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朝采绿,动辄盈掬

 淑心阅读 2022-06-16 发布于江苏

《Shut Up》总第114期 2017年1月22日 第4期


也不管是不是年近了,时间都以它恒常的节奏推进着,并没有什么奔头,也没有什么凄凉,我很喜欢这种平静。

白昼越来越长了,下班的时候日落的方向天还大白着呢,心也跟着豁亮。总比一出门就黑压压的好,心里期盼着呢,天再长一些,再暖一些,下了班,我就可以直奔小公园散步去了。这两天气温又下降,冰爽的天,爽这回家的一路就够了,不必再拿出更多的时间去公园体验。

东盛大街前方那个大烟囱冒出暗灰色的烟,飘在天空,远远的看着像厚厚的云,我一直盯着它,怎么这云和天的违和感如此强烈?仔细辨认,原来是风的晕染使然,那流动着的分明是烟嘛。几乎每天都这样,我们什么时候呼吸过干净的空气,那好像是很久远的事了。

中午和上海的朋友聊天,他那里气温也在降,全国大范围的降温,你们都多穿点吧,多注意,别感冒。

这一期,没什么特别想写的,却也有一些想说的话,关于最近的所看、所想、所感。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读书的、不读书的都问。

很庆幸,我爸爸没这样问过我,我爸爸也是很传统的人,但他从来没问过我,也没说过不让我看书之类的话,所以我非常非常的爱他。但我惊讶于我妈,有一次放假我回家,闲着没事就爱翻书架,找出几本来读,和我妈聊天的时候,我好像有提到我那段时间买书的事儿。我妈说:别买书了,别看了。

我亲妈啊!不让我看书,她觉得看书没用!我心凉了半截,幸好这是我念完了大学她说的话。

看到别人家的姑娘结婚了,她就催我找对象,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买房了,我还在租房子住,她催我找对象,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开车回家,她催我找对象,看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干正事:挣钱、买房子、买车,结婚生子。我呢,没钱没房没车没对象,就知道看书。所以我回家捧着书,她准着急。

父母都是疼爱儿女的,我妈希望我找个人一起奋斗,希望我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安稳的窝,希望有一个人可以和我一起分担生活的辛苦,我理解她的,我理解,可我已经懒得辩解。

我亲爱的妈妈,我为什么看书?因为你没教给我人不能自己没有的就要指望别人有,因为你没教给我自力更生、凡是靠自己,所以我得自己从书中去找,这就是原因!我是,又瘦身体又弱,一双手好像除了握笔也干不了别的;我是,没啥大能耐,没能挣大钱,过着“别人家的孩子”那样有面子的生活;我是,一生病就很脆弱,还爱哭……即使我有种种需要被照顾的理由,我也必须学会坚强、我也必须独立面对这些,这和有无爱人是没关系的。即使我找到了相爱的人,那也不是因为我对他有如上所图,也不是因为我终于找到了托付,我的人生就是我自己的,不需要托付给任何人,因为每个人的路,都得由他自己去走完,妈妈,活着,得看透这一层啊。把我交给谁,都不如交给自己的心啊!

我堂妹大学一年级,放了寒假来我这里住了几天,每天晚上她在玩手机,我在一旁背诵唐诗,她就特不理解又略带嫌弃的对我说:大姐,你背那玩意儿有啥用啊?我上初高中时被老师逼着背古诗词、背文言文烦得要死,庆幸终于上大学不用背了,还没看过你这样的,毕了业还背的这么起劲儿。

看吧,这就是浸了应试教育的毒的孩子,这毒,很难排出来的。我怎么答?背唐诗有什么用?你想要它有什么用?人们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功利性了?什么都要有用吗?

