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我在一条视频中看到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时,发言说“唯一能帮助塞尔维亚的是中国”,而我们友爱的祖国也是第一时间就做出回应,首批物资15日晚连夜运抵贝尔格莱德,这是塞尔维亚收到的第一批来自国外的疫情防控物资援助。 今晚看到人民日报发了一条让两国人民都暖心的消息,收到中国首批援助物资后,武契奇总统发在推特上发文感谢中国,并配上一张中塞两国国旗相交融的图片,配文如下:
两国网友也在下方互动留言为彼此加油打气。病毒是我们共同的敌人,而各国团结互助的时候,这份感情超越国界,这份情谊变成了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互动,这是所有渴望和平、渴望团结的人都愿意看到的。 什么是朋友?李白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杜甫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刘长卿说“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张九龄说“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杨敬之说“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朋友是你幸福时我的默默祝福;是你危难时我的鼎力相帮;朋友是有相同志趣的人走到一起,同分享共担当;朋友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这两个字我们拆开来看: 朋甲骨文像两串贝(玉)连在一起之形,是古代货币单位,有二贝或十贝为一朋之说。金文延续甲骨文字形,到了小篆变成了大鹏鸟的鹏,左边加了一个人,《说文解字》给出的释义是,从人朋声,辅也。隶书逐渐变成了月。 《广雅》中有“朋,比也,朋,类也。”《论语》中有“有朋自远方来”。这个朋就是我们说的有共同之处的人走到一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有相同的价值观,对于全世界热爱和平,团结的人来说,我们都属于“朋”的范畴。 友友就更有意思了,这个字太形象生动,什么是友?就是一只手去帮助另一只手。我们看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都是由两个又会意而成。这个又(就是一只右手的形象),古人把静态的手叫“手”,把动态的手称“又”,所以一看到这个字,就知道这是一个动作形象了,就像我们伟大的祖国第一时间向塞尔维亚提供援助物资一样,深受帮忙,就是这个形象。我在《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探索汉字之旅》的专栏里讲过这个字,所以学过的小伙伴们不能想象这个字的字义。 写到这又想多说两句,现在的家长怕孩子在外面学坏,把孩子看管的很严,不让孩子随便出去交际,这就是家长把“朋友”这两个字的真正内涵教给孩子,如果孩子明白什么样的人是“朋友”,他自己就有了选择的能力,家长也就不用担心孩子会交友不慎,因为你管是管不住的,只有教给他正确的价值观才可以。所以不要小瞧我们的汉字,做人做事的道理都藏在其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希望塞尔维亚总统的这一句“朋友”,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的情义,“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你不了解我的时候,你可能心有疑虑,心有顾忌,可能受别人意见左右,只有你亲自学习,哪怕是写写汉字,学学汉字故事,都能从中感受到这个民族的热忱,都会爱上中国。我们愿意敞开心扉,拥抱来自全世界五湖四海的“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