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枚铜钱揭开深山小城的辉煌史:如何支撑大清帝国经济134年?

 颐源书屋 2022-06-16 发布于云南

原创:麟稀

原创不易,不要吝啬给个鼓励~~

云南会泽县处于乌蒙群山中,是个不为人知的偏远小城,可这里一直流行一个传说,本县藏了一枚古代的大铜钱,铜钱之大超出所有人想象,据说,有一米多宽,真的有这枚大钱吗?什么时候出现?为什么会铸造它?

没人亲眼见过,也没人说得清楚,但传说一代代流传,越发神乎其神,时间没淡化人们对传说的好奇,反而越发关注

1950年3月,真的有人见到这枚大钱,云南解放后,军代表王荣接管了会泽县滇北矿务局,王荣第一次听到“钱王”十分好奇,他在县委办公楼的家具仓库里,揭开墙角的一块布,竟见到这枚巨大的钱币,直径50多厘米,重40多公斤,两个人才能抱动,后来,这个宝物被珍藏在会泽铅锌矿。

无数次动荡岁月,大铜钱竟神秘消失,直到21世纪一天,人们在会泽县公安局的枪库里,又发现了它,这枚钱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体积、面积、重量最大的古钱币,拿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证书。

人们对它更加好奇,“嘉靖通宝”,嘉靖年间为何铸造这么大的钱币,谁造的,用来干吗?总不能当日常货币?嘉靖帝炼丹修道,行为诡异,钱也跟着变的神秘莫测?

文章图片1

据说出炉那天,有人对它顶礼膜拜,逢年过节,把它悬挂在门口祭拜,为发财吗?为何不祭拜财神爷呢?官方铸钱局会铸一种开炉纪念币做纪念,可没这么大的?

山西平遥古城是古代中国的华尔街,是大清朝廷的钱袋子,那里没“钱王”,也不祭拜钱。为何偏远的会泽县城会出现这枚大钱,并顶礼膜拜?这背后一定有秘密,这个秘密和金融有某种联系

康熙的烦恼

从公元前600年开始,中国就使用铜钱,铜币是流行,并使用数千年的货币,铜一开始就不会是工业产品,而是历朝历代重要的战略物资,备受敬重,尤其是清代。

1644年明朝灭亡,清政府统治起庞大的帝国,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满清皇帝处处谨慎,他们吸取前朝失败的教训,包括明代货币混用,导致金融混乱的教训,决定彻底取消纸币,白银和铜钱并行。

老百姓一年赚几两或十几两银子,一两银子换1000枚铜钱,铜钱在民间广泛使用,铸钱所需铜的用量大大增加,顺治18年铸造4亿文铜钱,相当于245万斤铜,乾隆25年铸钱31亿文,需铜量为1159万斤,铜的冶炼、开采、运输,尤其是供应,是维系王朝经济命脉的问题,也是稳定江山社稷的重大政治事件和国家行为。

可怎么保证如此巨大的铜钱供应?

文章图片2

当然的开矿,但不能,铜矿会聚集大量非农业人口,引起社会治安混乱,动摇朝廷长治久安的基础,哪天矛盾激化,矿工拿起工具当武器,就反了,历代朝廷禁矿都是这个顾虑,可不开矿,铜从哪儿来?

清初用了看似愚笨的方法:收购旧钱。清代之前的钱币,民间百姓用的铜器,一律收回铸钱,私藏铜器是犯罪行为,二品以上高官才能使用铜器。很多有历史和艺术收藏价值的文物,都被收来铸钱,那是中国历史上对青铜文物破坏最严重的时期

为了收铜,朝廷专门设立机构和官员,规定考核任务,完不成要受罚,大街小巷遍布铜器收购店,但问题还是出现了。康熙十年一天,收购铜器的官员,小心翼翼报告自己没完成任务,陆续几人也汇报没完成,于是,康熙帝加大惩罚力度。

