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战胜与否,往往是一念之差!

 何裕民 2022-06-16 发布于上海

线下门诊恢复后,再次见到患者的心情是高兴、亦是复杂的。这两天面诊,有一副场景,留给笔者的印象最为深刻

我们都知道由于这次疫情,患友们就诊求医的时间都被“无限期”延后,绝大多数人因此长期迫于无奈,又担心受怕的。每天饭也吃不下多少,晚上更睡不着觉。亲属看在眼里,疼在心底。

经笔者救治的癌症康复患者中,有这么一个典型案例。这名男子是某企业高管,患胰腺癌神经内分泌类型,当时发现时已经肝转移。

随后找到笔者,以中西结合治疗,控制得很好,所有的肝内阴影消失,并且本人自我感觉也良好,没有任何不适症状。

就在痊愈的第八年,人们都认定他已经完全康复的时候,突然生活遭遇“突变”,他被“双规”开除公职!此后,一直闷闷不乐,既不言语也不求治。最后在郁郁寡欢3个月的某天,溘然长逝

还有一个典型案例。一位赵姓女子患有乳腺癌淋巴多发转移,这其实是晚期癌症的表现。而转移到了淋巴,几乎也是被判“死刑”。

刚找到笔者时,赵姓女子显然已经接受这个事实,只求能活一天是一天。在治疗上,她亦把每一次的治疗当作是最后一次,用心对待把每一次的复诊,当作是与笔者的最后一次会面。

不知不觉,就这样平淡地过去了好几年,此时患者的肿瘤已经被控制得非常好。而后又过了4-5年时间,她依然健健康康,且与癌相关的病症也在逐渐消失

赵女士一家对此充满惊讶,但也十分感激。“本想多活几天,没想到就这么平安过了好几年!”最近一次的复诊中,小赵感动地说着。

所以,一个人生命的长度,不单单是取决于他健康与否。在漫长的生命旅途,得癌,或者患有其他的疾病,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并不能说明,此人命不久矣!

在我们日常和患者的接触当中,很多患者亦是如此。情绪十分容易激动,遇到困难,非常容易焦虑,这其实根本不可取!

如今门诊已重新开放,除了很高兴能见到患友,为大家继续提供帮助以外,还想提醒的一点是:无论如何,都要学会让自己放松下来。郁郁寡欢,每每致癌症患者于不救!

何裕民教授主编

《智慧治癌》新书来袭

抗击癌症,不再走弯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