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岁上学27岁成博士,逃离原生家庭成功逆袭,她抓住了3个机遇

 淑心阅读 2022-06-16 发布于江苏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我五月读完的第一本书,也是我2020年1到5月读到的最具震撼力的一本书。我已经写过一篇书评,整理过一篇经典文摘,但是今天我还想从原生家庭教育的角度,再回味一遍,这就是“经典之作”的魅力,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总有新的收获。


本书简介:

可能有人还没读这本书,这里稍作简短的介绍,《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作者是塔拉·韦斯特弗,美国历史学家、作家,这本书是她的处女作。1986年生于爱达荷州的山区,17岁前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文学士学位,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那么作者为什么17岁前从未上过学呢?这就要涉及到她的家庭了,涉及到她传奇的生活经历。
塔拉的爸爸是摩门教忠诚教徒,他不允许家里的孩子上学,认为那是政府引导孩子远离上帝的阴谋,生病了哪怕是遭遇大面积烧伤、车祸都不能去医院,他们认为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塔拉的父亲要求妻子和孩子们坚持忠诚与真理,不允许她们拥有自己的声音、不能有自己的意志。塔拉从小对父亲的话深信不疑,后来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心中“怀疑”的种子越长越大,她决定上学读书,她决定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不是像爸爸说的那样不堪和绝望,她想要自己定义自己的思想,她想成为自己意志的主宰,所以塔拉决定逃离原生家庭,那么她能从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实现成功逆袭,到底是她天资如此还是后天影响呢?
我从原生家庭教育的角度解读塔拉的成功,发现她并非天资聪明,而是她更善于抓住机遇,而这机遇有三个,其中两个重要的,一个决定性的。



01解读塔拉的原生家庭

  • 塔拉的父母

塔拉的父亲吉恩,乌黑的头发,棱角分明的脸,鼻子像一枚火箭头一样指向凶巴巴的深邃的眼睛,个子不高但能掌控全场。住在乡村,经营农场、在废料场整理废料,平日除了干活赚钱就是专注于为世界末日做准备,储备粮食,购买应急专用包,是个偏执狂,也有躁郁症。和自己的母亲关系不好,平日给孩子们讲《圣经》故事,当然还有就是不让孩子们上学,认为女人的位置在家里,不该出去工作。
塔拉的母亲法耶,结婚后做了一名草药师,所以家里人的生命受到威胁不能去医院全靠母亲用草药制作各种酊剂,后来父亲为了家里多一个人赚钱,好为世界末日做充足准备,便要求母亲学习助产,她便成为一名无证的助产士。
她有时候和吉恩的想法并不相同,但是她熬不过吉恩,只能赞同,比如法耶说让孩子们上学,吉恩不同意,那只能不去上学她也没办法,但有时她会在家偷偷教孩子念书。只要吉恩不同意的,她打定主意会在背地里偷偷进行。平日就是照顾家庭起居,做草药和助产,后来有了自己的事业越做越大。
法耶同吉恩结婚是遭到家人极力反对的,因为这一点塔拉和哥哥姐姐们几乎很少和母亲这边的亲戚来往,他们去外婆家玩的时候爸爸来接也只是在门外等候而不到外婆家里坐坐,但是法耶坚决要同吉恩结婚,她就是从自己的原生家庭逃离似的结婚,所以很多时候,其实塔拉能够成功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我觉得是受着母亲这一点基因的影响的。
  • 塔拉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塔拉的妈妈为什么在全家都不同意这门婚事而她执意要嫁呢?她又在逃离什么?我们先来看塔拉的外公外婆,塔拉的外婆鲁拉成年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正值二战后理想主义成为狂热思潮的十年。鲁拉的父亲是酒鬼,她来自非正常的家庭,却生活在一个虔诚的摩门教社区中,父母罪行的恶果祸及子女,镇上没有一个体面的男人会考虑娶她为妻,后来鲁拉嫁给了一个刚从海军退役的好脾气的人,这个人就是塔拉的外公。
可以说塔拉的外婆因为这样的成长经历让她对婚姻和家庭有自己的态度,就是自己没生在完美的家庭,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生长在完美的家庭,至少表面看起来要如此,她认为体面可以让孩子免受社会伤害,不遭人白眼。她把房子周围的栅栏刷成白色,栅栏旁栽种一排紫色的鸢尾花,她是山谷里出色的裁缝,给女儿们制作一橱柜的手工缝制衣服,让女儿们参加学校和社区的生活,过有序而体面的生活,法耶每天天不亮就被叫起床梳头,然后穿上漂亮的裙子,再为搭配哪双鞋更漂亮而苦恼。
法耶厌倦母亲安排的这种体面的生活,所以当她一见到从山里走来的吉恩便义无反顾要嫁给他,她不想望向窗外看到那排白栅栏和该死的活动,而在山里她看到广阔的大山和自由自在的生活。外婆的体面不代表母亲的体面,那不是她追求的,所以这就不难理解塔拉母亲的身上既有顺从又有叛逆,都是和她的成长环境离不开的。
而吉恩和自己母亲的关系不好又是为何?我们再来看看塔拉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的人。爷爷是个暴脾气,一点就着的那种;奶奶呢,一张瘦削而棱角分明的脸,性情强势,急躁、咄咄逼人,坚持己见,每次吵架不分辨出个一二三就是搞冷战。她在镇上的农业局上班。奶奶是很开明的,她在塔拉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劝导她上学,甚至想要带塔拉逃走,但是那时候塔拉对爸爸的话深信不疑,所以从没做上学的打算。
塔拉的父亲吉恩身上也带着一点叛逆,或许和她的母亲外出工作有关,所以在他的婚姻里他才说女人的地位在家里,即使法耶是草药师是助产士,但是她只是有人需要的时候工作,平时都在家里,并不是外出工作。如果没有母亲的强烈刺激,或许他不会有这样的坚持。再者看到爷爷奶奶的性情,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爸爸会有躁郁症、会是个偏执狂了。
  • 塔拉的哥哥姐姐