然而,完不成的非但没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康熙帝认为是价格太低,大幅增加收购价格,结果,几乎所有收旧铜的官员都完不成任务,这意味着世面上的铜收的差不多了。

其实,早有大臣上奏开矿,可年轻的康熙帝始终没答应,外有蒙古和俄国虎视眈眈,内有台湾郑成功图谋夺取政权,还有历史遗留三藩割据问题,自满清入主中原后,反清复明的呼声从未停过,开矿导致数十万壮劳力聚集,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矿工暴乱,康熙帝不敢冒这个险。

康熙帝找不到铜源正犯难,吴三桂却在昆明北郊鸣凤山用纯铜打造一座道观,取名金殿,耗费了250万斤纯铜,这是一年铸币用铜量总和,吴三桂竟铸成一所房子,太奢侈了,康熙帝大怒,两年后削藩,吴三桂起兵反抗,七年后病死于长沙,蔡毓荣因平定吴三桂有功,被任命为云贵总督。

文章图片3

金殿事件表明,尽管朝廷严禁开矿,但根本禁不住,暗采,不如合法化。蔡毓荣上任的第一件事是请求开矿,就地取材铸钱,解决军饷不足,康熙帝恩准了,但开矿只解决云南军饷,京城的铸钱局依然为铜焦头烂额。

铜源问题一直困扰着康熙帝,在康熙18年的殿试中,他给读书人出的题目竟是:铜源,可见铜源就是治国安邦的重中之重,但读书人以四书五经为教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有限,所有答案都令康熙帝失望,但这让所有官员发挥起奇思妙想。

很快,一名官员提出一个大胆想法:把废旧铜炮回炉铸钱。因技术问题铜炮损耗率很高,坏了会拿去翻新再装备军队。官员们都觉得很荒唐,但户部、工部已被折磨的走投无路,就把方案报给康熙帝。

一边是关乎经济发展的货币,一边是关乎国防安全的武器,康熙帝犯了难,确实,当时相对安全,铜炮闲置无用,但铜炮对清军意义深远,八旗军队横扫中原正是凭借大炮的威力,回炉铸钱会影响军备,直接损耗清军战斗力,拆东墙补西墙能行吗?

方案批准了,康熙帝意识到铜源枯竭引发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比国防安全更严重,那才是头等大事,可惜他下了这么大决心,效果并不理想,旧铜炮不过几十万斤,只能维持铸币局三个月运转,大清的货币体系摇摇欲坠,濒临崩溃。

康熙23年,福建海边的走私船被查获,船上不少日本工艺品,还有金属矿石,为防台湾郑氏跨海进攻,清朝多年禁海,偷运铜料、私自出海都是重罪,但这位船主献出整船铜料后,不仅免除杀身之祸,还令走私变成公开贸易,只因供出一个消息:日本铜料充足,可从日本进口。

文章图片4

20多年的禁海令从此废止,中国商人把生丝、瓷器、茶叶带到日本长崎,带回整船的铜,这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崎贸易,清政府收购商人贩回的洋铜铸造钱币,朝廷总算舒了一口气。

云南的铜矿

没想到,三十多年过去,看似已解决的铜源问题再次爆发,辅佐执政的新井白石,意识到不出百年日本铜将开掘尽,更不满,日本处于严重的贸易逆差,于是,日本政府出台法令,出口大清的铜每年不得超过100万斤,而清朝的铜需求量最少是400万斤,许多铸币炉不得不熄火。

铜料紧缺的问题从康熙传到雍正手中,雍正还是亲王时,为争取父皇的好感,各亲王拼命拉拢近臣,精明的大臣不会拒绝,但内务府员外郎鄂尔泰却拒绝了雍亲王,并说皇子不能结交外臣,这种刚正不阿的气节给雍正留下深刻印象。

雍正登基后,非但没生气,反而重用鄂尔泰,在赴任广西巡抚途中,雍正临时调任他为云贵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兼管云南、贵州、广西三省,成为一品封疆大吏,可谓一步登天。

