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t Up》总第440期 2020年03月03日 第19期 如上图,二月一共读了5本书,严谨一些来说,是读完了4本,有一本实在是没读下去。总的来说,干货知识书籍有三本:《变量2》《一个数学家的叹息》《起点》;一本踩雷书:《思考致富》;还有一本是业余调剂时间的读物:《电影冷知识》。 除了踩雷的一本书之外,其他四本我都有写过书评,如有兴趣,可单独点开下面链接回顾每一本书的内容细节,本篇文章旨在整体汇总一下二月整体读书心得,以及选书或者买书时的注意事项。 一周一书丨《电影冷知识》:想要影评有深度,了解这些电影门道很加分 一周一书丨《一个数学家的叹息》:数学的乐趣是在课堂上被消灭的 一周一书丨《变量2》:我们站在怎样的土地上,又拥有怎样的未来? 二月读书心得在以往发布的一些读书经验或者学习分享下面,有读者评论说读的书根本记不住,还有不知道读什么书?这里分享一下我的读书心得:别怕记不住,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人生也没有白读的书,当你与书为伴,当你真的把读书当做习惯,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你读过的书都会内化为你的一部分,吃进去的饭菜化成你的血肉,而读过的书化成你的性格、品格,日常谈吐以及做事的思维方式。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发生的,也不是读完某一本书就发生的,而是需要时间,所以阅读是长久的事,是要每天都做的事,和吃饭睡觉一样。 读书为什么记不住?其实我也记不住,什么书都记不住,学外语背不下来单词,学历史背不下来时间点,学数学背不下来公式,看故事书记不住人名,读专业的书,记不全知识要点,我以前总认为是自己记忆力不好、脑袋笨,别人能记住,成绩好,那都是他们天生聪明;后来我反思:可能是我自己的读书心态、学习方法的问题! 1、读书心态: 首先心态上你是读书为了读书,还是读书为了使用?我们大部分人捧着书就以为读书了,我也这样,但后来发现,读的书只有用上了才是真的读书了,改变你的思维,影响你的谈吐这些都是读书在长期上获得的收益,那短期呢,就是书中的知识对日常工作或生活有指导性,且你真的照做了。2月的读书中,有三本被我归类为“干货”,因为我从这三本书里学到了我切实可以照做改变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还有思维方式。《变量》一书是对2019年的总结,它提到的方法就是提出一个问题,然后从五个维度去思考回答这个中心问题,在研究中会提炼出5个变量。这一点给我的指导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总结和人生的核心问题,我们也可以从自身去寻找回答核心问题的维度,以及影响我们人生走向的关键变量,比如工作、婚姻、比如社交、迁移。我会向这本书的作者何帆学习,把自己的人生按照十年期,五年期做成长规划;《起点》一书是谈儿童教育的问题,有一句话叫做“幸福的人一辈子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辈子都在治愈童年”,我感同身受,其实大人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都能在童年得到答案,而读教育类的书一是治愈自己的一种方式,还有就是我们如何看待下一代的教育,如何把孩子当做未来去培养,不只是自己的孩子,还有别人的孩子,这就是教师、家长都应该承担的责任;《一个数学家的叹息》一书是谈现在的数学课有多糟糕,孩子有多讨厌学习数学,可数学并不讨厌,它很有魅力,但问题出在了哪应该怎么解决等问题,它对我的影响就是让我更加坚定我自己的内心,我对教育的看法是不以成绩论孩子,所以我做的课程都不是应付考试的,而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是把那件本来有趣的事的趣味性给家长、给孩子,虽然很少有人喜欢,还是关心成绩的课程卖的好,但是我并不动摇,我坚信我做的是有意义的事,所以读这本书,我更加看到了,这世上是有这样的人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2、学习方法: 我读的书整体上还是偏文综类的,像理科、工科的书不会读,一来离我的日常工作生活比较远,并非我的专业方向,二来也读不懂,所以基本上不会涉猎。而语言类的、哲学类的、心理学、文学的比较多,散文、小说、随笔、杂谈,诗歌……这就不限制了。在众多的书籍当中,读书的目的当然不同,有的是打发调剂时间,比如我2月读的《电影冷知识》,那是月底最后一周,因为原计划读的书踩雷了,所以为了不浪费时间而临时找的一本书,虽然我不涉猎写影评,也不从事电影相关的工作,但是我觉得调剂时间一来增长知识,二来日后如果做电影剪辑,我也知道了哪些电影片段是精彩的,第三如果和朋友聊电影,人家说什么专业性的我不至于一点插不上话。而有些书却要做笔记,逐字逐句理解消化,有些就是填补精神生活,当做丰富思维的一种补充,每个人的读书目的都不一样,因为记不住,所以我对不同类的书阅读方法也不同,有些书我只记得一种感觉,其实书也是一种食物,它也有它的味道,当你再遇到这种味道的时候,那本书就会自动浮现在你眼前;而有的书需要记住的,我的方法是读完做思维导图,这样全书的整体脉络就映在脑子里了,还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拿出纸笔来写关键的句子或知识点,进行二次加工,和自己的所学融合起来用,这样就加深印象了,就算一边记不住,总用也会记住的。大家不妨结合自身的学习习惯,思考尝试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买书怎么避免踩雷?2月读的5本书中,一本踩雷的书就是《思考致富》这一本,以下说这话可能会得罪这本书或者这本书的出版商,但这些话却的确是我的阅读感受,这本书就是把你都知道的内容把它装在故事里而已,这本书主要告诉你:成功要靠坚持、靠信心,要有希望、有梦想这类的内容。它怎么包装呢?拿坚持举例,它包装的故事是有一个捡垃圾的和爱迪生并不认识,但是他就铁了心要做爱迪生的助理,最后他千里迢迢孤注一掷去找他,终于说动了爱迪生在他身边工作,再到最后成立自己的事业。这个故事讲得就是坚持。但核心就是思想就是“成功要靠坚持”。这些我都知道的内容,我为啥还要再浪费时间去读一篇成功人士的故事呢?我都知道道理为啥还没成功?那是因为我方法不对,或者我压根没坚持,而不是不知道这个坚持的意义。再者,由于是外文书籍的翻译作品,所以,在翻译上,阅读起来真的有障碍,重复的语句好似口头禅或者强调的句子太多,读起来有一种感觉是你想快进但它偏卡顿一样,所以我说这本书是踩雷了,只看目录就好了。 这本书我记得是在读成甲的《好好思考》那本书中发现的,当时看这个书的标题《思考致富》,以为是分享思考方式或者关于思考的方法之类的技能书,而非励志故事书,所以是我太相信书中的书而没有自己去好好查资料才踩得这个雷,所以这类给大家分享的教训就是你要买的书,还是得自己了然于胸,先好好查查它的作者,书的目录梗概,而不是看到大咖读过哪本书就一定对自己有用,这本书对成甲来说有价值,但对我来说是浪费时间,真的不一样。 总结一下,买书避免踩雷:一,不要以为别人推荐你就可以不查资料脑袋一热直接买,一定要自己先了解再购买,这样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当下需要;二,买翻译类的书看译者还有出版商;还有就是看出版版次,出版版次越多,这本书成为经典可读性的几率能大一些,总体就是自己调研、学有所用。 晚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