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煮酒论史]李自成为何“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22-06-16 发布于吉林

  作者:一林冷月    2022-06-16

李自成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响当当的大佬级人物。他是明朝末年时期的起义军首领,也是大顺政权的建立者。但他尽管轰轰烈烈,可惜最终功败垂成,遗憾的成为失败者。在他身后几百年间,对他的是是非非各种评论不断。中国人常以成败论英雄,正所谓:成者王侯败者寇。但细细想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老天爷之所有选择了某人成其大事,这人也必定有其不同凡响之处。

李自成虽说是个差一点成功的农民起义领袖,但他与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还是差了一个量级。前者有改朝换代的雄心大志,和一套夺取天下的成功方略、包括一个出谋划策的智囊集团。后者则基本上还是一个胸无大志的流寇。李自成为何“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里面一定有其深刻的因果和教训。

李自成自称“闯王”,但成败恰恰都在这个“闯”子上。李氏刚开始造反时,正是凭着一股坚韧的闯劲,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在那天下大乱、穷则思变的大背景下,自然是泥沙俱下,归附裹挟者如潮,瞬间形成滔天巨浪。但后来,匆匆忙忙一路闯来,一没有建立巩固的地方政权,二无可靠的后勤保障。集团内部的规章制度,纪律条例、任免赏罚更是无暇顾及,说白了还是立足未稳,根基不牢。


夺取北京后,面对南面可能卷土重来的南明余孽,北面虎视眈眈的满洲铁骑,他并没有认真思考怎样去应对,而是在大业未成之时,悠悠哉过起了享乐的帝王生活。享乐导致腐化,腐化导致涣散。史载李自成得力干将刘宗敏到吴襄(吴三桂之父)府内把吴三桂宠妾陈圆圆掠来,强占之,致使吴三桂降而复叛。这对李闯的政治声誉的影响无疑是极其负面的。

直到听说吴三桂准备勾结满人准备杀入京城时,他才带领人马,匆匆前去迎敌,路上又行动迟缓,短短的几百里路,竟然悠悠然走了八天之久。思想上,物质上的准备均不到位。多尔衮也真够歹毒的,开仗时先他让吴三桂的人马与李自成的大顺军死磕,自己则坐山观虎斗,未几间双方都杀的两败俱伤时,满洲虎狼之师才突然杀出,李自成军的阵脚登时大乱,自相践踏,(一片石大败,相当于判决了李闯的死刑)一片石大败,李闯军几乎是溃不成军地逃回京城。遥想当年李闯巅峰鼎盛之期,几如已成定鼎天下之势,为何山海关一片石战败后,定鼎基业顷刻间便轰然倒塌呢?


     最核心的原因,便是他们这些将大明朝旧地主阶级视为生死敌人的“大逆不道”团伙,本来就已经是千夫所指,万众侧目,而短短时间,能支撑起他们的新生地主阶级的基本盘又没有成长起来。裹挟胜利大旗尚能一俊遮百丑,失败了只能一夜退回解放前。

李自成在京城匆匆称帝后,就带着抢夺的大批金银财宝和剩余人马,一路向西,本打算折回陕西老家,去当草头王。但这当然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被满清八旗中以勇猛毒辣著称的和硕英亲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统兵的北路军,随同有尚可喜、吴三桂所部,一路猛追死咬,李自成此时已经是惊弓之鸟、慌不择路,昏招迭出了。他一败潼关,再败西安,又弃襄阳,已成穷途末路。他被一路追杀,估计一路损兵折将不说,辛苦抢来的财宝也丧失殆尽。正统的说法,他是在湖北的九宫山被当地的乡绅组织的民团所截杀(以前叫地主武装)。近年来,也有另种说法,说李当时并没有死,而是遁入空门,当了什么““奉天玉大和尚”,因无详实的史料佐证,遂不足为信。

