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桑之美酒传承桑文明

 自强不息在等你 2022-06-16 发布于江苏

缘起桑树,华夏文明一路向西


     自古以来,没有哪种树同桑树一样,满足了人们“衣食住行医”等多种需求。5000多年前,华夏先民认识了桑树,逐渐学会引种栽培、采叶养蚕、缫丝纺织、印染提花,把桑蚕丝做成了几千年不衰的产业,直至21世纪的今天依然兴盛不衰。华夏民族与桑树相伴,孕育的桑树文化已根植于炎黄子孙心田。

Image

Image
树木档案
桑树,落叶乔木或灌木,3-10米或更高,胸径可达50厘米。原产中国北部和中部,现各省(区、市)均有栽培。桑树根系发达,抗风能力强;萌芽力强,耐修剪。桑树是优良经济树种,桑叶可饲蚕,桑树皮纤维柔细,可做纺织、造纸原料。桑果可食用,亦可酿酒。桑叶、枝、皮及根均可入药。桑木材质坚硬,可做家具、乐器、雕刻或建筑用材。中国人与桑树情感可谓久远。农耕文明时代,华夏先祖与自然长期相处中,对于能解决温饱的草木会有意识地引种栽培,种桑养蚕便是华夏先祖早期探索自然的结果。中国的桑树栽培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种桑养蚕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Image

Image
桑之丝绸传播华夏文明
丝绸之路,源起桑树。一株株或大或小的桑树,在植桑、采叶养蚕、纺织、印染等一系列繁重复杂劳动中,濡染着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张骞率队驮着丝绸等物品,一路西行千万里,不畏艰难险阻,两度被匈奴捉住,十年里等待机会逃脱,完成出使初心,不辱使命的信念与勇气,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精神的最佳诠释。这种精神传承到今天,依旧闪耀着光芒,指引华夏民族奋力前行,向着民族复兴之路不断迈进。

Image

Image
桑之药丰盈中药宝典

华夏先祖长期与桑相伴,逐渐认识到了桑的药用价值,桑树全身甚至连桑木灰也都可入药。老百姓认为桑树浑身是宝,以桑为主要成分的防病治病药方在民间广为流传。

      我国古代多名医学家都对包括桑树在内的草木作了药性探索试验,也都对桑入药作了详细记载。李时珍对桑进行了深入探究,对桑树的种类进行了分类:“桑有数种,有白桑,叶大如掌而厚;鸡桑,叶花而薄;子桑,先椹而厚叶;山桑,叶尖而长。”经过详细试验,他对桑叶、桑枝、桑白皮以及桑木灰的不同药性作了详细阐述,列出了诸多药方。比如: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桑枝,煎药用桑者,取其能利关节,除风寒湿痹诸痛也。桑木灰,蒸淋过滤蒸发后所得结晶状物,谓之桑霜,治噎食积块。他在药典中有“方书称桑之功最神,在人自用尤多”的记载。他为后世留下的《本草纲目》,成为医学史上一座丰碑。

      我国古代多部医药书籍,都对桑入药有详细说明。《神农本草经》:“桑叶,气味苦甘寒,有小毒,主寒热出汗。”《本草拾遗》:“桑叶、汁,主霍乱腹痛,吐下,研取白汁,合金疮。又主小儿吻疮,细锉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风及宿血。桑椹,利五藏关节,通血气。”同时,该书还对鸡桑大加赞赏:“桑叶极看名鸡桑,最堪入,最堪入药。”《本草蒙筌》对桑叶的入药记载:“采经霜者煮汤,洗眼去风泪殊胜。盐捣敷蛇虫蜈蚣咬毒,蒸捣罯扑损瘀血带凝。煎代茶,消水肿脚浮,下气令关节利;研作散,汤调。止霍乱吐泻,出汗除风痹疼。炙和桑衣煎浓,治痢诸伤止血。” 此外,还有《开宝本草》《本草备要》《本经逢原》《本草崇原》《本草求真》《本草经解》《本草新编》等多部古代医学典籍,也都对桑入药有记载。

Image

Image
桑之美酒传承桑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籍由丝绸之路传播四海,桑文明因而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形态,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桑乃东方神木,桑椹也是古代皇家御用的珍补品,历千年仍能繁衍生息、硕果累累,顽强的生命力给予人繁盛勃兴的寄望,同时也昭示着紫酒不同凡响的健康价值。东方紫品牌,传承五千年桑文明,意欲精彩演绎腾飞的“中国梦”,令紫酒这一中华盛世美酒走出东方,走向世界。

桑叶养蚕织丝绸,桑果精酿成紫酒。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以桑果为材,酿造一款口感佳、健康养生、又能够承载中华文明的美酒--东方紫酒。东方紫酒依托中国五千年的桑蚕文化的积淀从中国走向世界,并实现与世界高端酒品牌比肩发展,进而续写中华桑文明的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