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一为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二为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因为平常带学生教语文的缘故,总是鼓励他们阅读时要勤思,思考:作者是怎么写出如此生动、吸引人的文字?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尝试着看能不能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我怎样做还能写得更好……培养勤思好问的习惯,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锻炼他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所以,我只需稍稍引导一下,很多问题,孩子们自己在书中就能找到答案。 比如说有这样一个场景:老师请了病假,要学生们上自习课,学生们可逮到机会可劲儿撒欢儿。你会如何描绘“老猫不在家,耗子上房巴”的场景?先在心里思考几分钟,然后再继续往下看名家是如何描绘的。 ![]() 这一段选自我刚读完的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叶广芩的《土狗老黑闯祸了》。 ![]() 我给学生分享的时候,他们忍不住哈哈大笑,都说作者写得太有趣了。所以,文字有力量!好的文字就是能够触动读者。这段文字,给我们写场景至少有如下几点启示: 一是清晰的写作思路一定有一个清晰的逻辑结构。这段文字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先简单交代起因,然后总写大家安静不下来,接着选择五组人物画像具体描绘安静不下来的表现,最后总结场景特点——群魔乱舞、乌烟瘴气,这种清晰的结构会给读者带来很好的阅读体验; 二是写作要抓典型,无论是写人还是写事,都适用这一条原则。在中间分写同学安静不下来的时候,作者选择了五组非常典型的人物,大家各干各的,没有重样的,且详略得当,形象生动,读的时候脑海中立马就闪现出每个学生顽皮的模样。反观我们写人的文字,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让读者读了无法形成清晰的画面感,基本上写的都是粗枝大叶,说具体不具体,算是略写但还啰嗦了一大堆; 三是永远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写文章。在这段文字中,你是否有注意到作者还对“上自习”这个词做了解释?可能我们会想:谁还不知道上自习是什么意思呀?所有人都知道,没必要解释。但是作者没有像我们这样“大条”,她心思细腻,在后面又添了一句,这就是心里装着读者的表现。这样的文字怎么可能不打动人?这样的作者怎么可能不被读者所喜爱? 所以,向优秀的人学习,随时随处都可以,只要你愿意做阅读的有心人。 最后再多分享一下这本书。其实它是叶广岑“耗子丫丫的故事”系列图书之一,这个系列共三本:《耗子大爷起晚了》《花猫三丫上房了》《土狗老黑闯祸了》。 ![]() 她用温情的文字描绘了儿时的欢乐时光,里面有亲情、邻里情、同学情,有一个孩子成长的点滴时光。大人的成长往往就在一瞬间,而孩子的成长是细水长流,是在一次次看似小细节的生活中学会了敬畏、责任和率真。这一系列三本书,我是笑中带泪读完的,是不可多得的好书。暑假快到了,希望这一个系列图书能为更多孩子带去欢乐,带去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