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女科600年家传秘方 沈氏女科,始于明初,以治疗妇科疾病为长,历经20代,绵延至今已逾六百载。 12种妇女病家传秘方 上海沈氏女科善治妇科病,自明代起相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12种妇女常见病有独到见解,独创治法,用药独特。现录效方,冀传后世。 1、保胎先补肾,补肾先滋阴 胎动不安与肾气衰损的关系最为密切。肾气充盈,胎气必安。补肾立法,少投温燥,“胎前宜清”,多进滋阴清热之品。 方药:生黄芪,当归,枸杞子,炒白术,黄精,苏梗,黄芩,川断,生杜仲,桑寄生,补骨脂 2、妊娠恶阻降中寓安 恶阻系胃气上逆,胎动不安所致,非降不止,应用辛开苦降法,但降的程度直接影响胎气,甚至可致滑胎,故宜适度。 一者降中焦胃气,忌利下焦两便;二者佐宣肺清肃及柔肝和胃之品,以助胃气之降;三者遵古训“胎前宜清”,配安胎清热之品。 方药:黄连,黄芩,姜竹茹,旋覆花,佛手,当归,炒白芍,乌梅炭,苏梗,炙杷叶,川断 3、产后节楚以温通立法 产后保养不慎,感受风寒,骨节酸楚一症最难治愈。除遵古训“产后宜温”,以温补气血为治外,不可忽视温通之力,补而不通其楚难除。 另外,还要用引经药方能增其药力。 方药:生黄芪,当归,鸡血藤,老鹳草,桂枝,秦艽,生杜仲,桑寄生,桃仁,川断,怀牛膝,防风,防己,晚蚕砂,三七粉(冲) 加减法: 1、颈部酸楚加葛根; 2、上肢酸楚加桑枝; 3、下肢酸楚加木瓜; 4、腰部酸楚加狗脊。 4、产后乳痈既补托又活络 产后乳痈即乳腺炎,系感染所致,故医者常投清热解毒之品,殊不知清解药常常苦寒,可伤胃气,并致寒中胞宫而后患无穷。 应少投清热解毒之品,立法最宜补托活络。 方药:生黄芪,当归,蒲公英,鹿角霜,丹参,香附,赤芍,炒橘核,青皮,路路通,制大黄,王不留行 5、产后下乳最宜温补 产后3天乳汁不下或下之甚少,速投温补之剂,从脾肾着手,还要3佐:一佐和血通络,通利乳络;二是寒性反佐以防上火;三是和胃消导以免腻滞。 方药:生黄芪,当归,蛇床子,菟丝子,川芎,蒲公英,炒白术,王不留行,炒橘核,路路通,生麦芽,谷麦芽,莱菔子。 6、崩漏宜升提并生新 血崩和淋漓均属经量过多的病证,虽有寒、热、虚、实之辨证论治,但其关键在于升提固脱和祛瘀生新,非此难以止矣。 方药:生黄芪,当归,姜黄,白人参(另煎兑服),鸡血藤,仙鹤草,益母草,三七粉,山楂炭,血余炭,升麻炭,五味子炭。 7、痛经应温通并解郁 痛经不论寒、热、虚、实,总以“不通则痛”为基本病机。宫寒和肝郁常是不通的主因,故止痛经常要抓住温通和解郁。 方药:桂枝,炮姜,香附,赤、白芍各,乌药,柴胡,玄胡,川楝子,鸡血藤,晚蚕砂,三七粉,琥珀粉。 8、外阴白斑熏洗外涂 外阴白斑应当根治,否则有癌变之虑。主要靠外治法,既熏洗又外涂。 方药:蝉衣,苦参,鹤虱,仙灵脾,威灵仙,薏苡仁,煎水坐浴熏洗。每天1~2次,30天为1个疗程。 蛤壳粉,生黄柏,生石膏,冰片,共研细末,九华膏调涂患处。 9、外阴瘙痒清利湿热 外阴瘙痒和妇人淋证总由湿热下注造成,应内服坐浴并进。 内服方:炒苍术,薏苡仁,生黄柏,土茯苓,萆薢,丹皮,制大黄,蛇床子,车前草,白花蛇舌草。 坐浴方:苦参,蝉衣,萆薢,炒苍耳子,野菊花,生地榆,土茯苓,白鲜皮,川椒,地肤子。 坐浴方使用方法:煎水放凉坐浴,每次15分钟,每天2次,3天换1剂,连用30天。 10、妇人减肥重燥湿利尿 妇人体重超标达20%以上者,称“妇人肥胖”,胖人多湿。“消胖之道,以调为主”,不可一味攻伐,以防伤正,治重燥和渗。 方药:炒苍术,法半夏,薏苡仁,泽泻,草决明,蛇床子,桑白皮,陈皮,白菊花,冬瓜皮,生山楂,丹参,车前草,沱茶。 11、妇人雀斑,内服滋阴降火,外敷祛斑奶 面部黑斑系肾脏阴阳失调,阴虚火旺,故肾色泛于颜面,宜内服外敷并进。 内服丸药缓图:知母,黄柏,生地,龟板,川断,泽泻,丹皮,当归,丹参,补骨脂,菟丝子,薏苡仁,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天3次。 外敷祛斑奶:大豆汁,冬瓜汁,绿豆粉,薏米粉,珍珠粉,桃花蕾,和匀,每天外涂1~2次。 12、妇人低热甘温为治 妇人低热常以虚证为主,也就是古称的“劳热”,最宜甘温除热法,再佐清退虚热之品。 方药:生黄芪,当归,银柴胡,太子参,黄精,云苓,地骨皮,炒白术,陈皮,升麻,白菊花,青蒿(后下)。#健康##减肥##中医# ![]() |
|
来自: 朱永林548cr9af > 《沈绍功十二种妇科病家传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