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王子》| 我们每个人都是悲伤的小王子

 Luna_Pan 2022-06-16 发布于浙江

Hello.

Welcome to Luna Pan's Neverland.

Part one.

上一次写了《月亮与六便士》。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此刻,决定写一写《小王子》。今天正好是冬至。所以,今夜是一年当中最长的黑夜。希望你们都有所相伴,可能是一个人,一首歌,一段文字,或者是一轮明月。内心的满足和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The Little Prince

Part two.

小时候曾经有一个疑问:生日大一岁,冬至大一岁,过一年又大一岁。到底哪个才算数呢?

在中国的文化里,对长大似乎总有一种急不可耐的态度。而到了一定年纪之后,比如大学毕业,又有一种催促成熟的紧迫感。

我们到底是在急什么呢?长大真得有这么好吗?

还是小朋友的时候,过生日总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一个生日蛋糕就似乎是什么了不得的礼物了。长大之后,我们随时可以吃到自己想吃的奶油蛋糕,对生日依旧是期待的。因为这是收获爱与惊喜的日子。生活,总是需要仪式感的。只是,长大之后的快乐总是没有那么纯粹。周遭或者社会仿佛在提醒着,每个生日后面的数字。

但是,那又怎么样呢?人是不能被数字和标签定义的。而且,只有我们自己能定义自己。

We are the only ones who can define ourselves.

The Little Prince

Part three.

第一次读《小王子》的时候还在念大学。现在打开书,还能看到自己当时勤勤恳恳在生词旁标注的中文。最近再读,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当然,最核心的情愫是不变的。

有人这样评价《小王子》:一个世界上最伤心的故事。与此同时,它又是伴随全世界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长的书,全球阅读率仅次于圣经。它还是一个生命和生活的寓言,一个经久不衰的充满哲理的童话。

简单来说,这本书写的就是一位飞行员与小王子相遇又分别的故事。小王子因为和一朵玫瑰花的矛盾离开了自己的B-612号行星。他游历了各个星球,遇到了国王、酒鬼、地理学家、商人、狐狸,然后他到了地球。

《小王子》这本书到底是更适合大人还是小孩子看呢?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每个人心中应该都有一个小王子。但是,从书中不难发现,作者对小王子的喜爱以及对大人的厌恶。正如在《红楼梦》里,贾宝玉对女子的偏爱。宝玉说过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就清爽,见了男子,就觉浊臭逼人。”

我一直觉得人是有偏爱的权力的。而作者更有权在自己的书中表达偏爱。

我很喜欢这本书在扉页上的一句话:

“All grown-ups were once children – although few of them remember it.”

“所有大人们都是从孩子们那个时候过来的——虽然现在,恐怕只有很少的几个人还记得这件事儿。”

在现实的世界里,也的确是这样。大多数孩子的世界都是天真烂漫的,而只有少数大人可以保持童真和赤子之心。这难道是成长本身的代价吗?是,也不是。人始终是有主观能动性的。环境能够影响人,但不能决定人。大多数时候,决定权还是在自己的手上。我们选择变成什么样的人?而结果不该由年龄来背锅。

《小王子》的悲伤是贯穿始终的。有时候在想,小王子为什么会悲伤呢?只是因为和那朵小玫瑰的矛盾吗?或许也不是。我想,小王子是太孤单了。他在那一个比房子大不了多少的星球,拥有三座小小的火山。他想要一只绵羊,却邂逅了一朵骄傲的玫瑰。

小王子喜欢静静地看着太阳落山的景象。而在那个迷你的星球上,小王子只要把椅子挪动几步,就可以看到夕阳的余晖了。小王子说,有一天,他总共看了四十四次日落。而后,他又说,一个人在感到悲伤的时候,就会爱上日落。飞行员试图问他,看了四十四次日落的那一天是不是很不开心。小王子并没有说话。

能够分享的悲伤和委屈,应该就不会那么难过了吧。

在另一个星球上,小王子看到了一座花园。当意识到眼前的是五千朵玫瑰的时候,小王子难过地哭了起来。他曾经以为自己是富有的,拥有着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朵小玫瑰。而那一刻,他发现那只不过是一朵普通的玫瑰,他的三座小火山也微不足道。刹那间,他似乎不再是那个伟大的小王子了。