荣耀背后是艰难曲折,在雍正支持下,鄂尔泰废除世袭的土司,把职位让给朝廷官员,对大小土司部落重新划分,建立中央政府统一行政区,分道、府、州、县进行管理,完成“改土归流”,为稳定边境,把四川东川府纳入云南管辖。

鄂尔泰深知朝廷命脉所在,中国并不缺乏铜源,陕西、甘肃、安徽、江西等地很丰富,但那些地方反清复明很活跃,听说会泽一带有铜矿,他亲自骑马实地调查。大山深处铜矿丰富,有的地方能露天开采,从汉代就开始了,这让雍正帝陷入沉思。

之前,无数官员上奏要求开矿,雍正帝通通驳回,同意的口子一开,那些官员还会上奏,怎么办?雍正帝打破传统,允许东川府开矿,不久,两广总督就要求开矿,雍正拒绝:广东少数民族众多,不利于管理,广东产量不足,经济不发达,大量开矿没足够粮食支持。

文章图片5

两广总督很快反驳,并把矛头指向云南,云南的少数民族比广东多,粮食产量和经济水平比广东低,交通比广东差,云南能开矿,广东为何不行?雍正帝驳回奏折,不再解释,将以后的此类奏折逐一驳回。

鄂尔泰迈出重要一步,也是危险的一步,这是东川铜矿走向大清舞台的开始,东川铜矿的露面从发军饷开始,就地炼铜发军饷,方便快捷,可鄂尔泰的开矿工作开展不久,就调到京城做高官,他推举张允随接管开采任务。

张允随27岁被任命为云南楚雄知府,凭着能力一步步升为云南督抚,滇铜产量从两三百万斤上升为一千多万斤,他对滇铜来说功不可没,但各省铜料采购官依然叫苦连天,云南有用不完的铜,为何仍铜料紧缺?

乾隆初年,铜料采购由户部和工部采办改为各省采办,朝廷只管向各省摊派任务,不管海外购铜或收购旧铜,必须完成规定数额,否则受罚。尽管云南铜矿丰富,但专属云南控制,各省不得介入,滇铜是个巨大宝藏,但被层层包裹,不为外界熟知。

1738年,直隶总督李卫上书皇帝,建议将江浙两省的采购额由云南直接购买入京,乾隆帝很吃惊,云南一个省能有足够的铜料吗?李卫是雍正和乾隆两朝的名臣,曾在云南负责过铜政,不会乱提建议,收到张允随的奏折后,乾隆帝打消顾虑。

可云南山高谷深,运输怎么办?经过一年调查研究,张允随写出著名的《云南运铜条例》,对铜运全过程做出系统规划和分配,赢得乾隆帝认可,京城铸币局所需原料以滇铜为主,轰轰烈烈的铜业历史拉开序幕

文章图片6

乾隆五年后,各地的铸币局再不用发愁,铜业政策放宽,采铜、炼铜基本由商人去做,官府只出钱购铜,矿产资源归国有,私人允许开采,但投入上国家垄断了,有钱想买座矿山,不行,必须政府贷款给你,除了还贷款利息,开采的铜必须上交,可,这桩生意依然不错,很多商人翻山越岭,拖家带口来到会泽县。

不足万人的会泽县城,随着矿主、矿工、铜匠的到来,一下子增加到10万人,城里喧嚣吵闹,几十座外省会馆拔地而起,谁也想不到,云南深山的不毛之地,一座小城因铜而兴盛起来。

会泽县城有八大会馆,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是江西会馆,功德碑上是捐款人的姓名,上至官员、富商,下至矿工、生意人、贫苦百姓,人数众多难免混杂,由此制定很多规矩,一块石碑刻着江西同乡行为准则,依稀可见昔日的繁华有序。

张允随却为繁华担忧,会泽的铜被埋没,交通是重要原因之一,如今大量开采,交通问题依然存在,并且越发严重,该怎么解决?

