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的扶贫工作几年之内如何能完成”“中国扶贫只是在作秀,耗费高昂、不可持续,只是个花架子!” 这是外媒对中国的扶贫政策最不堪的描述,那么中国的脱贫工程真的是空有其表吗? 一名将信将疑的英国小伙来到中国拍下扶贫纪录片,竟让外国人对中国的支持和尊敬增加了10倍。 那么中国的扶贫政策是怎样实施的?外国人眼中最真实的中国扶贫又是什么样的呢? 英国小伙深入内部体验扶贫![]() 这名英国小伙是纳迪姆。为了了解中国的扶贫政策,他联系到四川大凉山的扶贫机构,获得了一次体验的机会。 下了飞机之坐了四个小时的大巴车到了四川布拖县,之后又爬了一个小时泥泞的山路才到达奎久村的扶贫大本营——奎久村村委会。 奎久村是我国最贫穷的村落之一,贫穷率达到95.6%。为了响应国家的扶贫政策,一个村安排了五个扶贫专员。 ![]() 一路上纳迪姆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不仅道路泥泞,甚至连庄稼也看不到,所到之处一无所有,他的心里不禁疑惑:这里真的能住人吗? 在一番寒暄之后,纳迪姆认识了几名村委会的扶贫专员。他说出了自己的不解:为什么没人种庄稼呢? 扶贫专员告诉他:这里的土质不适合种庄稼,不论种什么产量都很低,不然的话大家都种庄稼也就不会这么穷了。 到达村里之后,纳迪姆就立马请求村长给他安排工作。村长看他这么有干劲,决定带他前往贫困家庭了解情况。 贫困山村一无所有在去往贫困家庭的路上,纳迪姆问村长:你为什么不去其他发达的地方,而要留在这里呢?这里的生活是如此困难。 村长回答他:我在这里生活了29年,我知道这片土地是多么的需要我,我希望向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人们展示生活的另一面,并且带领他们走出困境,这是我要奋斗一生的目标,也是我的动力。 纳迪姆心里十分感慨,有这样的村长,何愁扶贫工作不成功呢? ![]() 步行了20分钟后,纳迪姆见到了第一户贫困家庭。虽然早已经有了心里准备,但纳迪姆还是被他们的贫困程度惊到了。 破破烂烂的房子里住着一家三口——双目失明的夫妻俩和11岁的孩子,屋内也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除了每年2000多的贫困补助他们也没有其它的收入。 因为前几天大风吹倒了一面墙,扶贫专员正在给他们砌墙。 村长告诉纳迪姆:我们安排了他们的孩子去县里读初中,现在成绩也很不错,以后应该能读上一所不错的高中。 如果不是有扶贫小组的帮助,这一家人该如何生活呢? ![]() 第二户贫困家庭是八口人,其中三人都有身体残疾。 扶贫专员说:像他们这样生活达不到最低标准的,我们会给他们每人一个补贴,二档每个月215元,三档每个月185元,他们家有七个人享受这个政策。 看到有扶贫专员来访,这家人热情的招呼了纳迪姆和扶贫专员,他们表示:正是有了村委会发的这些补助,才让他们的生活得以继续下去,没有扶贫政策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他们的大女儿已经开始外出打工,每个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纳迪姆有些不解,他表示:按照这个收入标准,他们家已经脱离了贫困线,为什么还不算脱贫? 扶贫专员告诉他:收入脱贫只是脱贫中的一项,我们还要看他们收入稳不稳定,子女有没有上学,这里面的情况比较复杂,所以需要我们一家家去登记。 随后纳迪姆又跟随走访了一些贫困家庭,都是一样的极端贫困,他按照专员的安排一一登记了这些人的情况。 在这一百多户居民中,竟然只有一个开杂货铺的男人有稳定的收入,但每个月的收入也不过200多元。 他表示:来之前我根本无法想象这种生活,这样的生存状态太糟糕了,如果不是有你们,他们应该无法在这里健康的活下来。 ![]() 但是纳迪姆心中依然有些疑惑:为什么不帮助他们改善住宿条件呢?扶贫专员看出了他的疑惑,带着他去了正在建设的房屋基地。 这是政府出资修建的安居房,全村有123户贫困户,有122套安置房。 “这些很快就能完工,并且到时会通水通电,他们全都会搬到这里来。我们还在修路,你下次再来的时候就可以从县城坐车直接到我们这里了。