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临邑县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2-06-16 发布于山东

      南朝宋置临邑县。系侨置汉旧县名。据《史记》:“汉元朔四年封中山靖王子刘光以临乐国为食邑”,县以故国为名。

      秦朝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至漯阴县,属济北郡。西汉,属青州平原郡。东汉,公元52年(建武帝二十八年),改属青州平原郡济南国。三国,漯阴县为魏地,魏废济南国为济南郡,漯阴县属济南郡。西晋,仍属济南郡。十六国时期,局势动荡,政区变化无常,漯阴县地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所有。东晋,属济南郡。南朝宋,公元455年(孝建二年)将原漯阴县和著县(今济阳县境西部)部分土地合并,取汉时东郡临邑县(今东阿)之名,侨置临邑县,属魏郡。至此漯阴县改成临邑县。北魏,临邑县属东魏郡。北齐,属济南郡。隋朝,属齐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属谭州,贞观元年(627年)属齐州济南郡。五代,属齐郡。宋朝,属京东东路济南府。金时,属山东东路济南府。元太祖铁元年(1206年)属山东东西道济南路。1235年属河北道河间路。1253年属济南路。1266年属河北道河间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山东省布政司济南府。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改属高唐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还属济南府。

      民国时期,民国二年(1913年)山东省分4道,临邑属东临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制,直属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山东省第五行政督查公署。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临邑城被日军占领。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城内设日伪临邑县公署属惠民道。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八路军来到临邑县境开展抗日斗争,建立临邑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冀鲁边区第二专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需要,先后将县属大部分地区划归平禹、齐临、济阳、匡五各县,县城东北局部地区归新置临北办事处管辖,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5月撤销临邑县制。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八路军解放临邑城,恢复临邑县制,属渤海行政区第二专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二专区改属洛北专区,临邑县隶属洛北专区。1950年上半年,洛北专区、沧南专区合并建立德州专区,临邑县属德州专区。1956年调整行政区划撤销德州专区,临邑县隶属惠民专区。1956年被撤销,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德县、商河县、乐陵县、临邑县。,撤消德平县治。原属德平县的德平、理合两个区划入临邑县。1958年,将济阳县并入临邑县,隶属聊城专区。1960年,隶属淄博专区。1961年恢复德州专区,将济阳县分出,临邑县仍属德州专区。1967年,德州专区改称德州地区,临邑县隶属德州地区。1994年,德州地区改称德州市,临邑县隶属德州市。

      红坛寺森林公园位于临邑县林子镇南部,南距济南60公里,西距德州市50公里,2001年被省林业厅批准命名为省级红坛寺森林公园。该园占地面积936.27万平方米,林地面积540万平方米。林区内生长着70余种植物,其中多年生刺槐占80%,杨、柳、榆、椿、桑等占20%,水面3800亩,还有30多种鸟类在此繁衍栖息。公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科学规划建成了功能合理、环境优美、高科技、高效益的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由旅游服务、愉湖游乐、红坛度假、苇海风情、林海揽翠、观光生态园六区组成。红坛寺森林公园内蓝天、碧水、绿树、鲜花相映成趣,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是观光、旅游、度假的良好去处。整个园区和基地实行开放式管理,游人可以在园内自由观赏、游玩,成为春赏花、夏游园、秋食果、冬踏雪的情趣之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