疏浚金沙江

会泽是东川府的中心城市,东川出来的铜源源不断运到这儿,集中后再向外运出,和外界连通的是一条条狭窄的山间马道,靠牛、马、人力沿着小路,运抵四川泸州。小道异常繁忙,深夜马铃声不断,深山峡谷艰险无比,经常会,连人带马带货物一起翻下万丈悬崖。

从会泽到泸州,短短几百里路要走上一个月,沿途每20华里就有一个大驿站,那是一个马队一天的路程,休息一晚赶往下一个驿站,10万人日夜不停地走,陆路运输不堪重负,开采出的铜料堆积如山。

陆运费时费力,运量有限,费用非常高,并且这条线还运黔铅,滇铜和黔铅加在一起,每年1200万斤的运量,这么下去,道路迟早瘫痪,那大清的铸币体系也跟着瘫痪,后果不堪设想,大山峡谷能否有别的途径?

文章图片7

金沙江流到四川泸州与长江相接,河道曲曲折折,礁石丛生,如果能修浚,就可以从会泽直达泸州,水运发挥起作用,运输难题将迎刃而解

看上去美好的想法,操作起来很难,水运是最廉价的方式,但当时的技术做不到,并且耗资庞大,结果无法预料,很多官员不敢想,但运输难题把张允随逼到冒险一试,而这么浩大的工程要得到皇帝批准。

这个大胆设想并非张允随的首创,鄂尔泰早就想到,并上书皇帝请求拨款,以节俭出名的雍正帝拒绝了,张允随决定再试一次,乾隆帝召集大臣讨论,一派支持,另一派反对,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官员得知此事连夜挥毫表示反对,这人是川陕总督尹继善

四川和云南以金沙江为界,如果工程得不到四川的支持,难度将大大增加,但最终决定权在皇帝手中。乾隆接手的江山很富足,他扩大了圆明园后,更想做件名垂千古的大事,历代当权者不敢想的大事是修浚金沙江,张允随的请求被批准了。

张允随邀请尹继善一起考察,尹继善表示支持,却不肯出一分钱,资金问题成最先要解决的事,乾隆的批示中说:修建的银两可从加大铸币量后从中抽取的利润为经费,这事有眉目了。

乾隆五年初冬,金沙江上游的疏浚正式开始,不管张允随怎样彻夜研究方案,周密计划和详细安排,修浚的困难始终远大于他们想象,金沙江中巨石暗礁无数,修建河道要先清除江中巨石,工匠先把石头烧烫,再泼冷水,石头收缩爆烈成碎片,再清理就容易些。

文章图片8

这个工程不是一年两年能结束的,可铜运一天不能耽误,为保证不再出乱子,陆路修缮同时进行,这个工程同样耗资巨大,官府已无力启动,幸好本地铜商刘汉鼎个人出资打通隧道,象鼻山的悬崖峭壁上,很多石匠开山凿石,历时四年,建成两公里的人工隧道,这工程量相当惊人。

乾隆十二年,历时7年的水路终于修完,乾隆帝收到捷报,派户部尚书和湖广总督前来核验,全程没让张允随陪同。其实,水路没全线贯通,只做到分段通航,几处大的险滩没法疏浚,一旦如实禀报给皇帝,张允随将以欺君重罪论处。

幸好,大臣看到金沙江的险峻和工程浩大,敬佩张允随的胆魄,在皇帝面前说了很多好话,鄂尔泰也竭力为张允随辩解,乾隆帝深知那片忠君爱国之心,也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免除惩罚,通令嘉奖,但铜运问题怎么办?

