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三大传奇女子(图文)

 新用户8926AVU2 2022-06-16 发布于北京

一、无冕影后阮玲玉

文章图片2

阮玲玉

●阮玲玉(1910—1935),祖籍广东香山县南蓢左步头乡,原名阮凤根、阮玉英,1910年4月26日出生于上海,父亲阮用荣是浦东亚细亚油栈的工人,因积劳成疾,罹患肺痨而殒于英年。自玲玉七岁时其母亲开始到张家做佣人即(崇德女校校董)家,开始了母女寄人篱下的生活。

八岁时,阮母不愿意看到天资聪慧的女儿步自己的后尘,所以决心让阮玲玉读书.于是阮玲玉于这一年进了附近的一家私塾开始了读书生涯,并取学名阮玉英。

文章图片3

1923年崇德女校又与圣模女校中学部合并定名为“甬江女子中学”

后来,阮母为了让阮玲玉得到更好的教育,苦苦请求东家张老爷让阮玲玉以半费优待进了崇德女校。

文章图片4

电影《阮玲玉》张曼玉饰演的阮玲玉,吴启华饰演的张达民剧照

1925年,16岁的阮玉英与张达民即是(崇德女校校董)家的四少爷在海宁路时有机会碰面,便被后者留心并开始追求起来。后来张家知道了此事,极力反对。并设计赶走了阮母,迫使他们离开张家以断绝阮玲玉和张达民的来往。张达民却瞒着家里,将走投无路的阮玉英母女安排在北四川路鸿庆坊暂时落脚。之后阮玉英与张达民同居,并自动退学。 

素来喜欢花天酒地的张达民却并不是可以托付之人,他们当时的生活费用全靠张达民从家里所得的月份钱。习惯了花天酒地的张少爷没过上几个月的安分日子便又回到了以前的生活圈子,给阮玉英的生活费自然越来越少。自爱自强的阮玉英决定出去工作以维持生活。

文章图片5

《挂名夫妻》宣传报

1927年阮玉英改名为阮玲玉,考入明星电影公司,首次在影片《挂名夫妻》中出演角色,以其朴素自然的表演赢得导演卜万苍的赏识,被“明星”聘为基本演员,接连拍摄了《血泪碑》(1926)、《杨小真》(1927)、《洛阳桥》(1927)、《白云塔》(1928)四部影片。从此踏入影坛,代表作有《野草闲花》、《神女》、《新女性》、《三个摩登女性》等。她是中国无声电影时期影星之一,代表中国无声电影时期表演艺术最高水平,在民国时期的影坛地位仅次于影后胡蝶。

文章图片6

阮玲玉

阮玲玉端庄大方,清丽脱俗。对待表演艺术,她勤奋刻苦,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不懈追求。表演中,她能够准确地体味人物的情感,捕捉到人物感觉,并用适当的眼神、表情、动作准确地表现出来。这种准确的内心感应力和形体表现力结合得又非常自然,显示出她卓越的才华和非凡的功力。

文章图片7

阮玲玉出殡当天的景象

1935年3月8日,中国默片时代的当红影星阮玲玉,在她如日中天的时候,吞下了三瓶安眠药结束了自己25岁的生命。阮玲玉,是红极上海滩的影星,被称为“中国无声电影时代的灵魂”。1930年5月,《影戏杂志》在上海举行电影明星的票选,阮玲玉以绝对优势夺冠。她的突然离世,像一枚重磅炸弹,震惊了上海滩。

二、谍海情仇郑苹如

文章图片8

郑苹如

●郑苹如(1918年-1940年2月),祖籍浙江兰溪,为中日混血儿,上海名媛。其父郑钺,又名郑英伯,浙江人,早年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时,加入同盟会,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是国民党元老之一。在日期间,结识了出身于日本名门望族的木村花子女士。木村花子素仰中华文物,对中国人民抱有亲切友好的感情,积极支持孙中山、黄兴领导的中国革命运动,自愿为革命党人传递信息与文件。在活动中,她与郑英伯交往较多,日久生情,遂缔结良缘。

从此,花子女士改名郑华君,随夫到中国定居,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奔波于大江南北。1928年以后郑英伯弃政从教,在上海复旦大学任教授,以后还担任过上海公共租界的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的首席检察官等职。他们夫妇生有二子三女,郑苹如是次女。

文章图片9

郑苹如(右)与其母郑华君女士合影

1937年底上海沦陷后,郑英伯一家继续留居上海,参加地下抗日工作。郑英伯是中统上海潜伏组负责人陈宝骅的重要助手,郑苹如与二哥郑南阳成为中统上海区的情报员。她凭借着母亲日本人的关系和熟练的交际能力,周旋于日寇的高级官员和伪职人员中,获取了许多重要情报。

文章图片10

解码电报,汪精卫的'艳电'

1938年岁末,郑苹如探听到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政会议长汪精卫准备叛逃越南河内并将发表叛国投敌“艳电”的情报。由于重庆方面未能重视,汪精卫的叛国投敌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制止。

1939年春,郑苹如的未婚夫王汉勋(弟弟郑海澄的空军战友)曾两次写信约郑苹如去香港结婚。国难当头之下,郑苹如一再推迟婚约,两人相约抗战胜利后再步入婚礼殿堂。

文章图片11

《色·戒》影片女主角原型为郑苹如,而男主角原型则是汉奸丁默村

政府对郑苹如极为倚重。于是,他们把制裁汉奸丁默邨的重要任务交给她。日伪时期,汪精卫政权在当时上海极司菲尔路(今万航渡路)76号设立了特工总部,主任丁默邨是原军统第三处处长,在汉奸李士群撮合下投靠日伪,破坏抗战。为此,中统上海潜伏组织负责人陈果夫的侄子陈宝骅,决定抓住丁默邨好色的弱点,施“美人计”除掉他。

