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t Up》总第82期 2016年4月22日 第16期 复试的时候,面试官问我,是否有偶像,如果有,是谁,当时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我有,是我爸爸。入职培训课上有一条讲到世界上存活最久的组织,大家猜这猜那最后只有一个人说对了,世界上存活最久的组织,是宗教。 刚才打开朋友圈,看到两个朋友都转了同一篇文章,而且都附带一句:就算是广告,那我也爱看;真棒的文案,我竟读到最后。我就是写文案的嘛,点开看看到底有多棒吧,我也好学习学习,但当我看完退出那篇文章时,我在思考,其实她们叫好的不是广告本身,而是为了顺利推出这个广告而铺垫的一个爱情故事。也就是说不做这个产品的推广,单写这个爱情故事,她们也会转,只不过这次是加了一句:就算后面有广告,也没减少我对前面爱情故事的好感度,而已。 那我想,这真的是一篇好的文案吗? 从榜样到宗教再到我们的价值判断,今晚想聊聊信仰这个东西。 信仰,一旦在人心中生根,第一,它就像人的秉性一样,类似于天生的,具有非常强的稳定性,不易动摇;第二,它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支撑,是人精神的灯塔;第三,最初选择某一种信仰的时候,初衷大都是向善的,思考一下,宗教所宣传的没有哪一个是奔着毁灭自己、让自己痛苦受折磨去的,这是整体上,信仰所具有的三个特点。 信仰,不止是信奉宗教,它也是每个人所坚持的原则性的东西,是不容被他人伤害、践踏的。往大了说,它是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往小了说它是每个人点点滴滴为人处世的态度累积而成的一个观念。 马路上看到倒在地上的老人,有的人不去扶,有的人义无反顾要去扶;自己没钱,住破房子,捡垃圾、省吃俭用也要捐款做慈善,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捐的钱到底帮到了谁,但只要能帮助他人,他就义无反顾,坚持在做(这是我昨天在微博看到转发的一个正能量的故事,一位80多岁的老人,住在不到20平的简陋小房子里,18年里却陆续向慈善机构捐款10万余元,看了非常感动,也想到了白方礼老人,还有那些做好人好事的更多的人。) 这是一种信仰,这是一种境界。 善良、友爱、守正、诚信、正义、公平,幸福、助人为乐等等,所有的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坚持的、信奉的,它是一个实质性的观念,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可以到达的某个根本目的性的东西,是相对抽象的,而不是任何的途径或者工具本身。这就是我为什么拟这个标题。 商业社会,我们每个人每天工作,创业的也好、打工的也罢,别说你不是为了钱在做事,除了富二代,有的是钱的,工作不过是为了“体验生活”这类的,别说你是义务贡献社会,不为工资。不为工资吃啥穿啥住啥?喝风就能活着呀?再说就算你是富二代,等你继承家业的时候,没有哪个富二代是为了想把家业搞垮的吧? 我也爱钱,因为没钱我也活不下去,我也没存款,我也想赚大钱,没有前面说的那位老人那么高尚,只是先想着最起码自己住的不那么漂泊,也可以让身边的家人过上好日子吧,这最基本的美好愿望就是我赚钱的目的。但赚钱不是我们的最高信仰,过上幸福生活才是,所以赚钱,它只是途径、金钱只是工具,它成不了一个人活着的信仰。 钱,是帮助我们实现基本生存和获得幸福的工具,人是它的主人,这个次序不能搞混了。我见过把这个次序搞混的人,钱是主人,人是工具。钱是爷,人是孙子。为了自己赚钱,招来一帮孙子为他使役。钱说往东,你就不能往西,钱往哪跑,你就得往哪追,哪怕那个方向是错的,是不能去的,哪怕追来的钱是践踏别人的信仰得来的,说实话,这样的人挺可悲的。 商场上,做老板不易,上有客户的压力,下要赚钱养手底下干活的人,谁都不想当孙子,有时候逼着你得做孙子。活着,都挺难的。 活的难易,其实也是选择不同。 有魄力的老板活的容易,客户的确是上帝,但客户不能财大气粗,如果你的要求无礼甚至违背了我们团队的发展原则,违背了我们的底线,再有钱我们也不给你干。