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会有过几次顿悟的瞬间吧。这样的顿悟是难过的,却也是难以避免的。

蜜雪薇琪在2007年的专辑里有一首歌叫《也许》。也不知道为什么,一直以来我也只是对她们的这首歌印象深刻。里面有一段歌词是这样写的:

最后你终于承认了

其实你没那么爱我

而我心疼了

大声哭了

再也不特别了

和大多数人一样,小王子用强大的自洽或者思考能力调适了自己的心态。这是人类对自我的保护机制,也是我们能够屡败屡战且活下去的原因之一。

《小王子》里有悲伤,也有甜蜜。小王子和狐狸的相遇,似乎像极了爱情的模样。此时,小王子是被爱的那一个。又记起另一首歌,南拳妈妈的《下雨天》——“被爱的人不用道歉。”

小狐狸对小王子说:

“If, for example, you come at 4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then at 3 o’clock I shall begin to be happy.”

“如果,你每天在下午四点的时候来,那么,在三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开始感到幸福。”

小王子总是要选择离开的,离开与他无关的其他星球和地球,离开狐狸,离开飞行员,回到他的B-612号行星,与三座小小的火山为伴,履行他自认为对那朵小玫瑰的责任。悲伤的时候,他还是会一遍又一遍地看着日落。开心的时候,他会对着地球上的我们大笑。然后,我们就拥有了一颗会笑的星星。

Part four.

《小王子》可以说是通俗易懂,也可以说是晦涩难懂,完全取决于我们通过哪一个层面去看待这本书。要离开宁波之前,我和大学里的浦蒲有一次见面。她的名字其实不叫浦蒲,只是我当时第一眼看到她就觉得她很像《红苹果乐园》里面的演员浦蒲,于是这就成了我对她的称呼。那次见面,浦蒲送了我《小王子的领悟》这本书。她说,她读过之后很有感触,希望我也会喜欢。

说来好玩,我在杭州21层的蓬松咖啡馆二刷完了《小王子》,然后在温州老小区一层的树下咖啡店看完了《小王子的领悟》。很感谢浦蒲送我这本书。作者周保松教授通过哲学的视角解读《小王子》,给了读者耳目一新的思考。

大学的时候曾经和文学老师讨论过文学作品主观和客观的问题。每一种解读都是主观的,也可以说是客观的,但是结论我们无法求证。这本书是周保松教授送给女儿成长的礼物,同时也是给无数困惑的读者一种解释。文学从来没有百分百正确的答案,正确也算不上是文学解读的标准。

顺理成章的叙述虽然读来舒坦,但我却总期待作者给我惊喜。在《小王子的领悟》这本书中,最令我惊喜的是周保松教授对五千朵玫瑰的解读。那一章的标题——“如果你是五千朵玫瑰的其中一朵”。

上文有提到,看到五千朵玫瑰之后,小王子的三观崩塌,伤心不已。要离开的时候,狐狸让小王子与这五千朵玫瑰做一个了断。那时候的小王子已经明白独一无二的捆绑和驯养关系,同时为了重塑自信,他对着五千朵玫瑰说了一段话。大致意思是你们美得空虚,没有人会为了你们去死,而我的玫瑰才是最重要的……

周保松教授就此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这些玫瑰,会怎样回应小王子?

的确,很少有读者会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不会觉得自己是五千朵玫瑰中的一朵。万一我们刚好是呢?或者只是长在路边不起眼的小花小草呢?我们应该如何自洽,才能心安理得且昂首挺胸地活下去呢?

对此,周保松教授从几方面做了深刻的解读。

“玫瑰们重要明白,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不管一个人付出多大的努力,也永远没法保证最后一定能有好的结果。”

最后,他提出了“自我驯服”的理念。即,我走我的路,我对自己的生命和生活负责。我在最开始的时候说到的,内心深处的满足和幸福,也只能从这里获得。

Part five.

这两本书值得一读再读,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不同的感悟。

用一句话总结这两本书给我的感悟:

享受阅读,忠于自己,用心感受。

最后,冬至快乐。愿你们拥有无数个被爱着的瞬间。

  - end -  

图 | Luna/部分网络

文 | Luna

风格 | 秀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