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写现在的律诗

 杏坛归客 2022-06-16 发布于山东

醉月诗苑

想写又怕写不好律诗怎么办?
    只要有好的意境,好的句子,写出来就是了,不必太在意形式。古人写诗都不会在题目上标明“七律”什么的。一般是后人编诗集时才给分出来“七律”“古风”之类。有什么必要在一首诗的开头首先声明,或在自己的诗集上分类表明我写的是“七律”呢?你挂出这个招牌,人家当然就要以七律的格律来衡量你,弄不好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了。你不声明写的是“七律”,并不妨碍你照样用四联八句56个字的形式。

    这也不是说重视格律没有必要,从根本上说,应该把诗律看作是工具而不是限制。它是帮助你,给你的诗插上翅膀以便使它可飞得更远。在你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在不影响意境表现的条件下,你应尽可能使它平仄协调,押韵自然,还有余力,再加点对仗就更美了。有如人美首先是“天生丽质”,其次才是服饰化妆。没有好的内容,形式上再精雕细刻也不会有好效果的。有了天生丽质,再加美的化妆,那就锦上添花了。

    写诗是艺术创作,不要只追求数量。写不出来不硬写,不为名利而写,不为任务求多。贺知章一首《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才28个字就使他名垂千古了。精炼再精炼,推敲再推敲,方能出精品。“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在艺术创作中,这种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只要真能“一吟双泪流”,“两句三年得”也值。虽说不硬写,不求多,但如想到佳句,就要及时将它敷衍成篇,别让灵感的火花又熄灭了。机会青睐有心人,佳句常出偶然间。


为什么不说说填词? 
    古人说词为“诗余”,这一方面是说在时间上,词产生于诗后;另一方面也有把词低看一等的意思。会写诗就会填词,因为词更接近于民间,格律上的讲究更少,对于诗人来说,那叫“小菜一碟”就是了。词主要是讲平仄(字数不在话下),对仗基本不重要,在相连两句字数相同时,对仗可用也可不用。用对仗也不必避同字,平仄也可以不对。押韵也比较自由,许多韵都可同用了,如平声不再分一东和二冬了,江阳、支微齐、鱼虞、真文、寒删先、萧肴豪、庚青蒸、覃盐咸都可同用了。也不一定要押平声韵,上声去声都可押。也可用入声韵(但入声还必须与入声相押)。词的平仄靠词谱记是记不住的,一般都是记住一首自己喜欢的作品,照猫画虎地填。例如《沁园春》你要是会背毛主席的《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你就知道前三句都是“仄仄平平”的,照填就是了。

    词对于律诗来说是一种“解放”,格律的束缚少了,思想的自由度就大了,因此就产生了许多更加接近民众的、艺术性很高的作品。曲对于词来说是又一次解放,更加接近现代语言了。再进一步就是白话诗了。

    古代人虽然比现代人更爱歌唱,但由于“吹鼓手”的社会地位很低,所以真正懂得音律、懂得作曲的人很少,好听的歌曲也不容易得到,于是文人们只好就曲填词。现代会作曲的人比古代多多了,作曲的方法也进步许多了。现在看来好象找一首好的歌词比找一个会作曲的人还困难一点(当然要找好的两者都不容易)。现在还有必要为歌唱的目的去填词吗?(现在也有用流行歌曲的调子改了词来唱的,多见于相声中。)你有好的句子写出来就是了,不论是什么样的歌词,全都可以给你配上曲的。即使是大白话如“毛主席语录”也是可以谱成歌曲的。

    从作曲的角度看,越是参差不齐的句子越能启发新的音乐灵感。所以我认为从实用的角度说,就曲填词的必要性已经不大了。这倒不是说填词不好,大凡一种文学体裁,只要有好的作品在,就会有人喜欢,就会有人模仿,这种体裁就会延续生存下去,这是不能以功利的眼光来看待的。很多名人的诗词里,词明显多于诗足以说明。不过我这里说的是“现在怎样写律诗”,词的问题不宜多说,留待以后吧。


你是否也应该练一把?
    是啊,光说不练是假把式,我再不才,也不能不练哪。不过说和练总还不是一码事。人人都可说某某演员演得不好,我也常发此等议论,但如让我上台还真拉不下那个脸呢。这个菜好吃,那个菜不好,人人都可做菜肴评论家,那么你自己来做一个试试?这倒不是想为理论脱离实践找借口,至少可为自己壮壮胆吧。我的空间有我很多诗作,欢迎高明人士多多指教。


【古今诗韵】:
 
你认为写诗用今韵好还是用古韵好?
    当然是用今韵好。道理在前面已有论及。要是你想用古韵,最好连今韵也照顾到。这样可使你的诗古今皆通,雅俗共赏,各地的人读来都顺口好听。用今韵时顾及古韵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如果你感到古今兼顾太难,只想在古韵今韵中选用一种,那还是用古韵比较好。纯用古韵对大多数人来说有许多字读来是不顺。有一点要注意,你要是用了古韵,让“初”与“居”相押,那就要古韵用到底,不可后面又改用今韵。

