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7 物 理 一、考试性质和对象 本考试命题说明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2003版)《学科课程标准》及《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规范全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宁教基[2020]45号),并结合宁夏普通高中物理教学实际制定。 二、命题指导思想 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2003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及《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规范全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宁教基[2020]45号)的相关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区普通高中教学实际,制定本考试说明。本考试是面向宁夏回族自治区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物理学业水平标准的参照性考试。凡具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籍且修完高中物理必修课程的学生均须参加本科目的测试。 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依据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测试学生在接受高中物理必修阶段教育后应具备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学科素养。结合高中物理课程的内容以及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阶段情况,重点考查学生在特定问题情境中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现。 三、考试目标与要求 (一)考试目标 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是全面考查和评估我区普通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业水平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基本要求和所必须具备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检测考试。具体表现在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 1. 物理观念 (1)初步了解《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2003版)内容标准规定的必修1、必修2中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能将其与相关的自然现象和问题解决联系起来。 (2)了解《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2003版)内容标准规定的必修1、必修2中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能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科学思维 (1)能说出一些所学的简单的物理模型;知道得出结论需要科学推理;能区别观点和证据;知道质疑和创新的重要性。 (2)能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应用所学的常见的物理模型;能对比较简单的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能使用简单和直接的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质疑和创新的意识。 3. 科学探究 (1)具有问题意识;能在他人指导下使用所学简单的器材收集数据;能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具有与他人交流成果、讨论问题的意识。 (2)能观察物理现象,提出物理问题;能根据已有的科学探究方案,使用所学的基本的器材获得数据;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得到初步的结论;能撰写简单的报告,陈述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 4. 科学态度与责任 (1)认识到物理学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解释;对自然界有好奇心,知道学习物理需要实事求是,有与他人合作的意愿;知道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存在相互联系。 (2)认识到物理学是基于人类有意识的探究而形成的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解释,并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有学习物理的兴趣,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能与他人合作;认识到物理研究与应用会涉及道德与规范问题,了解科学· 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考试要求 物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物理课程,落实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物理教学,发挥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对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考查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学生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物理观念的发展水平。考查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运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科学思维发展水平,尤其侧重对模型建构、推理论证、质疑创新能力的考查。考查学生提出科学问题、获取证据、作出解释、表达交流等能力的发展水平。考查学生在认识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发展水平。 1. 内容要求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应用,其含义如下: (1)识记:指能用语言、文字表达物理事实、物理量及单位;能用语言、文字、图示或数学表达式表示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即能回忆与再认先前学习过的标志性、称呼类的信息、事实或有组织的知识体系(指概念、规律和模型),并能在需要时以一定方式将它们表述出来。 (2)理解:指能对物理事物、事实、现象或符号的差异做出反应并进行区别;能知道同类物理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明确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内涵(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识别概念和规律的外延(事物、现象的范围、条件),并能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释有关现象。 (3)应用:指能将物理事实、现象加以归纳,揭示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认识规律适用的条件,并用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能力要求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注重考查学科基本能力,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记忆识别能力:指能表述或再认所学物理知识的能力。物理知识包括物理学的重要史实(现象、实验、人物)、术语,重要的物理常量,常见的元器件,概念的定义、符号、单位和规律的表达式和图示等。 (2)认识理解能力:指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能力,包括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引入背景,明确它们的物理意义、文字表达、图象表述、数学表达式、适用范围和条件,区分相近的物理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和规律解释较为简单的物理问题。理解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3)情境概化能力: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理想化、等效、对称和近似处理等),能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问题,并将其转换成简单、典型的物理情境或物理模型的能力。 (4)分析综合能力:指通过阅读、提取与问题解决有关的信息,理解其文字、图表的主要内容和特征,能对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将其分解为若干个简单过程和对象,能够对其进行运动状态、受力、能量转化等分析,会比较不同过程与对象之间的异同,寻找不同过程与对象之间的联系,灵活地运用多个物理规律进行判断、推理,从而获得结论的能力。 (5)实验探究能力:指对物理现象进行正确观察和独立完成规定实验的能力。包括在明确实验目的和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的物理方法,设计较简单的实验方案,正确选择和使用仪器、器材,合理安排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正确观察研究对象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特征;能正确测量和读数,处理实验数据,并获得正确结论;能初步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三)学业水平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将考生的学业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第。 合格等第标准如下: 学业水平考试达到合格等第的考生,能较好地掌握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内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物理学科基本能力。具体要求是: ①记住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重要的物理史实、研究方法及重要的物理常数。知道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②正确认识物理现象,掌握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定律、定理、定则的文字叙述及其数学表达式。 ③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的内容、意义和适用范围,能辨析相近、易混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④识别和解释一些常见的、情景较新的物理现象,对具体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⑤利用数据和图像分析、处理问题,运用物理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和推理。 ⑥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设计原理、器材特点,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完成《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物理)》中所列实验的观察、测量等实验任务。 ⑦掌握常用仪器的构造、用途和使用方法。能合理地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准确的结论。 ⑧初步认识物理学科本质,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考试范围 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2003版)中关于“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所述,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所涉及的内容和具体要求解读如下: 必修1
必修2
五、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书面、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 二)试卷结构 全卷分为Ⅰ卷和Ⅱ卷,共36道题,其中Ⅰ卷选择题30道,共60分。选择题均为单选题,每题2分。Ⅱ卷包括作图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共40分。其中填空题2道,共10分;作图题1道,共6分;解答题3道,每题8分,共24分。 选择题为“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作图题要有必要的做图痕迹;填空题只要求学生写出问题的最终答案,不必写出演算过程;解答题应有较完整的解题步骤。试题中必修1约占50%,必修2约占50%。 六、题型示例 (一) 选择题 【例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C、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D、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正确答案】D 【考查目标】通过考察学生对惯性概念的理解,考察学生与惯性相关的物理观念。 【知识内容】惯性 【试题分析】学生要知道惯性的概念,理解其决定因素。 【例 2】起重机将物体加速向上提起时,物体的重力G、钢绳对物体的拉力F、物体对钢绳的拉力F΄相比( ) A、G>F B、G=F C、F< F' D、F= F ' 【正确答案】D 【考查目标】规律的实际应用;理解并掌握超重失重概念和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会运用相关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内容】超重、失重概念和一对相互作用的关系。 【试题分析】物体向上加速,处于超重状态,因而拉力大于重力;绳子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子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一定等大反向。故选D 【例 3】在高速公路转弯处,路面通常被修成倾斜的样子。符合物理应用的是 A.外侧低于内侧 B.外侧高于内侧 C.中间高两侧低 D.中间低两侧高 【正确答案】B 【考查目标】规律的实际应用;理解并掌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及确定方法,会运用相关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内容】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试题分析】高速公路上车辆速度较大,需要倾斜路面增加车辆转弯的向心力,因此路面通常外侧高于内侧。故选B (二)做图题 【例 4】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4N和4N,夹角为1400,用作图法求出他们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F=1.3×2N=2.6N 与F1夹700角 【考查目标】规律的实际应用;理解矢量的概念,会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内容】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矢量的运算。 【试题分析】取1cm长线段表示2N的力,按要求作出4N和6N的力,以这两个力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并作出相应的对角线,量出对角线长度,及其与6N力的夹角,算出其对应的力的大小。 (三)填空题 【例 5】.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
5s-6s内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s2。 【正确答案】 【考查目标】规律的实际运用;考查学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图像问题。 【知识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通过运动图像的分析得到运动学物理量,解决实际问题。 【试题分析】2s-5s内的位移等于对应图像围成矩形的面积,5s-6s的加速度等于对应图线的斜率. (四)解答题 【例6】 如图所示,质量m=2t的汽车,以v=15 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紧急刹车后经t =3s停止运动。假设刹车过程中轮胎与路面之间只有滑动,不计空气阻力,求:
