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退热栓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张连凯,主管药师。随友乐,主治军医(山东莱阳市第145中心医院小儿科 邮编:265200)。 主治 小儿各种感冒、发热等症。 处方 板蓝根5克,栀子5克,大青叶5克,大黄(10号粉)1克,盐酸异丙嗪0.13克,醋酸地塞米松0.50克,消炎痛0.13克,甘油、甘油明胶适量。制成10颗肛门栓。 用法 ①将板蓝根、栀子、大青叶煎煮二遍,滤液浓缩至稠膏状;②取盐酸异丙嗪、醋酸地塞米松、消炎痛研细过100目筛,再与大黄粉混匀;③将(1)、(2)两药混合,加适量甘油研成糊状;①再将甘油明胶置水浴上加热溶后,把上述药物加入搅拌均匀,倾入已涂过润滑剂的栓模中,冷却后刮去多余的栓块,取出即可。每日3次,每次1粒,塞入肛门内。 疗效 治疗小儿上感43例,治疗组比对照组的退热天数、住院天数均缩短,统计学处理,P<0.01,疗效显著。 按语 消炎退热栓为中西药结合之剂。方中板蓝根、大青叶为清热解毒要药,并有抗病毒作用;栀子泻火除烦,善治热病,并能增强板蓝根、大青叶的抗病毒作用;大黄善清解血分实热,亦有清热解毒之功;又借消炎痛的清热消炎,地塞米松的抗炎降温及异丙嗪的镇静降温作用。如此配伍,标本兼顾,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镇痛和除烦镇静之功;充分发挥了中西药的协同作用,故用治小儿各种感冒发热等症。该药剂型,不受胃肠PH或酶的破坏及肝脏首过作用破坏,充分发挥药效。又可避免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并解决了小儿吞服药物的困难。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