例如下面这首从网上抄来的“七律”:
虽言向晚颂经迟,讵有何曾有别离.
风景论交作赋客,壶觞卧病望乡台.
长扶王气未归日,已擘坤灵临老时.
乐事文经秋雨绿,居人旧说使人悲.
“时”“离”“悲”相押,显然他用的是古韵[支],但“台”属[灰]韵,与[支]相去甚远,说明他又放弃古韵了。于今韵也并不相合,因此这首“七律”的用韵显得比较乱。

与同学们浅评诗作之一:
原诗: 
悼祭柳无非大姐
柳花殂谢孤存枝,素雅芳菲萃倩诗。
南学社团归有所,祈君笑慰上天墀。   
注:
1,柳无非为柳亚子子女中最后一位谢世者。
2,无非大姐惦念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挂靠单位”的落实问题,最近已获得解决:改为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分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管。“南学”,系南社研究者仿“红学”而起的名称。

评点:
《悼祭柳无非大姐》于平仄并无窒碍。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古人绝大多数不懂音律也不甚知格律,却多能写出合律的诗词。沉约首倡四声,在他之前的两千多年中已有大量诗作,都是暗合格律的。说明格律并非人为,实乃天籁,是语言中本来就有的,只不过自觉与不自觉而已。

    《悼祭柳无非大姐》中如要进一步严格要求,“孤存枝”犯了“三平”,如能将“孤”字改为仄声(如“只”“仅”等)就无懈可击了。做诗合律是起码的要求,合律者未必是好诗。要“好”,那就无止境了。我是主张用古代之瓶装今日之酒的。形式从古而内容从俗。当然,这“俗”是“通俗”的“俗”,不是“粗俗”。“通俗”“粗俗”都用现代的语言,但“粗俗”是随手拿来的,未经加工的;“通俗”的诗作是艺术的语言,看起来要典雅一些。

例如:“喝了三杯酒”这样的诗句,虽然平仄上是合律的,但是读起来总不大像是诗。要是改成“共饮酒三杯”(或独酌、对饮等)“闷酒三杯尽”(或苦酒、喜酒等)“三杯酒浇愁”等等都要比第一句更像诗一点,因为在同样五个字里装进了较多的东西,也就是更“精炼”了。一般说,用比较古旧的词语容易给人以典雅、精炼的感觉,但是要适可而止,太古奥了就不通俗了。在典雅与通俗之间求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艺术加工可以精益求精,是没有止境的。如以“通俗”来要求则“萃倩诗”就有些勉强。“祈君笑慰”也于意境不甚贴切。怎幺改一时没想好。

与同学们浅评诗作之二:
原作:上网聊天 
上网经历期有年,常与女孩玩聊天;
枯肠搜断答伊问,言辞支唔避倾谈;
空中结朋遍世界,老少妍媸相见难;
同城牢记不交友,焉能沉迷陷网恋。

点评:
“上网经历”,这是仄起的诗句,应为“仄仄平平”,经字可以,历字不行,要改用平声字。例如“消闲”之类。“期有年”,平仄还行,但期是期望,意思不妥贴。不如用“已”。第二句“常与”的“与”字不行,要改平声。下面的“孩”平要改仄。要是倒一下就好些,“女孩与我”就合律了。第三句很好,没有毛病。第四句“辞唔倾”三字都属平声,要改仄平仄。如“言辞”可作“言语”,“倾谈”可作“笑谈”,“乱谈”等等。第五句“空中结朋遍世界”,中字要改仄,“结友空中”就行。第六七两句都行,没有毛病。第八句“焉能沉迷陷网恋”,“能”要改。“焉能”可改“不可”等。“恋”是韵脚,必须用平声字,而“恋”字是仄声。是否可改为“陷其间”?

试改如下:
上网消闲已有年,常逢女子共聊天;
枯肠搜断答伊问,言语支吾避细谈;
结友空中无国界,妍媸老少深交难;
同城牢记不相见,避免沉迷陷其间。

与友人谈诗之三
年终偶成
白驹过隙又一年,郑州北京三往还;
湖广会馆听京戏,百旺庭院练吴拳;
重阳登高赏红叶,环保听证论“危言”;
最爱晨曦爬山趣,更喜单车过颐园。
评点:
“年终偶成”是平起的,那幺“一、州、馆、京、旺、高、证、危、山、喜、车”这几个字都要平仄对换。

试改:
白驹过隙又新年,两地奔波三往还;
湖广馆中听戏曲,旺庭院里练吴拳;
登高玩赏红林叶,环保聆听警世言;
最爱晨曦练小跑,单车如水过颐园。
这样改只顾了平仄,还顾不上对仗,所以算不上“好”。要写出一首好诗是很难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