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0年代河北文学史

 司敬雪书院 2022-06-16 发布于河北
                                 第一章  文艺运动
 
1920年代后期,中国新文学告别了“五四”,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随着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而结束,文学史上通常称之为“30年代文学”时期。由于历史发展的要求和文学自身规律的推移,此一时期文学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呈现出明显不同于“五四文学”的历史特征。首先是文学主导倾向发生重大转换。“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人的觉醒期,“人的文学”占据那个阶段的文学潮头,“个性解放”以强大的声势席卷九州大地。不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本身又“是一曲多声部大合唱,其中既有激进,也有保守;既有革命,也有改良;既有雅,也有俗;既有对现代性的呼唤,也有对现代性的反抗”。(程光炜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61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作为其中重要一支的“革命文学”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壮大,终于在1928年前后酿成一场声势浩大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掀开了文学历史的新篇章。“救亡意识”和阶级要求得到不断强化,新文学的主导倾向逐渐实现了由个性解放向阶级解放、民族解放的转化。“人的文学”仍然得到许多作家的坚持,其主题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新的发展与拓新;但是毫无疑问,左翼文学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历史潮头。其次是文学的多元发展格局日趋明显,许多文学风格、流派得到尝试、发展,并取得很大成绩。在这十余年时间里,除去占据历史潮头的左翼文学之外,京派文学,现代话剧,现代派诗歌,市民小说,社会剖析派小说,“新感觉派”小说,通俗小说,等等,都取得丰硕的文学成果,形成一个个耀眼的文学星群。他们的文学创作视界开阔、思想深厚、艺术成熟,呈现出思潮迭起、流派纷呈的文学发展新格局,大大丰富了中国新文学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态,无疑是继“五四”文学以后中国新文学的又一个发展高峰。
在30年代中国新文学的建设格局中,河北作家队伍里尽管没有出现引领文学潮流的风骚人物,但他们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学传统和坚韧的奋斗精神的文学群体,在各种文学门类、各种文学流派中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并取得相当可观的文学成绩。在左翼文学这个时代主潮中,王亚平、宋之的、安娥、张寒晖等河北作家以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觉的阶级意识投身到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的时代潮流中,并在火热的革命实践中创作出许多散发着精神热力、绽放着艺术光芒的文学作品。发生在我省定县的大众文艺实验则是1930年代一次重要文艺事件,熊佛西等一批戏剧家、作家怀着扫除农村愚昧,推动现代化进程,富强国家,拯救民族的热望,不辞辛苦深入农村,开展文化普及、思想启蒙工作。虽然他们的努力因抗战爆发而半途夭折,但他们带有实验性质的努力带给后人的启示是非常巨大的。在京派文学创作中,冯至、田涛、许君远等河北作家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田园衰退、人性伤损的反思中营构自己的篇什,表达了他们对文化传统的卫护、对美好人性的坚守。在平民文学创作中,老向、老谈等河北作家追随老舍、林语堂等文学大家,努力以平民的眼光打量世界、构织文思,于幽默、风趣的笔调中表达普通人的思想情感。在现代话剧的创作中,宋之的、张寒晖、李朴园等河北剧作家付出了很大努力,创作出不少精彩篇章。在报告文学的创作中,宋之的、陈纪滢等河北作家也都认真耕耘,成绩斐然。在诗歌创作领域,除活跃在京津一带的诗人外,创作成绩比较突出的还有杭州的纪弦、沈阳的冰痕等。在通俗文学创作中,赵焕亭的武侠小说赢得读者广泛欢迎,与向恺然并称“北赵南向”。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尽管中国新文学中心南移,影响了河北文学更大规模的发展,但无可否认,它仍称得上是河北文学积极探求、不断走向发展壮大的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