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你,千千万万遍。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在读聂鲁达的诗集之前,我先把The Kite Runner,即《追风筝的人》读完了。那天一直读到了中午12:30,接着出门觅食。然后才有单车,香樟,雨水,叶子,鲜花,咖啡,诗集和癞皮狗的故事。 ![]() 欲知详情,请点击上一篇推送的链接~ 这一次读的是《追风筝的人》的英文原版,几年前读过中文译本。 ![]()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述看这本书的感受,我会说: 很少有这样一本书会让人从头难过到尾的。 我和朋友谈到这本书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于是,我得到的回应大多是—— “好的。那我不看了。” 在读英文原版之前,只是大概记得故事梗概,并没有太多情感上的记忆点。想来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年纪和阅历,还有翻译等因素综合起来的缘故。 会去读《月亮与六便士》,是因为那句话——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会去读《追风筝的人》,是因为这句话——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为你,千千万万遍。 ![]() 这句话在书中一共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主人公即叙述者Amir已人到中年,移居美国多年之后又回忆起Hassan曾经对他说过的话: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 与Hassan的往事是Amir心中永远的痛。虽然已过去几十年,Amir还是无法忘怀。或者说,他也不应该忘怀。 我想到张枣的《镜中》: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然后又想到那句让人一念就心痛的诗: 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 第二次,Amir回忆风筝大赛,也就是Hassan出事的那一天。对Amir来说,最后的那只风筝实在太重要了。于是他对Hassan说一定要带着风筝回来。Hassan一如既往地对他说: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Hassan最终遵守了自己的承诺,却是承受了难以描述的屈辱和伤害。 ![]() 第三次,已是中年的Amir受父亲旧友Rahim之托,回到阿富汗找寻Hassan的遗孤Sohrab。过程中,当地人Farid一家帮助了他。成功救回Sohrab之后,Amir坐在Farid的车里。Amir问Farid能不能再帮他一个忙。Farid对他说道: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刹那间,Amir泪雨滂沱。或许,关于Hassan的往事再次如洪水猛兽般吞没了他。 ![]() 第四次,Amir终于带着Sohrab回到了美国。他和妻子对Sohrab视如己出,但先前遭受的惨痛经历让Sohrab将自己完全封闭了起来。 小说的最后,Amir带着Sohrab去放风筝。这一次,Amir扮演了Sohrab的父亲Hassan曾经的角色——追风筝的人。不知不觉中,Amir对Sohrab说着: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为你,千千万万遍。 ![]() ![]() WHY SAD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探究的问题是: 为什么《追风筝的人》会让人从头难过到尾? 难过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只要找到难过的根源,才能够解释和排解。 所以,我尝试着从书中寻找答案,然后概括出以下几点。 1. Amir和Hassan的关系 我想,我会感觉难过的根源在于Amir和Hassan一出生便不平等的关系。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阿富汗,Amir是豪宅里的少爷,而Hassan是仆人Ali的儿子。Ali和Hassan的Hazara血统注定了他们是当时那个社会的最底层。 准确地说,Amir和Hassan只是从小到大的玩伴,从来不是朋友。在书中,Amir曾经袒露过很多次,Hassan是他的仆人,并不是他的朋友。 ![]() 对于Amir来说,Hassan只不过是长着兔唇的Hazara人。顺从温和,长相丑陋。始终不是朋友。 ![]() Amir享受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和受教育的机会,却会以一种高人一等的姿态欺负和嘲笑Hassan的无知。很多时候,Amir也会感到愧疚。然后,他就会给Hassan一些旧衣服旧玩具,以抵消自己的负罪感。 ![]() 而让人更难过的是,自始至终,Hassan却始终把Amir当做自己最好的朋友。两个人的关系之中,这样的不对等和落差,让难过本身又多了一些无力感。 ![]() 2. Amir和父亲的关系 Amir的父亲是当地的大人物,他是成功的商人,社会影响力很大。Amir的母亲早逝,本该和父亲相依为命,却和父亲之间始终有隔阂。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父子二人的性格截然不同。 ![]() Amir生性懦弱,不会为自己挺身而出,更不会为旁人(Hassan)两肋插刀。