塔拉有5个哥哥1个姐姐,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对她影响比较大的两个人,一个是二哥肖恩,这是一个负面影响,他对塔拉家暴,不管有人没人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面都对她拳脚相加,尤其是塔拉上学之后发生的变化,他视之为“叛变”,肖恩想通过羞辱塔拉,把她锁在过去,困在过去的自我中;第二个是三哥泰勒,这是一个正面的影响,他鼓励塔拉自学,帮她报名杨百翰大学,借笔记给塔拉复习,但是也仅此而已,对她的生活并无太多的照顾了。
塔拉的姐姐奥黛丽过着女人都会过的平常生活,十多岁为了摆脱爸爸的控制去汉堡店工作,后来结婚生孩子,她也受到过肖恩的暴力,也为她留下了心理阴影,她和塔拉准备把这个事件告诉父母,但后来被质疑后把一切都推到塔拉身上,所有她没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而依然活在爸爸的思想控制之下,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



02塔拉成功的3个机遇

通过对这三代人的家庭了解,我们看到了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要么继承,要么叛逆。从塔拉父亲这一条线我们看到了爷爷奶奶脾气暴躁、固执己见——爸爸偏执狂、有躁郁症——二儿子肖恩有暴力倾向;从塔拉母亲这条线我们看到了外婆渴望体面生活——母亲渴望自由不被束缚——塔拉走出大山摘得高学历的皇冠。一边是顺承基因,一边是叛逆基因。
到塔拉这一代,背负两代的家庭教育问题,她能成功走出来,我们剖析一下这其中的三个机遇:

