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于可以说爱你(11)

 桑葚三味 2022-06-16 发布于浙江

19

世事难料,和日本人的恶战结束后不久,一场新的战争又在中国大地上打响了。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发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际、国内重要问题。毛泽东带领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谈判。

10月10日,国共签订《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方同意避免内战。但共产党政权及其军队的合法性,并未达成共识。

不久,国共内战全面爆发。中国大地上,再次烽烟四起,硝烟弥漫。

这一次,是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内战,是不同政党、不同政见之间争夺中国最高领导权的殊死较量。

在那场抗击日本人的战争中,每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都团结在一起,同仇敌忾,一致抗日。

但,这一次,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选择。沛林,也陷入了沉思。

这天晚上,沛林来到信之的诊所。信之忙碌了一天,一脸疲惫。

“沛林,你怎么来了?”

“信之,我们到村边走走?”

“好。”

此时已是1945年的冬天,天地之间,一片萧条,寒意笼罩大地。

“沛林,本以为赶走了日本人,天下就太平了,没想到,国共矛盾越来越激烈了。”

“我倒觉得,国共两党之间的这场仗,在所难免。”

“沛林,恕我冒昧问一句,你还会重返战场吗?”

沛林似乎早就料到信之会问他这个,沉稳地说了下去:“信之,抗战的八年,是我失去记忆的八年,不过,恰恰因为失去记忆,我才真正懂得了中国底层老百姓的艰辛。老百姓最渴望的,无非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家人可以吃饱穿暖。回首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偌大中国,四分五裂,先是被帝国主义列强轮番侵略,再是军阀连年混战,再是抗日战争……战争带给老百姓的苦难,实在太多、太多了。”

“沛林,依你看来,国共之间的这场仗,哪方胜算更大?”

沛林低头思忖良久,徐徐道来:“说实话,当年我身为承军统帅时,对共产党并没有太多了解。反而是我失去记忆后,隐居乡野,才接触到了许多共产党员。和国民党相比,他们更懂中国百姓,更懂中国农村。因此,眼下这场仗,虽然国民党胜券在握,扬言几月之内就可结束,但我认为共产党的力量不容小觑。得民心者得天下,两党的较量,其实是民心的较量。”

听了沛林这番话,信之眼中一阵惊喜,用力拍了拍沛林的肩膀,感叹道:“沛林,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觉得,这八年来,你已经脱胎换骨了!”

“是的,信之,曾经那个承军统帅慕容沛林,已经死了。劫后重生的我,早已无心恋战。我只想在余生做一件事,那就是尽我所能,教书育人。我相信,中国的出路,一定在下一代人身上。”

“沛林,说得好!我也和你一样,尽己所能,治病救人!”

一轮明月,高悬空中。皎洁的月光将沛林和信之的身影投射在村边小路上,分外高大,分外醒目,让人肃然起敬。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这晚,沛林和信之,似乎想明白了很多人、很多事。

1946年2月10日,重庆爆发“校场口事件”,国共两党关系进一步恶化,重庆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

这天,信之来找沛林。

“沛林,国民党特务组织正在地毯式彻查共产党员。你若继续留在沙坪坝,恐怕迟早会暴露身份。到那时,你不想出山都不可能了。”

“信之,沙坪坝确实不宜久留,我这几天也一直在想,最好返回腾冲,只是,静琬的身子恐怕吃不消。”

“信之,喝杯热茶吧。”静琬给信之泡了一杯茶,高高隆起的腹部,让本就单薄的她,看上去更加不堪重负。

“沛林,我没事的,离预产期还有四个多月呢。”

“沛林,静琬,如果去腾冲,我可以让朋友帮你们安排一下,事不宜迟,抓紧动身为好。”

“信之,谢谢你,你怎么打算?和我们一起走吧。”

“沛林,我是一个医生,到哪都一样。在沙坪坝一住已有八年,和这里的父老乡亲都熟悉了,一时半会也离不开。你们先走,我看看时局,再作打算。”

“好,期待早日重逢!”

几天后,沛林带着静琬和尹老夫人,离开沙坪坝,辗转来到腾冲,安顿了下来。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在这乱世中,活着,多么不易。

20

1946年初夏,当天丽花悄然绽放时,沛林和静琬的孩子,终于来到了这个并不太平的人间。

让沛林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静琬竟然生了一对可爱的龙凤胎!

一直守在屋外的沛林,听到孩子们“哇”的那一声啼哭时,那颗揪在嗓子眼的心,终于落了地。

他一个箭步冲进屋里,俯身在静琬汗湿的脸上落下一吻,激动不已道:“静琬,谢谢你给了我两个可爱的孩子,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感谢上天如此厚待我们!”

