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t Up》总第428期 2020年01月12日 第06期 我今天读《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李笑来在书中写到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明白“关注成长,而不是关注成功”这个道理,他讲到在他14岁时,站在台上,手里捧着“东三省青少年宫计算机竞赛第一名”的奖杯,看着下面鼓掌的人群,他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如果今天是我这辈子最辉煌的一天,那我就傻了……” 读到这里,我很惊讶于那个14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一个孩子早早就看穿了“人”的真相?他能分辨出虚实,他懂得不把自己弄丢。我深有所慨,所以在书的边角写下了这句话——人可以“忘我”,但不可以“忘形”。这是活了30年,见多见少,看透的一点感悟。 “忘我”是一种沉浸的状态,为了热爱的事,全身心投入进去而忘掉了自己的存在。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忘记了下班的时间;就像作家写小说写到投入时忘记了一场约会;就像孩子玩玩具忘记了吃饭;就像画画忘记了晨昏……小时候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时刻,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越长大越难了。 在爱情里,我们也常因为这样的句子而感动,就是“一生至少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我在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你”。那份爱,那份期望多美啊! “忘我”是一种很纯粹的感觉,怀着一份热忱、一份敬畏、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是那时那刻一种真性情的流露,但“忘我”,不是丢了自我,而是一次次的确认自己。可“忘形”呢?我们常说“得意忘形”,就是高兴到失去了常态,“忘形”,不仅仅是忘掉言行、失了常态,而是他从此活在外界的评价中,他把那个当成自己,而丢掉了本来的己了。 14岁的李笑来,在拿到“东三省青少年宫计算机竞赛第一名”时,他当然高兴得不得了,但他没有沉浸在别人的掌声里,他没有依恃着第一名而向爸妈提出无理的要求,没有觉得自己从此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就比其他同学更有优越感,相反他相当清醒地提醒自己不要犯傻,这只是一次成绩而已,今后的路还很长。 这让我想起王安石的名篇《伤仲永》,仲永5岁的时候提笔即能作诗,誉传乡里,他的父亲以此图利,带着他四处拜访不再让他学习,最后仲永泯然众人矣。这就“忘形”最好的例子!所以我们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分数没有那么重要,这一生最应该教给孩子的是为“人”的部分。 我接触过“忘形”的人,他年纪五六十岁,依恃着外界给他的头衔名声而不把人放在眼里,所有人都要顺着他,所有事都要以他的好处为先,如有不顺着他的,就破口大骂,动辄就他M的、他M的。 我就在想,这个人这一辈子有再大的头衔再大的名声,他都白活了!真的,他以为那个高高在上接受大家奉承的人是他自己,其实他错了,那只是名声本身,如果今天换做另外一个人头顶这个名声,那人们一样会奉承那个人而不是他,而他真正的自己是谁呢?只是一个不懂尊重、没有教养、满嘴脏话的怪老头而已。这个才是他自己,可是他认识不到,因为他迷失在外界的东西,而看不清自己的内心,从此也就停止了成长。 所以,在我过去30年的人生经验里,对于“识人”,我懂得不要看他的“名”,而要看他的“心”。人都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我想,如果你偶尔遇到一个人,那个人把你当做“人”去尊重、去交往,而不是因为你头顶着、你背后依恃着的,那个人,你要珍惜。 而对我们自己,这一生真的至关重要的是看清自己,这比看清世界还重要,因为只有你清清楚楚的认识到自己和自己能力的边界,才会警惕不要活在别人的口水里、不要活在幻像里,这一生才会活的踏实、安稳。 晚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