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稠墅牌坊群,徽州古城附近的国保文物

 都护在燕然 2022-06-16 发布于北京
 

2019年9月在安徽自驾,在歙县快捷酒店入住,位置极佳,三条河交汇之处,对面就是明代所建的徽州古城,酒店前台旁边立着一幅广告牌,上面是歙县附近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表,五六个著名景点都是百元以上的门票,比如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唐模风檀干园、呈坎村古建筑群、潜口明代建筑群,囊中羞涩,只好放弃。选择了原生态状态下的稠墅牌坊群(G8-308)徽州古城内不收费的许国石坊(G3-102),路边的长庆寺塔(G7-1043,收费30元的渔梁坝(G5-319)及巴慰祖宅(G8-311),顺手捡了太平桥(G8-310),太白楼(县博物馆),这个方案得到媳妇的高度赞许,省钱是第一,其次是歙县不仅住得好,徽菜发源地吃的也好,京剧发源地有文化底蕴,是值得此生必来一趟的地方。

稠墅牌坊群是四座先后排列的石牌坊,比著名的棠樾牌坊群七连排少,寻访路上还可以看到单一存在的石坊,这些石牌坊是徽州古迹最大的亮点,稠墅牌坊群周围的环境依然是自然村的状态,农田在耕种,古村道上青草丛丛,上面残留着牛粪,这是被圈在景区里的棠樾牌坊群不可能发生的情况,距离村口最近的石坊已经和居民房镶嵌在一起,难舍难分。村子在扩张,把原来立在村口的石坊裹在村内了,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原生态。四座石坊,其中一座是明代的,三座是清代的,距离村口最远的是吴氏节孝坊乾隆十五年(1750),第二座是褒荣三世坊乾隆二十七年1762建,第三座是方氏节孝坊乾隆三十九年建1774第四座是父子大夫坊崇祯元年(1628)建,其中褒荣三世坊是最漂亮的石坊,单一石坊很平常,把石坊连成一排成为牌坊群,显示村子里的文化厚度,明清时期村子里的光荣榜,用石坊来告知天下,带动了石坊制造业的发展。

其实,全国最独特的石坊也在徽州古城内,就是许国石坊,徽州地区最早的全国重点文物之一,这是一座由四面牌坊组合在一起的大牌坊,远看就像一座四方“大鼎”,独特的创意名留青史。这种八脚石牌坊是帝王级别的,因为巧妙的折叠设计躲过了僭越的罪名,我觉得还有有点过分,石坊的地理位置太显眼,几乎是徽州古城中最显耀的位置,成为古城中的纪念碑,风头超过任何官府建筑,可以说凌驾于权利之上。另外,石坊上的字是董其昌的,也是明代最有名的顶级书法作品,规格可谓登峰造极。许国石坊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坊主许国是歙县县城人,嘉靖乙丑(1565)进士,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万历十一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成为内阁成员,后又加封太子太保,授文渊阁大学士。在全国现存石坊中,许国石坊主人的官位等级是最高的,在徽州能保存下来这个巨大的石坊,说明徽州不愧为石坊之乡,据说还有上百座石坊存留。

长庆寺塔很低调,宋代的标准七级浮屠,四方砖塔主体配合木构塔檐,也算是歙县最老的地上建筑之一,远远望去,与宁波二灵塔石塔外形十分相像,长庆寺塔的版本可能是二灵塔仿建的母版,这种塔形在南宋时期可能很流行,这是长庆寺塔的珍贵所在。江边屹立宝塔的风景很靓丽,可是宝塔的环境很窘迫,虽然在新建的太平兴国寺内,通道被砖封死,不允许靠近参观,只能在公路边拍每层塔的壁画佛像,看不到更多的细节,非常遗憾。网上介绍,《歙县志》载:“长庆寺塔位于县城西披云峰麓,原长庆院址前,宋宣和元年(1119)邑南黄备(人)张应周创建。“楼阁式砖木混合结构,平面方形,犹袭唐制。塔七层,23.1米。底层为石须弥座,边长5.28米,高2.34米。须弥座束腰部分较高,有间柱、角柱。塔身实心,以黄土胶泥砌砖,塔砖为31×17×5厘米。塔每层边长由下向上逐层递减,形成自然圆和的收分,呈现出秀丽舒展的卷杀轮廓。檐口用砖叠涩出五层菱角牙子,叠涩砖上为木构腰檐。塔一层有回廊,各面辟有券门,用叠涩砖砌成,当初应为圭角形塔门,后代维修时砍成发券形状。门洞内有石雕莲瓣佛座。第二层以上每面均隐出假窗,塔身四角有方形倚柱,柱头作方形栌斗”。因为不能抵近,回廊和塔基及其靠山侧都不能看到,再次遗憾。

从徽州古城步行导航到长庆寺塔,一路走来必须经过太平桥和太白楼,顺便拍了太平桥和参观太白楼,也是歙县博物馆,存有余清斋法帖石刻,没想到太平桥后来升级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建于明弘治年间,为16孔石拱桥。现在依然车水马龙,承担着繁忙的两岸的交通,高质量的石桥建筑。

渔梁坝是这次唯一购票参观的景区,原来以为就是一个水坝,说是唐代所建,现在的主体结构是明代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就返回停车场。无意中进入了渔梁坝古街,原来除了水坝之外,渔梁坝景区更多的地方是古街,最惊喜的是这个古街上是原住居民区,保持着日常生活状态,看到一些老人做饭上厕所聊天,恍惚回到渔梁坝最辉煌的瞬间,水路运输曾经是古代唯一的远距离运输航线,国家的经济命脉,水陆码头聚集着最富有的财富,而渔梁坝做为重要的码头富甲四方,其中巴慰祖宅也晋升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很多码头随着水路运输的凋零而灭失了,渔梁坝码头依然存在,至少有老人在此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