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書壇活躍著這樣一位年輕的書法家,他的作品 獲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銀獎。 獲第四、五、六屆中國書壇蘭亭雅集“蘭亭七子”稱號。 獲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佳作獎。 全國第十、十一、十二屆書法篆刻作品展、 全國第二、三、四、第五青年書法篆刻展、 全國第五、六、七、八屆中青年展, 及小品展、楹聯展、冊頁展、草書展、行草展、扇面展等中國書協主辦的展覽40余。 張利安 張利安,1974年,12月生於浙江溫州,現居河南鄭州 。國家二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職業道德和行業建設委員會委員,河南書法家協會理事,河南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01 ![]() ▲一念蓮花 尺寸:89cmX69cm 幾案榻,琴棋書畫,筆墨紙硯。身為現代人,當讀起這些用以表述古人書齋的詞語時,都不免涌起深深向往。 02 ![]() ▲鄧拓詩 尺寸:69cmX13.5cm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廣廈鱗次,窮則一廬容膝。無論“達”或“窮”,一間書齋總是千古文人安居所在。書齋之“書”字並非指書法,然而書法卻是書齋中所有雅事之首。筆墨紙硯統一於書法自不待言,書畫也以“書法”為上——書法家可以是略知繪事,而豈有畫家不精通書法者? 03 ![]() ▲張先《畫堂春》 尺寸:30cmΧ22cm “彈五弦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茍縱心於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是張衡的“蓬廬”之樂。“樂琴書以消憂”是陶淵明倚南窗之樂。“所居有閣名清閟,幽迥絕塵,藏書數千卷,皆手自勘定。古鼎法書,名琴奇畫,陳列左右。”是倪雲林的清雅出塵。歷代文人墨客閑說書齋之文浩如煙海,無論何種情懷何等風雅,都離不開書法。 04 ![]() ▲跋心經拓片 尺寸:68.5cmX69.5cm 書齋中的書法,是與書齋融為一體的。逸筆草草如《平復帖》,高不盈尺,寬僅過掌(高23厘米,寬20厘米),實在是小品。唐人摹本之數種王羲之手劄,亦大約如此。寥寥數行而氣象萬千,呈現的,是一種書齋的情懷。 05 ![]() ▲李鴻章聯 尺寸:68cmX17cm “天下第一”之《蘭亭序》,緊隨其後的《祭侄文稿》《黃州寒食詩帖》等,或記錄林下水畔之悠然,或抒發家仇國恨之憤懣,或陳述江湖飄搖之淒寒。這些傳世墨跡誕生之時,書寫它們的偉大人物在書齋中乘興揮毫,抒情言事,多為實用,雖未必信筆而書,但絕不存傳世之想,更無現今流行的參展揚名之期望。 06 ![]() ▲難忘自適聯 尺寸:64.5cmΧ17cm 千載而下,新時代的眾多書法家端坐自己的書齋,有空調,有音響,有電腦,有手機,即便屏幾案榻件件古風,筆墨紙硯事事精良,欲思接千古可容易否?先進技術下,“下真跡一等”的印刷品陳於眼前,前人風雅可曾夢見乎? 07 ![]() ▲跋造像拓片 尺寸:97cmΧ37cm 一樣的書齋,不同的情懷。事因時而易,情因時而移,時代真是可怕的東西。我們擁有了比古人更舒適的書齋環境,卻丟失了書齋應具有的樸素內蘊。 08 ![]() ▲蘇東坡詩二首 尺寸:69cmΧ17cm 古人靜坐書齋,未必不思功名;今人書齋揮毫,下筆多為名利。書法,從古人書齋的必備技藝變為今人書齋的謀生手段,我們在書齋揮毫,意念多已飄飛展廳。書齋已漸趨名利場。 09 ![]() ▲臨 李建中《土母帖》 尺寸:25cmΧ60cm 近些年書法展事風起雲湧,為求高求古求新求奇,數千年的廟堂到山野,墨跡鑿痕少有不被翻出描摹的,只是耐得住書齋案頭品讀的恐怕不多。這是個名利泛濫的時代,書法已從古代書齋裏的文化載體轉化為今時書齋裏的欲求介質。書法離開書齋奔向展廳,技法繁雜茂盛,內蘊蒼白淡薄。重歸書齋,或是今日書法充盈內蘊的必由之路。 10 ![]() ▲臨 王羲之《樂毅論》 尺寸:30cmX135.5cm (向右旋转手机90°,欣赏高清大图) ![]() 11 ![]() ▲東坡詞三闕 尺寸:34cmΧ95cm (向右旋转手机90°,欣赏高清大图) ![]() 12 ![]() ▲唐·永嘉大師《證道歌》 尺寸:20cmX240cm (向右旋转手机90°,欣赏高清大图) ![]() 13 ![]() ▲東坡詞數首 尺寸:32cmX287cm (向右旋转手机90°,欣赏高清大图) ![]() 14 ![]() ▲蘇東坡《秋陽賦》 尺寸:33.6cmX142cm (向右旋转手机90°,欣赏高清大图) ![]() |
|
来自: 昵称61114037 > 《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