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日本为何走向战争?关键原因源于明治维新

 James5291 2022-06-16 发布于北京
【二战日本为何走向战争?关键原因源于明治维新】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可谓势如破竹。在短短半年内,就攻占了东南亚的大片土地,同时在与美军作战时占据上风。 但是随着美军在中途岛战役中取得胜利,太平洋战争态势逆转,日本逐渐丧失主动权,直到美军直接推向日本本土,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宣告日本从甲午战争以来的扩张成果灰飞烟灭,可以说是历史就是这么无情。 究竟什么导致日本从甲午战争开始,一直选择用战争来解决国际问题呢?这个问题必须要从明治维新开始探究。 从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运动,在促使日本快速进入近代化之余,留下了两个非常严重的的隐患: 一是政治上,日本内阁中的军事色彩非常浓重。海军大臣和陆军大臣作为内阁成员之一,有凌驾文官政府的权力。 按照1900年确定《陆海军大臣现役武官制》规定,日本海陆军大臣必须是军队现役人员,且只对天皇负责,不需要对内阁总理大臣负责。在这一规定下,海陆大臣可以通过不合作的方式,逼迫内阁总理妥协甚至倒台。 比如1940年,陆军大臣畑俊六以辞职方式,逼迫时任首相米内光正下台,使日本加入了德意日三国联盟,世界彻底陷入战争泥潭。 二是不合理的参谋制度。在一般的军队里,参谋人员是同级指挥人员的下级,需要比如团参谋长需要听从团长的指令,在作战方案上协助团长。 而旧日本陆军参谋人员,实质上采取的是垂直管辖的方式,由参谋系统统一管辖,并不受同级指挥人员的指挥。 在指挥作战方面,同级指挥人员只有带兵的权力,具体指挥则集中在参谋人员上。同时,参谋人员作为天皇的代表,确保天皇的意志在军队里得以贯彻。 这样就出现一个比较奇葩的现象,参谋人员不出作战计划,日军就没法出动。在冲绳战役里,参谋八原博通不出作战计划,日本32军就只能按兵不动,无论是军长还是参谋长都无可奈何。 这种特殊的制度下,旧日军参谋们拥有很大的权势,极容易策动日本发动“下克上”的军事行动。比如策动918事变的石原莞尔,策动“诺门坎事件”的辻政信。 在这两点的共同作用下,参谋们前赴后继地想通过策动现象来实现建功立业,而内阁的海陆军大臣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则不断给文官内阁施压,使战争成为旧日本解决国际问题的唯一手段,直到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为止。 这一切,都要归属到明治维新这一场不彻底的变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