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音乐的严重萎缩

 图书馆收藏文库 2022-06-16 发布于山东

在中国五千年的璀璨夺目的文化中,中国音乐也是一支五彩缤纷的曜眼之花。古人为我们创作留下了许多“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优美动听的乐曲。比如《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四面埋伏》、《雨打芭蕉》等等等等。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到1965年,全国各族人民喜爱的大众音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全面发展的蓬勃时期。短短十五年,广大的音乐专业作者和音乐爱好者,就创作出大量的人民大众喜闻乐听的民族歌曲和歌舞剧作品。比如歌剧《洪湖赤卫队》、《白毛女》、《刘三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七八十年代,也创作了一批比较好的歌曲。如《走进新时代》、《幸福的生活充满阳光》等。这些歌曲歌舞剧等音乐,至今四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还记忆犹新,不绝于耳。

进入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有了迅猛的发展。经济总量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好几十倍,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然而,民族音乐和歌舞剧却出现了严重的萎缩。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没有产生一部像样的如《洪湖赤卫队》这样的可以在全国流传演出的歌舞剧,没有创作出一部像“梁祝”这样有影响力的协奏曲。反到是通俗歌曲、流行歌曲、串烧歌曲满天飞。民族歌曲却越来越少。打开所有的国内广播电台,无论省台,地市州一级的广播电台,几乎播放的全部都是通俗流行歌曲,上了一点年纪的人,根本就听不懂在唱什么。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说过这样的话:她说现在流行的歌不是在唱而是在说。也很难听到有广播电台播放歌颂人民、歌颂祖国、歌颂幸福生活的民族歌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