在李自成大顺政权当中,聊聊除李闯之外的几位核心人物的下场。

1、刘宗敏

李闯死后,刘成为了大顺军实际上的一把手,但大顺军此时已如逆水行舟,不是“大顺”而是非常不顺,在江西九江附近与清军激战,刘宗敏战败被清军俘虏。但他还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人,拒绝了满清的劝降,最后的结果就是当场斩首示众。算是英勇就义了吧。

2、牛金星

李自成的智囊人物牛金星实则是一个卑鄙小人。大顺军队在九江战败之后,他本着“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信条自己开溜了,还跟随着儿子一块投降到了清朝。后来虽没有被清朝重用,但也安安稳稳度过余生,算寿终正寝了。

3、高杰

高杰毫无疑问是李自成麾下的一员猛将,绰号“翻山鹞”。李自成的妻子邢夫人,勇武聪明,她负责管理军用物资,高杰时常到邢氏的营帐中办理交割手续,邢氏看到高杰相貌英俊,就和高杰私通了,因为担心被李自成发觉,他们最终向明军投降,当了叛徒。之后因镇压农民军有功,逐渐升为总兵官(相当于后世的省军区司令员)。

明朝灭亡之后,在江南拥立小福王朱由菘(南明弘光帝)登基,高杰和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并称为江北四镇。

  1645年(弘光元年),高杰在睢州被许定国设计诱杀。南明朝廷追赠高杰为太子太保(一种很高大上的荣誉性的官衔)。

4、李过

  李过是陕西米脂人,他是李自成的侄子,绰号“一只虎”。李自成死后后,李过部与其余部队在湖南岳州会合,改名“忠贞营”,联合南明大臣何腾蛟、堵胤锡等共同抗清。后随晋李定国转战湘、桂,坚持斗争5年。

  李过病逝后,原大顺军由高一功率领,继续进行抗清斗争。

  李过从头至尾可以称得上真正的英雄,清军曾六次招降他,但是他都不为所动,忠心不二,抗清到底。

5、高一功

高一功是李自成妻高桂英弟(说白了就是李自成的小舅子)。李自成死于九宫山后,高率部接受何腾蛟的招抚,授总兵,李锦等人推高一功为总统。隆武帝赐名“必正”,封龙虎将军,统帅御营前部右军,封郧阳侯。赐名“忠贞营”,归堵胤锡(南明兵部尚书,封光化伯管辖。从1644-1654,差不多坚持抗清达十年之久。永历八年(1654),忠贞营途经湖南保靖时,遭到已经投降清朝的当地土司彭朝柱组织的袭击,高一功不幸中毒箭身亡!算是战死沙场,为国捐躯了。

还有郝忠勇。绰号“郝摇旗:是李自成部下重要将领。他还是地位很低时,在一次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义军在官军的猛攻下死伤惨重,阵地已经开始摇摇欲坠。他奋力摇动义军战旗,大声疾呼鼓舞士气,最终反败为胜,被闯王赏识提拔,并获“郝摇旗”爱称!即使是在姚雪垠先生美化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小说《李自成》中,也一再指出郝摇旗部人马纪律涣散,且经常祸害百姓。但就是这位匪气难改的将领,在李自成死后,一直坚持抗清,最后到了1664年,和袁宗第一起被俘遇害。

还有刘希尧,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籍贯不详。别号改世王(“改”一作“争”,亦作“治”)。1642年(崇祯十五年),投李自成,未几,任右营制将军。自成死后,希尧与高一功等联明抗清。1649年(南明永历三年),与刘芳亮从梧州(今广西梧州市)北上,屯兵宜章(今湖南省宜章县),后在与清军战斗中战死。算起来都是铮铮铁骨的爷们。

不得不说,李自成属下李过、高杰、高一功、郝摇旗、袁宗第、刘希尧、刘芳亮.....也包括张献忠的很多部将,比如:孙可望(后降清)、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冯双礼等,原本都是大明朝不共戴天的死敌,但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大多都能深明大义,站在本民族的立场上,不屈不挠以死抗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