文章图片12

丁默邨(左)与李士群(右)

丁默邨本是个色中饿鬼,交到如花似玉的郑苹如自然是喜出望外,而郑苹如佯装成涉世未深的少女,不时恃宠撒娇,与丁默邨时断时续,若即若离,逗得丁默邨馋涎欲滴,神魂颠倒。

由于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初时并不知情,难以确定李士群身份。就命令他协助郑苹如刺杀丁默邨,以考验他的忠诚度。李士群领受任务后转身就把真相全盘告诉了丁默邨。(注:1932年,李士群被中国国民党中统特务逮捕,他受不了严刑拷打便自首叛变,随即被委任为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上海工作区直属情报员、南京区侦查员,从事特务行动。李士群以上海《社会新闻》杂志编辑的公开身份,与同为中共早期党员但均已叛变加入了中统的丁默邨、唐惠民等人一起攻击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文章图片13

西伯利亚皮货店 图片来源:《世界军事》杂志

于是,郑苹如计划以购买皮大衣为由,将丁默邨诱至戈登路与静安寺路交叉路口的西伯利亚皮货店,让预伏的中统特务将其击毙,但是早已知道计划的丁默邨自然不会中计,反而丁默邨早已布下罗网,等她上钩了。因此后来郑苹如驱车到76号要见丁默村时,就被丁的亲信林之江给扣住,她被关进76号的囚室。

在狱中忍受各种酷刑,拒不招供,对于杀丁原因,辩称因为丁移情别恋,故而雇凶手杀之泄恨。李士群的老婆叶吉卿很快就得知消息,她派了畲爱珍、沈耕梅前来审讯,丁默邨自然不好阻拦。郑苹如否认她与中统的关系,只承认暗杀丁默邨是因为她不甘被玩弄。丁默邨虽然恼恨郑苹如参与对自己的谋杀,但又着实迷恋她的美色,因此他并没想要置她于死地,只是想关她一阵子,再把她放出来。但丁默邨的老婆赵慧敏却悄悄找到林之江,并对他面授机宜,于是郑苹如被暗中移解到忆定盘路三十七号的“和平救国军”第四路司令部内。

文章图片14

汪精卫陈璧君夫妇

汪精卫的夫人陈壁君曾对郑苹如晓以生命无常之理,劝她投靠日伪政权,然苹如不为所动。后来,他们又以苹如为人质,要挟其父亲,希望他出任汪伪政权的司法部长,郑英伯以自己有病在身毅然拒绝。

于是1940年2月,郑苹如被汪伪政权下达了对郑苹如秘密执行枪决的命令。林之江担任行刑官,押着她到沪西中山路附近的荒郊旷地上执行。解押她上车时,讹骗她是解赴南京,不久即可开释。等到抵达中山路附近的荒郊要她下车时,郑苹如已经知道这里将是她的殒命之地。她依然态度从容,下了车,仰着头,向碧空痴痴地望着,叹了一口气,对林之江说:“白日青天,红颜薄命。你我有数日相聚之情,今若同去,亦不为晚。若君无意,则有死而已。唯勿枪击我面,坏我容貌。”

林之江对此一代红颜,竟至手颤心悸,下不了毒手,他背过脸,指挥他的卫兵上前。枪声起伏,郑苹如连中三枪,血溅荒郊,一位温婉娴淑的女子就此为国捐躯,年仅22岁。

三、美丽传奇林徽因

文章图片15

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福建闽县(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林徽因的祖父是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叔叔林觉民。因为从小受到家人的熏陶,因此,林徽因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文章图片16

泰戈尔访华期间与林徽因和徐志摩合影

1921年,18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同年3月徐志摩与发妻张幼仪提出离婚。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信来往。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同年,林徽因和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

文章图片17

热恋中的林徽因和梁思成

四年后,她同梁思成结婚。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结合在当时可以说是新旧相兼,郎才女貌,门第相当。他们在婚前既笃于西方式的爱情生活,又遵从父母之命所结的秦晋之好。又因林长民是段祺瑞内阁中的司法总长,梁启超做过熊希龄内阁的司法总长、段祺瑞内阁的财政总长,所以说是门当户对。

1928年8月,夫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林徽因在到职前先回福州探亲,曾应福州师范学校和英华中学之请,作《建筑与文学》和《园林建筑艺术》的演讲。又为其叔林天民设计福州东街文艺剧场。翌年,到东北大学讲授《雕饰史》和专业英语。

文章图片18

考察期间的林徽因

在古建筑考察方面,林徽因协助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数年时间她还单独或与梁思成合作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有关建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还为署名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写了绪论。这是一本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必读的重要工具书。

林徽因在从事建筑科学研究之余,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抗战胜利后,林徽因全家于1946年8月回到北平。不久,她为清华大学设计教师住宅,并接受校外的设计任务。1948年5月,她在《文学杂志》发表了《病中杂诗》9首。1949年初,两位解放军的突然到访,表现出的对重要文物古迹的保护态度,让他们消除了对共产党的疑虑,并应解放军请求,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此书后来演变成为《全国文物保护目录》。是年,林徽因还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

文章图片19

卧病在床的林徽因

1952年,梁思成、刘开渠主持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抱病参加设计工作,与助手关肇邺一起完成了须弥座的图案设计。1955年4月1日6时20分,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享年51岁,她是中国著名女建筑师、诗人和作家,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