而Amir的父亲的内心是一名战士,即便是在逃亡途中,为了尊严,他也可以冒着生命危险据理力争。人活一口气,应该是说Amir的父亲这样的人。 ![]() Amir的父亲有着比较复杂的背景和性格。书中并没有正面去写,但是从一些细节可以初见端倪。比如,他对亡妻的思念,唤她“我的公主”。他最不屑偷盗,却并不能控制自己犯下不可原谅的错误。 ![]() 小时候和Hassan生活在一起的时候,Amir也总想着如何能够霸占更多父亲的爱。他想方设法让父亲看到自己,肯定自己。 ![]() 在内心深处,他甚至想着,只有做出一些成绩,比如赢得风筝大赛,他才能够洗脱害死母亲的原罪。这样,父亲就会爱他多一点了。 ![]() 相比较而言,父亲的好友Rahim似乎更加关切细腻,以至于成为了Amir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可谓是忘年交。 ![]() 很让人心疼的一段是,父亲在Hassan生日的时候找来了医生,为Hassan修复兔唇。Amir有些嫉妒,他对自己说,希望他也能拥有那道伤痕,这样父亲也便能够像关心Hassan一样地关心他了。 ![]() 但是,整本书读下来。Amir和Hassan所得到的,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带着主角光环的Amir似乎只在意自己,然后一点一点地去啃食Hassan那为数不多的拥有。 3. Hassan的好 善良,有时候是会让人难过的。尤其是在对比了恶意和冷漠之后。Hassan有多好呢?他的好是一颗赤子之心,是受尽折磨和世态炎凉之后,仍然选择善良。 Hassan几乎对Amir言听计从,甚至可以舍命保护他。 ![]() Hassan出事之后,似乎对Amir的影响更大。Amir无法承受Hassan的牺牲,年幼的他选择用冷漠和暴戾伤害Hassan。Amir不再愿意见到Hassan,更别提像过去一样一起玩耍了。Hassan很困惑。他问Amir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他愿意改。可是,错的并不是他。 ![]() 明明Hassan才是最大的受害者,Amir因为内心无法排解郁闷,发疯一般地将一个个石榴砸向Hassan。 “你还手啊。” 但是,善良的Hassan怎么会忍心呢。他安静地走到Amir的身边,拿起石榴,问他满意了没有,现在有没有好过一点。 ![]() 最后,Amir诬陷Hassan偷窃。Hassan却一口承认愿意承担罪责。这是最后一次,也是Hassan一贯以来保护Amir的方式。Hassan总是在付出,几乎是不求回报。 ![]() 而后,Hassan和父亲Ali离开了。Hassan过着质朴、艰难的生活,娶妻生子。过去的伤痕并没有改变Hassan的善良。他还是会时常跟家人说起Amir——他最好的朋友,他们曾经在一起的时光。 ![]() 可悲的是,命运并没有像一双温柔的手抚摸Hassan过去的伤痕。最后,他和妻子残忍地死在塔利班的枪下。从始至终,他都没有做错什么。 之后Sohrab曾经问Amir,为什么大家要伤害父亲?是不是因为父亲是Hazara人?但是父亲的一生从来没有对别人不好过啊。 这个问题,不知道谁能够回答。 4. Amir的救赎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追风筝的人》,将一个悲伤的故事裹上了文艺的躯壳。实际上,这是一本关于“救赎”和“赎罪”的书。 风筝大赛的那一天,如果Amir挺身而出,或许Hassan和他自己的命运会被改写。但是,出于自私和软弱,他逃走了,选择置若罔闻。 ![]() 年幼时犯的错使得Amir的一生都在寻求解脱。即便时间过去很久,他也总是会记起Hassan。他在美国结婚的时候,在心底问道:现在的Hassan怎么样了呢?他结婚了吗?他的新娘是什么模样?此刻,他握着谁的手呢? ![]() 这本书虽然令人难过,但是并不消极。 Amir始终是幸运的,他的救赎之路上最大的助攻就是忘年交Rahim。是Rahim告诉他:有重新变好的机会。 ![]() Rahim也是唯一一个愿意理解并解救他的人。Rahim原谅了年幼时候的Amir。他说:你的确做错了。但当时的你也只是小孩子,一个充满不安的小孩子。你不能对自己太过苛刻。 ![]() 一个饱受负罪感的人读到这样的来信,或许会大哭一场,感觉灵魂已经被救赎了一大半。 小说的后面,Amir自我救赎的高潮颇具戏剧性。Amir正面对抗Assef——这个伤害了Hassan和Sohrab的人渣,赤手空拳,伤痕累累。在这样肉体的疼痛之中,Amir感到被治愈。 ![]() 《追风筝的人》所描述的不止是个人的命运,还有国家的命运。这或许也是这本书如此出众的原因之一。 但是最后,我还是想从几个比较小的点谈谈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感悟。 首先,善良是一种选择。或许你我都曾经历不公与不幸,我们会变得成熟和坚强,但还是要保持善良。伤害别人并不会让自己真正好过。再者,退一万步讲,不能将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要珍惜每一颗真心。没有完全对等的关系,但也不存在始终不对等的感情。从来都是以真心换真心。 每个人在生活里都有各自的忙碌和烦恼。愿意为我们付出时间的,不是他们有多闲;愿意和我们分享心事的,未必是因为我们有多善解人意或者自带光环。 更多时候,是他们首先看到了我们身上的光,选择珍惜与我们之间的情感。如果说“得到的就有恃无恐”,那我们终将失去。 最后,很多事情很多人,我们不一定认可,但请试着理解。我们不是宇宙的中心,世界也不应该只围着我们绕。多一点爱和关切,生活会更美好。对别人如此,对自己也是如此。爱别人多一点,也爱自己多一点。两者之间,其实并没有冲突的。 那么,就写到这里。还是一本非常值得去细读的书。 再见。 ![]() 文 | Luna 图 | Luna 风格 | 秀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