不在乎妈妈的看法,妈妈跟他在一起总缺乏安全感。

19岁以前,我的生活一直都是妈妈操持着,她对我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所以我从高中开始就希望爸妈离婚,希望妈妈获得自由,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19岁这年,爸爸欠债,我瞄准了机会,促成爸妈离婚,虽然可能会被骂不肖子孙。

但我一直认为,离婚对我们三个都好,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离婚后爸爸对妈妈不再苛刻,爸爸有自己的女友,而妈妈也和一个离异的叔叔再婚,我们三个的生活终于不再是为鸡零狗碎的事闹得鸡飞狗跳。

爸妈离婚后的这些年,我也会有遗憾,我成了个没有家的孩子,父母各自开启新生活,我放假去找谁都觉得是打扰。但归根结底,分开是最好也最正确的决定。

如果要给我的爸爸妈妈打分,我会给爸爸打60分,给妈妈打70分。

爸爸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合格的父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他建立了不一样的关系。

他始终是个很有抱负的人,在我考上研究生之后,我的很多想法、规划和他沟通起来毫无障碍,他很支持我,也会给我提有建设性的意见,我很喜欢和爸爸聊这方面的内容。

之前我对爸爸还一直有个误区,我一直以为在我有能力赚钱以后,他会吸我的血,让我成为一个“扶爹魔”。

本科时我拿奖学金有几千元,够我一年的生活费,爸爸知道我有奖学金后,曾经找我借过钱,因为这事,我曾误会爸爸会把我当成赚钱的机器。

后来的几年里,他的经济情况稍微好转后,再没跟我伸手要钱,也不管我的经济情况,现在我才慢慢理解,当时的他真的只是难到买菜的钱都已经拿不出。

我的妈妈有点像西方的家长,我18岁前抚养我是她的责任,18岁以后,选择让我独立成长。

我和她聊的更多的是女性话题,和我妈妈聊能聊好久,但很多时候,她宁可多打几局麻将。

02

奖学金是大学生的高级打工形式

大一大二时,我的成绩在班里属于中上,大概十几名到二十名左右(我们班五十几人),那时的想法也很简单,安心把大学读完,找份不错的工作,找个不错的男朋友过完这一生。

而大三的转折让我开始面对经济问题,在做兼职的过程中我受过不少白眼,而赚的钱也仅仅够维持几天的生活费。

以前我也注意到价值不菲的奖学金,从3000-8000元不等,但是那会我成绩也就一般,从没动过拿奖学金的心思。

到了大三就不同了,一旦缺钱,这几千元便成了我眼里的一块肥肉,搞好成绩可比搞好兼职回报率高多了。

我便萌生了认真学习赚取奖学金的想法,我算是运气不错,努力一年就达到了申请奖学金的绩点,拿到了大学的第一笔奖学金,5000元。

也是从那时开始,我觉得读书真的挺好的,拿奖学金不仅能解决我现阶段的经济问题,以后找工作还能作为加分项。

于是我越发努力学习,绩点越来越高,申请奖学金的金额也越来越高。

我的专业是海洋科学海洋生物方向,直接就业没有太大的就业前景,这时候,老师开始积极鼓励我们考研,班上同学也开始着手准备考研。

除了考研,我们学校还有保研名额,我们专业大概有3-4个名额,综合成绩前三名肯定能保研,而我那时的成绩大概在3-5名,也就是我离保研非常近了。

就这样,在保研名额的驱动下我又努力了一把,很幸运,我拿到了保研名额,面试上了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

刚上研究生时,我并没有什么野心或是冲劲,大概是身边的人都太优秀了,班上的同学要么是985高校的保送生,要么是考研分数贼高的那种学霸,跟他们一比,我就变得非常普通。

本科最后两年,我是班里的班长,上了研究生以后成了默默无闻的小蝼蚁,研一第一学期,我的成绩可以用一坨屎来形容,那时我很佛系,期末一考试,不出所料,绩点2点多,班级排名不是倒一就是倒二。

自己没躺平还得感谢和我同一个学校保研出来去中科院的同学,她想法很多又务实,从保研开始她就立志要出国读博,研究生期间她是我最亲密的同学,我被她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也就是那时决定出去看看。

那时候我不知道从哪打听到的,说是国外留学读博也看国内研究生绩点,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便慌了,、痛定思痛,从佛系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研一的第二个学期我基本都是满绩点。

这里补充说一下国内外博士的录取流程,国内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保送,第二种是考试。国外则是主动申请投递简历,再到面试,如果需要申请奖学金还需要多一轮申请奖学金的面试,我的话肯定只会选择走奖学金那条路啦,毕竟穷嘛。

 

在申请国外博士的路上,我觉得我很幸运,又很不幸。

幸运是我厚着脸皮按照排名投递了英国20多个学校,骚扰了50多位老师,得到回复的都是排行靠前院校的老师,比如剑桥、牛津,那些排行靠后的学校反而没回复,从去年年初备考雅思,几经波折,最终在今年6月拿到了爱丁堡大学的全奖博士offer。