我回想着堂妹在上语文课,背古诗词的时候,她肯定是特别痛苦,闭起眼睛,眉头紧锁,脑海里飞速旋转着念过的诗句,吃力地想要准确无误的把它们都印在脑子里。背诵的时候也动脑,只是在想着哪一句是名句会考,哪个词意比较特殊会考,能拿多少分而已。至于诗中的意境,应该来不及咂摸品味吧。

对于喜欢的,常常想起,想起来又心生喜悦,这就是我背诵唐诗的乐趣吧。

当我看到夕阳西下那一刻的宁静,我就会想到有那样一个祥和的村落“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当我有感于厌倦俗世,归隐僻静的时候,我就会想到“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当我非常挂念一个人时,我就会想到《梦李白》这首诗,当我看到那些小人得志的轻浮嘴脸,我就会想起《西施咏》,当我明白人生没什么大不了的那份潇洒、利落,我就会想起《月下独酌》和《送别》;人生难相逢,落难见朋友,对这份情理解,让我把《赠卫八处士》记得非常深刻……

你说这有什么用?我只能自私的告诉你,这些美好的感受都由我独享,看到夕阳的喜悦,看到宁静的村落,体味人情冷暖世事凉薄。从古至今,时间穿梭了千年,那些诗人的感叹,千年之后,依然有人懂他,依然有人欣赏,依然有人热爱,这不是最大的意义吗?还要追求什么呢?

20号部门搞内购会,我一整天都在医院一楼大厅的展台跟活动。除了几位事先预定产品的,几乎没什么人光顾,闲着也是浪费时间,前一晚定的书上午八点半就到了,正好,读书。和我一起的销售小伙伴问我:你读一本书,能记住什么,能学到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我也这样问过我自己,是我一直有在思考的问题。如果不是像列夫托尔斯泰、马尔克斯这样的世界级作者,除了书名,我连作者是谁都记不住,甚至有时连书名都能忘,更记不住书里人物的名字,最后连故事也记得模糊,可还是读完了,读过了一本书。这算读到了什么呢?

因为容易忘,所以我有做笔记的习惯,就在书上记,看到哪一页,哪句话,有什么感触就直接在旁边写上。一来记录那一刻自己的思想,二来便于以后翻起来重读,我也好知道自己有没有成长,是不是还抱有当时的想法,有些东西丢没丢。所以每一本书,我能记住的都写在书上了,我学到的呢,正是这思考的过程。

每一本书,都像我们每天接触的不同的人,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故事,有吸引我的地方,我识别每一本书,是靠感觉。即使我什么都忘记了,但每每那一种感觉再升起,我就能识别出来,我曾读过它,而那种感觉是什么,已印在我心里,挥之不去,不再忘记。

关于读书,我想说这些。

人要培养独立性

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是很痛苦的。渴望得到他人的爱,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自卑。

这个话题,有必要说,因为现在很多花一般年纪的孩子,心里却没有阳光滋养,我担心他们。

只举一个例子,可能也具有普遍性吧。

有一个95后的孩子,很安静的,不争不抢,蔫声蔫语,很能照顾别人的想法, 对自己的事倒是能将就。很自卑,又缺乏安全感。他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怀,怎么做呢?发空间动态、发朋友圈,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两只手不戴手套,拿着两袋子东西在寒风中赶路,拍了照发朋友圈,再发一段乞求怜悯的话(内容我就不照写了,乞求怜悯是我读到的语气和内容),他在寻求关心。有人关心则开心,没人理则仿佛全世界都放弃了他。隔几分钟再发状态。

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呢?没有人包括我们的父母,都没有义务要一直爱我们的,每个人都很忙,也不是所有人都一分钟不停地刷朋友圈,难道因为别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给你安慰,你就失落吗?生命因自在而丰盈,那自在是自己释放的,不是束缚别人得来的呀。得到的爱,我们感恩这份幸运,没有的,也要泰然啊。

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都是最美的花朵,有请求得到别人爱的时间,何不好好来爱自己,努力做有意义的事,努力吸收阳光,开心的笑着,爱自己,主动爱他人,付出带来的幸福更让心满足。努力做一个自信的人,学习一技之长,将来养活自己、为自己喜欢的工作、为社会多做贡献。我希望你们能多爱自己一点,多自信一点,希望你们能尽早找到生活的出口。

孩子,我们每个人从妈妈的肚子里呱呱坠地,就要学会独立,从一无所知到有所知、有所为,都在学习适应独立。当一个人不再去寻找依赖,它就真的成熟了。请你们多给自己一点光。那光不需要别人给,你们自己就能生产。新的一年,给自己制定一个成长计划,让美好由内生发,然后体会生活的美好,真心祝福你们健康快乐的长大。

是孩子教会大人敬畏生命

“3岁的孩子,那么小,他啥也不懂。

我真的真的很讨厌很讨厌听到家长说这种话。说过这种话的家长,请你们给小朋友道歉!孩子懂得比你们多,别再自以为是!