没全部修通,金沙江部分通航,就已大大减轻陆上压力,常走的四条路线,都从东川矿区出发,到四川泸州。为减轻运输成本,所有铜矿就地冶炼,没人能想到荒山深处热闹非凡,几十座炼钢炉,上千个工人,白天烟尘能把太阳遮住,夜晚炉火让山沟一片光明。

铜厂出的是60%含铜量的粗铜,每个铜饼重约30公斤,一匹马驼两块,到泸州精炼,每年几百万斤铜料通过马帮运往北京,上百个马帮不停穿梭运输,导致马匹奇缺,不得已向民间征用耕牛,以至万亩水田找不到一个耕牛,严重影响当地春耕。

山路上,一个马帮队伍绵延几公里长,为确保运输安全,马帮有特殊行头,一路都前后呼应,一旦呼应中断,就有人查看营救,为防止强盗打劫,马帮大多带有刀枪,必要时请镖局护送。

文章图片9

泸州是长江航运第一站,送来的铜料在这里卸货,送到炉场提纯到95%,做成统一规格的圆饼,一个精铜大饼大约60公斤,打包装船,开始9个多月的水运,运达京城。

新问题又出现了,价值连城的滇铜要能力出众的人护送,去哪儿挑这些人?

滇铜押运官

押送滇铜是关乎经济命脉能否畅通的大事,朝廷规定,每支运铜队伍要配备一个知县级押运官,所有押运官都从云南知县中抽调,这个差事风险极大,一旦失败,后半辈子完了。

对十年寒窗,好不容易博取功名的官员来说,承受不起,不愿去做。但朝廷的命令不能不去,派谁去是个难题,云南官场找到的选择方式是抽签

抽签前,州府官员会连续烧香拜佛好几天,没抽中的欢天喜地,抽中的听天由命,朝廷规定从泸州码头出发的运铜船,必须在9个月零25天内到达京城,超时不足1月,降一级留任,超时1个月,降一级调用,超时两个月,降两极调用,超时5个月以上者,革职。

沿途发生的各种意外,轻者时间延长,重则丢官革职,最可怕的是半路丢失铜料,不仅仕途断送,还要照价赔偿。长江航道尽管常有船行,还有很多暗礁,尤其是三峡一带,有八处非常危险的暗礁,被称为鬼门关,有两句诗写运船的艰辛:

三十八滩放出峡,七十二闸挽上天

文章图片10

即便准时运达京城,交办验收1个月,返回昆明汇报限时99天,在昆明汇报和报销各种事务要1个月,全部忙完返回原办事地点,最快最顺利,也需要19个月。

云南境内战事时有发生,本就运力不够的交通更加紧张,皇帝通过表彰鼓励顺利抵达的官员,来鼓舞士气。乾隆47年,广通县县令欧阳金,因运铜顺利抵达,升任元江直隶州州府,乾隆48年,昆明县令吴大雅运铜成功后,被皇帝单独接见,七品知县做梦都想不到会踏进紫禁城,这份殊荣足以令本人和子孙都诚惶诚恐。

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幸运儿,比如乾隆49年,云南开化府知县万廷石,他的任务是精铜94万斤,一匹马驼两个铜饼是120斤,需要7834匹马才能驼完,为了备齐,他在码头一等就是3个月

起航前,按习俗举行祭拜仪式,求老天保佑能按时回家,万廷石押送的船队有13只船,每只船载7万斤铜料,也就是35吨,出发那刻,通往天堂和地狱的门同时打开。

船队出发时是枯水季,长江水位较低,江底礁石看的清楚,险滩容易避过,万廷石一路祈祷,到四川境内心情陡然紧张起来,船队越来越接近一个令所有押运官胆寒的鬼门关:长江三峡。

为避开危险,船不能在江心顺流而下,而是在江岸逆流,万廷石已招聘好纤夫拉船,报信人说三峡水流平缓,他依然不敢放松,进了三峡,心提到嗓子眼,因为铜运历史上,沉船都在三峡。

怕什么来什么,第二天暴风突起,暴雨突然倾泻,大雨一连下了10天,每一天万廷石都诚惶诚恐,天终于放了晴,他的脸还阴沉着,万一不能在限期内赶到,也要被严惩,必须加快航行速度。