那我们团队没有钱赚又陷入瓶颈怎么办?真正有思想的老板不会想着后悔懊恼犹豫要不要挽回这个没原则没底线、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客户,而是想着自己的团队到底哪里出了致命伤,要如何快速有效的弥补,自己的团队本身不行,给你100个客户,你都能维护好吗?其实你一个都维护不好,只会不断地流失客户。 没魄力的老板当孙子,唯钱马首是瞻咯。但是,即使都当孙子,但也得有个底线,都践踏你人格了,这钱是挣来的有意义吗?哪是自己凭本事挣钱,在客户面前简直就是求爷爷告奶奶的要钱,这种嗟来之食拿着舒服吗?所以当孙子,也尽量当个体面点的孙子,拿出本事,你才能维护你的底线,敢于说不。 孙子谁都能当,我更佩服那些有魄力、有决策、永远站在团队之前勇于维护自己团队的老板,这样的团队不怕试错,必然能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做出成绩。只有尊重、看得起、相信自己团队的人,客户才会尊重、看得起、选择相信你。从哪儿看出来,从处于中间做沟通衔接的团队带头人上就能看得出。 再来说说价值判断。最棒的营销是产品本身。产品本身不好,下再大力气宣传也是白费,因为老百姓不是傻子,所以文案不是耍小聪明,而是尽可能真诚。每个人对事物的衡量标准不同,审美等各方面素质不同,所以同一文案一千个人看会有一千种不同看法。是好是坏不能专断。 有的人跟风热点,玩玩文字游戏就以为是给品牌借势宣传了,其实和品牌发展理念,和产品优势毫无关联;有的人爱玩标题党;有的人爱打擦边球;还有的人以为说了几句流行语,就摇身一变小清新,跟上了90后、00后消费者的步伐了……做所有的这些,无非就是为了宣传好,扩大品牌或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那这一切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呢?最直接的是流量,其次是转化率,也就是多少人真正买了产品。知名度可能是上去了,但美誉度却未必。 铺垫做得贼感人,和产品衔接一般,到产品写的生硬,这样的文案基本是靠大号转发,图的就是浏览量,不管有没有转化率,先混个脸熟再说,不能说这种文案不好,但有传播媒介的限制,我不能说这样的文案不好,但也不觉得好。因为要引出这个产品的故事可以有百种千种,但每一个品牌或产品的,它会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色,文案要挖掘的是这种独一无二,感人的应该是产品或品牌本身,而不是那百种千种故事。 价值判断,直接影响人的选择。像上面讲到的,有的文案的确能带来浏览量,但有的人不会选择写那样的文章,即使浏览量和自己的绩效工资挂钩,他也不会写,因为写文案,也要有原则,也要有态度,因为传播,得真正有意义,有意义,就要生产有利于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不能生产垃圾。 我大学毕业论文写的是关于编辑角色定位的,论编辑在传播过程中的主动定位。编辑人,处于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重要的沟通调节作用,其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文案或者所有的文字工作者也是一样,不是客户要我们写什么,或者市场上什么赚钱就写什么,你要想着这样写对社会,对他人最起码的有个好的引导,它是有价值的、向善的、有意义的;也不是消费者或者读者喜欢读什么,我们就写什么,要主动积极引导。教育环境很难,但很多时候是非常有必要为之努力的,我们的老祖宗这样做,才让社会不断进步,到我们这一代,我们有什么理由堕落,为利益屈从,不真正做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呢? 世事圆滑,我只讲,不要没有底线,原则尽失,放弃信仰的。人生路漫漫,选择走哪条路,如何走路,好好想想。 最后,晚安 周末愉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