爱丁堡大学可能不像剑桥、牛津这么出名,但是它最新的QS世界排名是第16,清华北大分别位列17、18。尽管这是近几年最高的一次排名,往年也在20-30名之间。

对我而言已经是很满意了,而且还有奖学金,挺好的。

不幸的事情就比较多了。

首先,我险些硕士毕不了业。从开展硕士主课题开始,我先后遇到了各种问题,在此期间我也曾极度焦虑,自我怀疑,几度想要放弃,最终还是抱以科学的态度证明了其不可行性,而转向了别的科学问题。

其次,我在申请博士的过程中,剑桥和牛津的老师都有给我回复,我还和他们周旋了一段时间。

牛津申请并没有底气,当时雅思考了7分,仅差一点到下一档7.5,可是就偏偏卡在这,没满足我报的专业要求。

剑桥是没有名额,导师回复感谢投递,后来我厚着脸皮继续争取,老师问能带资金进组吗,很明显,到这凉凉了。

最后,整个博士申请的流程很长,面试就等了小半年,无限的等待和期待令人焦虑。

不过收到爱大全奖offer已经完全超出预期了。

在此奉劝各位在读书的学弟学妹,读书的时候一定要争取一下奖学金,是真的香。

03

感谢一路上遇到的恩师

从211大学学生到保研、成功申请博士,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我有学习的天赋,其实不然。

我曾经是个极度不自信的孩子,归纳性的一句话:长得丑,成绩差。

如果不是每个阶段都有一位很好的老师领路,我走不到今天,甚至连个末流大学都考不上。

小学时我没怎么学过英语,英语水平差到英语开卷考试,我连抄哪都不知道

初一一开始我上的是一所重点中学,后来因为成绩太差又受到排挤转到了一所私立学校。

在那里我遇到了第一位恩师,她是我的班主任英语老师。

入学没多久,我们有一次全校性的考试,当时全年级1000多人,英语只有4个人不及格,被全校通报批评,我就是那千分之四。

入学时同班同学已经把音标和26个字母都学过、掌握好了,而我还是零基础,但老师并没有因此放弃我。

她给我组了个学霸同桌,同桌每天会教我,而她对我也会格外上心,时刻关注我的成绩,一点点激发我的学习兴趣,没多久,我的英语成绩就提了上来。

就是在这位老师的影响下我对英语产生了浓厚兴趣,从初中开始,我的英语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也为后来考雅思做了铺垫。

第二位是我高中时的生物老师。

高中时我数学比较拉垮,数学老师对我挺不耐烦的。

印象最深的一次,我向数学老师提问,老师说,这题啊,这题我在文科班讲过,他们听不懂,所以我们没必要讲了。听了这话,我自己看着答案,默默将题目演算了出来。

我是个很骄傲的人,即便是老师不看好,总分成绩妈妈也唉声叹气,即便我的水平只是”一本不稳“。我仍然说,我想要考570,我也觉得我能,除了我自己外,只有一个人相信我,那就是我的生物老师。

老师是个即将退休的一线教师,笑容温暖。他是我同桌的叔爷爷,在我心里也当作一位慈祥的爷爷。他经常鼓励我,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我其他科目也可以做的很好。

在他的影响下我找回了学习的感觉,高考实现了自己承诺的分数,576,也是在他的影响下,我义无反顾地选择生物专业。

第三位是我的本科导师。

大二开始她就带着我做实验,一开始我笨手笨脚,三天两头打破实验室的器材,老师从来不指责我,只是叮嘱下次注意,科研需要改掉粗心的毛病。

在她的带领下我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还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第一篇SCI论文,这为后来的硕士生涯和博士申请奠定了基础。

在我四处投递博士申请时,她还出面为我写推荐信,我拿到offer后她第一时间发给实验室的学弟学妹,让他们向我学习。

最后一位是硕士阶段的导师,亦师亦友的耐心教导我科研的规范,传授科研的基本功,以身作则,树立了我心中的榜样。

正是这些老师的影响,我完成了从学渣到“学霸”的逆袭之路。

我对博士毕业后的期望是成为有用的人,可能是一名教师,像这些老师一样去公平、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04

关于博士这个定义自己的一点想法

很多人问我,成为博士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觉得自己厉害吗?我说,收到offer很开心,完了。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还不是一名博士,确定博士这个名头得在我拿到博士毕业证那一刻才算,我现在的身份应该是PhD candidate,就是博士候选人的意思。

这么多年的读书感悟不是懂得越多觉得自己越厉害,而是懂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渺小。

举个例子,我身边的同学,是一些动不动就拿个国际大奖的怪物,而我啥也不是。

当你混进更优秀的圈层时反而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我甚至很怕别人知道我要读博士,因为他们会说,“啊?你是博士?怎么连这个都不会?”又或者说,“你要不是考上(基本都会以为是考上的)博士,你现在肯定怎样怎样”

除去这一层,我很享受我的读书生涯。

读书给了我很大的自由,包括摆脱我的原生家庭,让我有更多选择能见到更宽广的世界。

最核心的一点:这些年我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哪怕现在让我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我也能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掌握整个学习动向。

我并不害怕别人对女博士有偏见,女博士嫁不出去的情况在我身边并不多,何况当人有一定能力时,婚姻就不一定是选择范围内占优先级的东西了。

这里有点凡尔赛地说一句,当你成为一个博士,你身边的人就几乎都是博士,不是博士罕见,而是朝着博士学位努力的人在人群中罕见罢了。

博士本身并不是炫耀的资本,它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体现罢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