(2)汽车轮胎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正确答案】5m/s 2 0.5 【考查目标】物理规律的实际运用;理解匀变速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会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内容】匀变速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理解相关规律的含义及使用条件,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试题分析】运用公式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试卷样卷 本试题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市(县、区)、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条形码不得撕下重新粘贴。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在答题卡规定区域内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在草稿纸、答题卡规定区域外、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试卷中自由落体加速度取g=10m/s2。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其中1-15题每小题2分,16-25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物理学发展历史中,很多科学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 是() A.伽利略B.卡文迪许 C.牛顿 D.开普勒 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 m/s2,那么( ) A.在任意1 s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 B.在任意1 s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C.在任意时间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 D.在任意时间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3.如图所示是“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段,A、B两点为计数点,中间点迹为实际点迹,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A、B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A.0.04 s B.0.06 s C.0.08 s D.0.10 s 4.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B.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漂浮在水面上的皮球惯性变小了 D.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5.在国际单位制中,下列不是基本单位的是() A.千克(kg) B.米(m) C.秒(s) D.焦耳(J) 6.如图所示,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书受的支持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书受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书受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7.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 A. 8.某质点从a到c沿曲线做加速运动,在b点所受合力F的方向可能是()
9.关于铁路转弯处内轨和外轨间的高度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轨和外轨一样高,以防列车倾倒 B. 列车在转弯处有向内倾倒的可能,故一般使内轨高于外轨,以防列车倾倒 C. 外轨比内轨略高,这样可以使列车顺利转弯,减少车轮与铁轨间的挤压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A. B. C. 12.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在赤道上空的某一点,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1与地球自转的周期T2之间的关系是() A.T1<T2 B.T1=T2 C.T1>T2 D.无法确定 13.蹦床是奥运会的一个比赛项目。若蹦床运动员身体保持直立状态,由最高点下落至蹦床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可以忽略,关于运动员所受重力做功、运动员的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B.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少 C.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 D.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 14.一质量是0.2 kg的小球,速度为10 m/s时,其动能大小是() A.1J B.2J C.10J D. 20J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就是功,功就是能 B.做功越多,物体的能就越大 C.能量转化的多少可以用功来量度 D.外力对物体不做功,这个物体就没有能量 16.下列情形中,可将运动员简化为质点的是() A.研究跨栏运动员的起跑、跨栏动作时 B.研究运动员八百米赛跑的运动轨迹时 C.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翻腾动作时 D.研究跳高运动员越过横杆的姿势时 17.如图所示,表示物体静止的是(x、v分别表示位移、速度)( )
18.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2s后落地,则物体下落的高度是() A.5 m B.10 m C.20 m D.40 m 19.大小分别为3 N和6 N的两个共点力,其合力大小可能是() A.2 N B.9 N C.12 N D.18 N 20.下列所说物体的速度通常指平均速度的是() A.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B.物体竖直上抛到最高点时的速度 C.某同学从家返校的速度 D.物体下落后第2 s末的速度 21.下列实例中和离心现象有关的是() A.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 B.高速行驶的汽车很难停下来 C.被踢出的足球逐渐停下来 D.洗衣机脱水桶高速转动使衣服脱水
A.Fx B.Fxsinθ C.Fxcosθ D.Fxtanθ 23.一辆汽车以额定功率60kW行驶,受到的阻力恒为2000N,则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A.15 m/s B.20 m/s C.30 m/s D.40 m/s 24.“绿色、环保、低碳”是当今世界的关键词,下列符合节能做法的是() A.白天长时间开着走廊电灯 B.白天尽量利用自然光 C.家庭空调长时间设置在20 ℃ D.电脑长时间不用时保持开机状态 25.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又被形象的称作中国“天眼”。是由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确定的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中国“天眼”建设的总负责人是() A.钱学森 B.南仁东 C.季羡林 D.霍金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26.一皮球从离地高5 m的地方竖直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反弹到高2 m处被接住。这一过程中,小球通过的路程是 m;位移大小是 m,方向 。 27.所受重力为100 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板上,至少要用35 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木箱从原地移动以后,用30 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木箱与地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 = N;木箱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f = N,木箱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三、计算题(共2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或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得分。有单位的数值,答案必须写出正确的单位。) 28.(8分)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1 kg的滑块在F=2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滑块运动的加速度; (2)滑块在力F作用下2 s内通过的位移。 29.(10分)将一小球以v0=6 m/s的速度水平抛出,经过0.8 s小球落地,不计空气阻力,求: (1)水平方向的位移x; (2)竖直方向的位移y; (3)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样卷参考答案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 26、7 ,3 ,竖直向下 27、35,30,0.3,20 三、计算题(共26分) 说明:(1)各题中有单位的数值,考生没有写出正确单位的都要扣1分。 (2)若考生用参考答案外的其他方法解答并得出正确结果,参考各题评分标准给分。 28、(8分) (1)以滑块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略 水平方向,由牛顿第二定F=ma……(2分) 解得:a=2 m/s2 ……(2分) (2)滑块沿水平面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 29、(10分) (1)由 (2)由 (3) 30、(8分) A到B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