1、二哥泰勒的指引
如果没有泰勒最初的引导就没有塔拉的成功,泰勒性情古怪,孤僻,但是他喜欢音乐,爱看书,他也害怕爸爸,不敢顶撞,但是他还是在父亲的思想和自己的意志之间做出了选择,他离家出走上学去了。这件事对塔拉的影响很大,那时候她每天跟着父亲到废料场拆卸各种废铜烂铁,既劳累又乏味,每每这时她都会想起泰勒打包书籍和他的音乐磁带离开家的那个场景,她开始想着学校可能没有爸爸说的那么邪恶,因为她觉得泰勒是她见过最善良的人,这么善良的人对学校的爱似乎超过了对家人的爱,那学校不可能邪恶到哪去。当有一天塔拉在废料场垃圾分类时,她突然萌发出一个想法——我该上学去。好奇的种子已经播下,只需要时间和厌倦让它成长。
塔拉没自信,泰勒鼓励她自学;她数学不好,泰勒就借自己的数学笔记给她看;泰勒经常对塔拉讲,离开爸爸的控制外面有一个新的世界。所以塔拉利用工作之余,早起加贪黑默默复习,一年没考上就再考一年,终于第二年以高分考入了杨百翰大学。可以说这个哥哥是塔拉的灯塔,在那漫长的没有自信的,一切从零开始的求学路上,有这个哥哥在前面鼓励着她,使她亦步亦趋走向光明
塔拉的改变第一个来自于她的家庭内部,来自于她的哥哥泰勒,但是话说回来,就算别人指点你十次二十次,如果你自己没有这个觉悟,不抓住这个机遇,也是没用的。

2、塔拉自己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力
塔拉最差的科目是数学和英语,一道数学题往往是解析三四个小时结果还是错的,但是她不气馁,她要努力走出爸爸的控制,她要看看外面的新世界,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她都能咬牙挺过来。别人上学可能是为了学知识,为了高学历,而塔拉她努力念书完全是为了逃离原生家庭对她精神的控制,她努力让各科成绩优异是为了获得奖学金,因为爸爸不让她上学就不会给她学费,她完全凭自己打工和奖学金供自己上学,后半夜两三点睡觉是常事,还要一大早起床去打工赚钱。实在熬不下去的时候跟母亲借点,同时,他的教授也建议她申请助学金。
别人再指引再帮忙,如果自己主观不努力,一切都是白费。

3、教授为她指路
塔拉常常不自信,不觉得自己的学业有多优秀,但是她的教授们看到她是会发光的金子,鼓励她申请盖茨奖学金,去剑桥访学,后来又是剑桥的教授推荐她去哈佛访学,教授们常说塔拉的论文是他多年来见过少有的最出色的论文之一,主动帮她联系各种名校资源,给她机会。没有名师指路,也许她也只是杨百翰大学一个普通的毕业生,你是金子,但得有人愿意让你发光,愿意让你在最适合最耀眼的地方发光。
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并不是那么顺利的,不是念了书一下子就能摆脱父亲的影响,因为上学这件事塔拉和父亲的关系变差了,但这不是她愿意的,她既希望于有自己的思想,又希望和父亲和好,但这是不可能的,父亲从来就不允许别人有自己的意志,所以,近十年的求学路,在校的时候塔拉是另一个人,寒暑假回到家她又是从前的塔拉,她在自己这两种矛盾心理中饱受折磨,曾多次接受心理治疗,直到博士念完,塔拉才放下心中的执念,父亲不可能改,她也不可能再回到从前,那就谁也不要试图改变谁,她释然了。她说: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分量。她说:负罪感源自于一个人对自身不幸的恐惧,与他人无关。
这是塔拉真实的成长经历,塔拉真正正正地成功了。



03原生家庭真的能逃离吗?

从塔拉的故事我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真的能逃离原生家庭的不好的影响吗,真的能凭借知识的力量遨游于自由的思想海洋中,涤去以前思想中性格中的各种弊病吗?我们逃离了一个小家,走到社会、走进某一个圈子,又有新的束缚,小到一个家庭,中到一个圈层,大到一个社会、一个时代,都是一种“原生家庭”,我们只要活着就无处可逃。
塔拉用十年的努力,用这本书告诉我们最后的最后根本不是逃离,而是放下执着,放下谁改变谁的执着,而是各自做好自己。“原生”的影响没有消失,或许它还在我们的身体里,只是我们不再那么敏感,不再执着于把它从脑子里根除,而是学会了不搭理它,这是战胜它的终极法宝。
既然无法逃离,无法摆脱,那为什么还要努力呢?这个答案不难,只消问一下自己,不努力不上进你能能做到不搭理原生的影响,你能做到和它和平共处完全不受它操控吗?如果不能,那就是努力的理由。我们这一生寻寻觅觅,吃过很多苦,走过很多弯路,原来并不是为了说服别人,而是战胜自己。这个难熬过去了,往后余生都是轻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