暴雨后江水暴涨,原本能看见的礁石无法看清,万廷石站在船尾,看着船队即将通过,没想到离开的最后一刻,意外发生,一艘船触礁并迅速沉没,铜料全部落入江底,这简直是晴天霹雳。

但万廷石没时间悲伤,朝廷规定,船只沉没必须立刻向当地官府申报备案,押运官不得耽误,要率领团队继续前进,沉没的铜料由下一只团队安排人手,替他打捞,他前面还有几个月路程,还有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

过三峡后,需要在湖北、湖南换船,进入京杭大运河要换成平底槽船,大运河冬季会结冰,一等又是两三个月,万廷石必须在结冰前进入北京,而船队到达天津已是初冬,河道已有薄冰,进入京城,在北海码头靠岸,移交给接应官员,再运往铸币局,然后装入国库。

整个过程万廷石花了9个月15天,他如期到达,但沉没的铜怎么办?按朝廷规定,铜运官把剩余的铜送到京城后,必须马上回到出事地点接着打捞,铜料全捞回,不会受罚,如果捞不起来,所差铜饼全要押运官赔偿。

万廷石在打捞地一干就是4年,打捞铜料逐一过秤,只有5万多斤,丢失铜料近2万斤,铜料由他赔偿,打捞工钱也是他来付,而此次押运他领到银两18000两,扣除沿途各项成本,剩余一半是自己的工钱,可连付打捞费都不够,他请求豁免赔偿,被云南巡抚拒绝,理由是:他家有房产,可以变卖了支付。

文章图片11

当万廷石回到家,他家已破败不堪,一去6年没消息,妻子不得已变卖老宅,盖草房和三个孩子过活,后来,云南府报请朝廷核准,免去他的全部赔偿,但他的仕途就此断送,可他不是滇铜京运历史上最倒霉的

1752年运铜船在汉口失火,35艘船全部沉入江底,酿出特大事故,押运官走投无路,当场拔出长刀,自刎谢罪解脱

结局最好的是禄劝县县令檀萃,他喜欢写诗作画,50岁当上铜运使,6万多斤纯铜沉没江底,只打捞起5万斤,他回到云南被就地革职,但他想的开,在云南游历,到书院讲学,帮当地编纂县志,先后写出6本府县志,写出《滇海虞衡志》,成为了解云南的必读教材。

百年铜运史

当时,云南相当于知县的官吏只有80多人,除了年纪大,身体差,能力弱的,全省知县级官吏仅剩40人,除去常年在外运铜未归的20人,只有20人可选派,再除去一个县负有重要责任的正职官员,只有10人可派,以至于科举考试,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主考官,朝廷不得不紧急从外省调人。

滇铜京运每年集中运输4次,每次2只船队,来回十几个押运官在路上,那是云南地方官的得力人选,大多数运铜出问题的官员,结局都很凄惨,而那9个多月的大悲大喜,无人知晓。

从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开始,到咸丰三年(1853年)暂停,是114年,加上光绪初年到宣统三年结束的20年,滇铜京运的历史共有134年,云南数以千计的地方官,无论升迁或贬官,每个人的仕途无不和铜运紧密相连。

文章图片12

再辉煌的历史也有谢幕的时候,咸丰六年(1856年),云南内乱长达20余年,交通中断,鸦片战争后,大量白银外流,银和铜的比值上升,铜币迅速贬值,流通受阻,逐渐淡出历史舞台,铜运也销声匿迹。

结束后的一百多年,深山异常寂静荒凉,谁也想不到这里曾人声鼎沸,没人知道大山为何苍劲,也没人知道悬崖古道为何如此艰险,更没人知道会泽县城,怎样以单薄的身躯支撑起大清帝国的经济命脉,只有一枚巨大的古铜钱,提醒世人,这里有段非同凡响的过往

文章图片13

麟稀通过阅读,换个角度看世界和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