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激活所致,表现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显著的神经痛。国内发病率尚不明确,在欧洲,带状疱疹发病率为0.2%~0.4%,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0.7%)高于年轻人群(0.4%)。
![]() ![]() 诊断要点 ![]() 本病好发于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趋势。根据皮损表现可分为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型、坏疽型和泛发型。 临床表现 发病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或灼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5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脑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先出现潮红斑,继而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皮损常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辅助检查 本病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即可做出诊断,疱底刮取物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有助于诊断,必要时可用PCR检测VZV DNA和病毒培养予以确诊。 ![]() ![]() 西医治疗 ![]() 治疗原则 本病具有自限性,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 西药治疗 1.系统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镇静止痛药物、糖皮质激素。 2.外用药物治疗 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3%硼酸溶液、1∶5000呋喃西林溶液、0.5%新霉素软膏、2%莫匹罗星软膏。 3.物理治疗 紫外线、频谱治疗仪、红外线等局部照射。 ![]() ![]() 中成药应用 ![]() 基本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毒蕴积,夹风邪上窜头面而发;或夹湿邪下注,发于阴部及下肢,火毒炽盛者多发于躯干。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蕴,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总之。本病初期以湿热火毒为主,后期是正虚血瘀兼夹湿邪为患。 辨证分型使用中成药
外治法 如意金黄散、紫金锭、珠黄散等外用。 ![]() ![]() 单验方 ![]() 1.陈金莲(湖南省中医院)验方——柴胡蓝根汤 组成:柴胡、龙胆、板蓝根、大青叶、薏苡仁、马齿苋、土茯苓、金银花、丹参、延胡索、川楝子、生地黄、甘草。功效:清肝泻火,解毒除湿,祛瘀止痛。 2.禤国维(广州省中医院)验方——清疱疹汤 组成:牛蒡子、紫草、板蓝根、鸡内金、白芍、玄参、薏苡仁、蒲公英、延胡索、郁金、珍珠母、三七末、诃子、甘草。功效:清热解毒,凉血透疹,利湿解毒,行气活血止痛,兼滋阴养血护胃气。 特别提示: 由于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文章分发机制,不按时间推送,而是按权重随机推送,为了保证您能看到我们的推送,不错过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动,请将我们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让我们每天与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与国医大师攀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