现在的孩子很可怜,因为年轻的父母离婚的越来越多。大人离了谁都能活得很好,但孩子不一样,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所以有年轻的朋友跟我说她在办离婚,我都不管她怎样,直接问孩子怎么办,问她有没有好好和孩子沟通。

我们中国的家庭教育其实是很可怕的,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生完了自己不带,交给上一辈人来带,老人的经验又能带出怎样的一代啊?《八万四千问》中关于父母和孩子关系的论述,我觉得说的很对,“中国的孩子是父母的财产和工具”。思考这句话,你会发现,中国式父母的爱,爱的越浓越可怕。

几个月或者两三岁的小孩儿,我常听到身边做了妈妈的人说:小孩儿真好玩。给他们买漂亮的衣服,喜欢的玩具,扎好看的小辫子,哭了给吃的,笑了也跟着开心,这就是幸福,是谁的幸福?大人的还是那幼小生命的?

如小草一般,原来人的生命也顽强,因为如上那样就能活,但活得粗糙。

蒙特梭利教育有关于儿童敏感期的论述,0-3岁的宝宝,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敏感期,需要父母用心观察、体会、培养、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简单的把这些敏感期的表现归结为简单的哭闹、淘气、不听话。错过了,很难再培养。

大人努力教给孩子很多自以为是的东西,其实,孩子才是大人的老师,每一位孩子的到来,都有在教给父母学会敬畏生命,为什么孩子是宝贝,因为他们最接近生命的本真。

为什么大人说孩子什么都不懂?因为孩子有一颗尚未蒙尘的心。他们有眼睛会看、有耳朵会听,有身体去触摸,他们听不懂大人的话,却能读懂父母的眼神,父母的话是温暖的还是冰冷的,是爱护的还是批评的,他们都能感受得到。他们从来都不粗心。

别再把小朋友仅仅当做一无所知的你的孩子,而是当做你的朋友,这样的家庭关系会更和谐。像朋友一样倾听,一样给意见,一样的尊重,孩子才能成长得更好。家庭和睦的,希望你们不要过分的爱孩子,相信他们;家庭不和睦的,我希望你们不要只顾着自己的那点小情绪,算着自己的那笔账,把你们的想法多跟孩子说,请求他们的理解,征求他们的意见,给孩子有自己生发温暖的能力,同样的,也要相信孩子。

大一点的孩子,上了学的,压力好大。我有同事白天忙完单位的事,晚上还要看孩子写作业,智能时代却不让孩子碰手机,她说孩子没有自控力,怕玩起手机没心思学习。关于写作业,我跟她说,作业那么多怎么写得完,会的内容不去管它,不会的多花心思,上学不是为了完成作业的,能应付就应付过去好啦,干嘛逼着孩子非写作业呢。关于让不让孩子接触智能手机,我觉得全是大人的错,一开始就没和孩子沟通好,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一系列担心。一个没有正确认识和使用智能手机的孩子,可能没有自控力,但如果有正确的认识,我相信他一定会平衡好自己的时间。

大人们把自己做不到的,全压在孩子身上,觉得他们也一样做不好。可怜的家长,可怜的孩子。

每一个生命,在成长得过程中,都很可爱,请让他们可爱。


又说了好多,又快23点了,今晚的书还没读,给你定下目标了的,每个月至少读完两本书,2017年第一个月的第二本书,偏偏选了很厚很厚的一本,每晚读到零点之后还拼命的读,可是连着熬夜心脏发出警报,身体真的吃不消。可是,时间真的好珍贵,它流逝的那样快,我每一秒钟都舍不得浪费。

和朋友聊天,我问他新的一年有什么期盼。他说,没想那么高远的,只想过好每一天。很实在的新年愿望,我也一样,只想着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继续感恩、敬畏、努力,自信、快乐,对得起时光的温柔以待,配得上心中的梦想。

同样,愿你们新的一年,如愿以偿。

晚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