一旁的尹老夫人也高兴得合不拢嘴,替静琬擦拭额头上的汗珠,感慨道:“静琬,如果你爸爸能看到这对可爱的外孙、外孙女,不知该多高兴啊。”

静琬虚弱地微笑着,说:“妈,沛林,我想看看孩子。”

沛林赶紧小心翼翼地一手抱起一个,送到静琬面前,让她细细端详。只见小天一头乌黑的头发,像极了爸爸,小丽粉雕玉琢,像极了妈妈。

“妈,静琬,往后的日子无论多难多苦,都有我在。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强。”沛林抱着小天、小丽,脸上是掩藏不住的初为人父的喜悦和自豪。

小天、小丽出生后的三年,正是国共内战如火如荼的三年。战争、饥荒、逃难……中华民族经受着一次又一次考验。

这期间,最大的好消息是,信之成家了!

这天,静琬在家照料小天、小丽,沛林从外面回来,一跨进家门,就兴奋地说:“静琬,信之来信了,有好消息!”

“太好了,快让我看看,信之在信里都说了些啥?”

沛林一边将信递给静琬,一边蹲下身子,一手抱起小天,一手抱起小丽,说:“小天,小丽,信之叔叔结婚咯,你们快要当哥哥姐姐咯!”

静琬连忙展信细读,只见上面写道:“沛林,静琬,见信如唔,你们一切可好?小天、小丽又长高了吧?此刻,我迫不及待地要和你们分享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对,我结婚了……”

原来,信之的妻子名叫秀华,是一个善良温婉的姑娘。他们的相识,源于一次看病。那天,秀华陪父亲到信之诊所看病。看信之忙前忙后,分身无术,秀华就主动提出帮信之打下手。从此,风里雨里,秀华每天都到诊所帮忙,从不叫苦叫累。渐渐的,两颗真挚的心,越走越近,信之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这个好姑娘。一对有情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沛林,信之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打心眼里替他高兴,真的太好了!”静琬将信读了又读,眼里闪烁着喜悦的泪花。

“是啊,我原本还想着让信之来腾冲,这下看来不能了!等战争结束了,我们带着小天、小丽,去沙坪坝找信之讨喜酒喝。小天,小丽,你们说好不好啊?”

“好呀好呀!”小天、小丽搂住沛林的脖子,一人亲了沛林一口,开心地笑着。

正如沛林当年和信之说的那样,国共内战的结果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1949年初,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共产党横扫大半个中国,国民党军队损失大半,在战场上节节败退。

4月21日,百万红军在千里战线上横渡长江,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全面瓦解。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949年10月31日,蒋介石在重庆度过了他在大陆的最后一个生日。12月10日,他和儿子蒋经国,仓惶离开大陆,退守台湾。

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时代开始了。

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这样评价国民党和共产党:蒋介石和国民党,在他的历史阶段,完成了一个使命,那就是整合中国的上层精英。接下来的使命,是整合中国的底层社会,这是毛泽东和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从大历史的角度看,这是承前启后的两个阶段,都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过程。

1950年春天,小天和小丽四岁了。

阳春三月,草木葳蕤,生机盎然。这天晚上,小天、小丽都已酣然入睡。月光洒落庭院,熠熠生辉。

“静琬,月色真好,我们去外面走走?”

“好啊。”

出门时,沛林为静琬披上一件外套,静琬会心一笑,挽着沛林的胳膊,步出门外。

皎洁的月光洒了一地,从远处水面上反射来的光,亮得让人几乎睁不开眼睛。

沛林牵着静琬的手,从容而行。

“静琬,你还记得吗?曾经,在乌池水榭边,你有些落寞地说,阳光虽然很温暖,可总有日落的时候。其实,日落并不可怕,因为我会陪你看日出。”

“是啊,我记得。沛林,我想把我们的故事,我们这个时代的故事,一点一点写下来,你说好吗?”

“好啊,我和小天、小丽,是你的第一读者。孩子看不懂的地方,我讲给孩子们听。”

“好,我明天就动笔。”

“我期待着!”

月光将他俩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倒影在水中,轻轻荡漾。

他们的头,依偎在一起,紧紧的,紧紧的,再也不会分开。

她予他万千柔情,他许她一世欢颜。

生有时,死有时。欢笑有时,哭泣有时。雨过终会天晴,一切苦难终将过去。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全文终)

作者简介

吕瑜洁,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已出版亲子书信集《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孩子》《我的心里住着一个世界》、历史散文集《历史的背影和回眸》

即将出版百万字长篇历史小说《红豆生南国》、文化随笔《榴莲一样的红楼梦》、历史散文集《历史的背影和回眸》之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