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晒,不仅仅是“防晒黑”那么简单!

 小毛头书屋 2022-06-16 发布于陕西

日光使地球生物得以繁衍生息,是万物能源之根本,春夏季节紫外线强度逐渐升高,过度的日光暴露不仅可导致皮肤光老化影响容貌,还可诱发或加剧各种光线相关的皮肤病,故减少日光过度暴露十分必要。小编在此为您送上一份防晒攻略,夏季防晒到这份上,想晒黑太难了!

图片

紫外线小常识

紫外线按照波长由短到长可分为UVC、UVB和UVA;

短波紫外线(UVC):波长 100 ~ 280 nm,穿透能力弱,全部被大气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球表面;

中波紫外线(UVB):波长280 ~ 315 nm,可穿透大气层,占地表UVR的5%,易被玻璃阻隔;

长波紫外线(UVA):波长 315 ~ 400 nm,占地表 UV的 95%,UVA穿透能力强,可透过薄衣物、玻璃等,并可穿过皮肤表皮,到达真皮层。

所以我们常说的防晒就是防UVBUVA

图片

UVB虽然穿透力比较弱,但是释放热能很大,过度照射后主要表现为日晒部位出现红斑、肿胀,重者发生水疱。自觉灼痛。数日后红斑消退,出现脱屑。浅肤色的人更易发生。

UVA穿透力极强,直达真皮层,破坏胶原蛋白纤维和弹性纤维,长期照射会加速皮肤衰老,表现为光暴露部位皮肤粗糙、皱纹增多和色素加深,皮肤弹性降低,毛细血管扩张或增生、红斑形成。

图片

不防晒的危害

这是一张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图片。一位69岁的货车司机。他驾龄已经有28年了,由于司机驾驶只有一边是面对窗户的,左边的面受到阳光多,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左侧皮肤粗糙松弛、皱纹增多,这就是光老化的改变:

图片

这是近期门诊的一位患者,中年男性,经常驾驶,无防晒习惯,左侧皮肤明显粗糙、暗沉并出现黄褐斑,右侧相对较轻:

图片

此外,紫外线还会导致遗传性光皮肤病、光敏性皮肤病(如光接触性皮炎等)、光加剧皮肤病(如黄褐斑、红斑狼疮、玫瑰痤疮、痤疮)、光线性角化病、皮肤基底细胞癌等疾病。

图片

ABC防晒法则

A规避性防晒

Avoid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紫外线指数(UVI),用以表示日光紫外线强度。数值越高对皮肤和眼睛的伤害越大,一般中午时分为UVI最高的时段,而春末和夏季是UVI最高的季节。所以应当避免在10:00-14:00间进行(超过20分钟)的户外活动,或在树荫、山坡阴面从事户外活动。同时我们要知道城市高层建筑的墙面或幕墙玻璃、汽车窗玻璃、室内窗边、地面硬化(沥青/水泥路)都会反射紫外线,从而增加UVI值,所以应当尽可能的规避。
图片

B遮挡性防晒

Block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硬防晒,遮阳伞、太阳帽、墨镜和衣物等织物产品可直接遮挡日光。织纱密度越高、颜色越深、或加有防晒涂层,其紫外线吸收能力就越强,防晒效果越好。帽檐的边长最好在7.5 cm以上,才有较好的防晒效果。建议选购 UFP > 25,UA 透过率 < 5%标识的织物产品。
图片

C防晒霜

Cream

防晒剂是利用对光的吸收、反射或散射作用,以保护皮肤免受特定 UV 伤害的物质。防晒霜又分为以下几个分类:

物理防晒剂

这类物质主要通过反射、散射日光发挥防晒作用,如二氧化钛(TiO2)、氧化锌(ZnO)等。好比皮肤“挡光板”,因为它只作用于肌肤表面,不被皮肤吸收,所以优点是温和稳定,适合儿童、孕妇、敏感肌肤等,但缺点是质地厚重,容易泛白、搓泥。
图片

化学防晒剂

大部分化学防晒剂都含有芳香基团,苯环上基团的改变可影响防晒剂的光谱特性。这类物质可选择性吸收UV而发挥防晒作用。化学防晒剂质地轻薄,透明感好。但稳定性不如物理防晒剂,且易透皮收,有一定致敏性,可能会导致接触致敏和光致敏作用。
图片

结合型防晒剂

如果在一款防晒产品中同时看到物理防晒成分和化学防晒成分,那它就是一款物化结合型防晒剂了。这类防晒剂既可以吸收紫外线,又可以反射紫外线,结合了物理防晒剂和化学防晒剂的优势,既保证了防晒力度,肤感又不会太过厚重,是个综合型选手。目前大部分防晒产品都会选择物化结合。
图片

抗氧化剂

这类成分对日光没有直接吸收或反射作用,但加入化妆品后可提高皮肤抗氧化能力,起到间接防晒作用,包括维生素C/E、β胡萝卜素、金属硫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花青素及众多植物提取物。

防晒品的选用

按照WHO建议,当UVI < 2时,不需要防晒。一般室外活动,使用衣帽、伞、太阳镜等遮盖性防晒,尽量避免体表直接暴露于阳光下。防晒类化妆品是最常用最有效方法,应遵循以下建议,合理地选择和使用:

  1. 防晒参数选择:在没有紫外光源的室内活动,不需要使用防晒产品;一般来说,我们日常通勤选择SPF30、PA++的防晒产品就可以了。如果需要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应选择SPF50,PA++++以上的防晒产品,如活动涉及出汗或水下工作,应选择防水抗汗类产品。当然,硬防晒应当是首选和基础;

  2. 涂擦时间、剂量与频率:在出门前 15 min涂抹产品。一般产品需每隔 2 ~ 3 小时重复涂抹。涂搽量以1分币大小产品涂敷于全面部为宜,特别注意应当拍打促进防晒产品吸收而不是揉搓;

  3. 部位:全身曝光部位均需涂抹防晒产品。尤
    其头顶头发稀少、耳廓暴露的人群,要特别注意涂抹。下唇易受日光损伤,要注意使用有防晒功效的唇膏;

  4. 清洗:脱离光照环境可以洗掉防晒产品,一般防晒产品,清水或洗面奶即可洗净。抗汗防水性产品则需更仔细彻底清洁,或借助卸妆产品。清洁后涂搽保湿剂。

图片

最后小编温馨提示:
很多人也因为使用感不佳+疫情戴口罩犯懒不涂防晒,这边提醒大家还是要全!脸!防!晒!否则小心晒成“口罩脸”

文 字:穆 欣 刘畅

编 辑:张潇丹

责任编辑:庞 亮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