我要让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从此不再贫困。” 扶贫专员指着眼前的这群建筑,眼里充满了希望,纳迪姆在他身上看到了强大的精神力和信念。 随后纳迪姆返回了村委会,这里的生活也是十分不易,做饭用的水都需要从几里外的地方挑过来。 教育扶贫是根本![]() 第二天一大早纳迪姆便被专员喊了起来,他们今天要去帮助一户孩子不愿上学的家庭。 根据村委会接到的消息,吉什14岁的儿子已经一个礼拜没去上学了,而他也不在家里,他们要帮助吉什找到他的儿子。 对于村委会来说,孩子不上学是最严重的问题,因为想要让一户家庭真正的脱离贫困,孩子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一环。 因为交通不便,他们很快便找到了吉什的儿子,父亲见到吉什便是一顿打骂,扶贫专员见状立马将孩子拉到一旁进行安抚,并对吉什进行了教育。 这些村民都没上过学,他们也不懂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 ![]() 比如吉什八岁父母就去世了,他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长大的,也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沟通,所以经常会和孩子发生矛盾,这时就需要扶贫专员进行调解。 专员告诉吉什:孩子现在处在青春期,你不能打他,你越打他,他就越不听话,有什么教育上的问题你可以找我们帮忙,记住不能再打孩子了! 男孩这边则表现的十分抗拒,可能是因为刚被父亲打过,他一直在推搡工作人员,任凭专员怎么说,男孩都不愿让专员靠近。 ![]() 在经过长时间的安抚之后,男孩终于平静了下来,专员耐心跟他解释:他的未来只有教育才能改变,他需要给他的弟弟妹妹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在众人的齐心劝说下,男孩答应下周一会去学校重新上课,吉什也答应专员以后不会再打孩子了。 在回去的路上,专员的表情十分凝重,他告诉纳迪姆:我们最重视的就是孩子的教育,给村民补贴能彻底脱贫吗?我们要让他们的儿子、孙子受到应有的教育,从此再也不会贫困,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真实的扶贫工作![]() 在一周的体验之后,纳迪姆也对扶贫政策更加了解了。 政策中除了每年2000多元的经济补助以外,还让村民享受到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并且改善了他们的住房条件。 这里的很多扶贫专员都是外地人,扶贫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场战争。他们在这里一待就是几年,扶贫并不是发钱这么简单。 哪家的牛丢了,哪家的孩子不上学了,大大小小的事都属于他们的管辖范畴。他们都和村长一样,把村子的事当做自己的事。 ![]() 在最后的一天的工作总结中他表示:中国的扶贫是真的要把贫困彻底消灭,造福子孙后代,虽然大家都是普通人,但是你们做的事一点都不普通,你们都是英雄,是真正的英雄。 几次说到动情的地方,纳迪姆都止不住的哽咽,对于这些扶贫专员的事迹,他由衷的感到钦佩并为之动容。 而这部由他拍摄的中国扶贫纪录片,一经上映之后,竟让外国人对中国的支持和尊敬增加了10倍。 ![]() 他们终于不再认为中国的扶贫只是在做表面功夫,而是真真实实的落实到了每个贫困户身上。 ![]() 2020年11月23日,中国的脱贫取得了阶段性进步,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每年减贫人数超过1300万,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壮举!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署长海伦·克拉克赞叹道:“中国最贫困人口的脱贫规模举世瞩目,速度之快绝无仅有!” 在国家有组织有计划的扶贫政策下,中国成为最早脱离绝对贫困的发展中国家。 根据联合国数据显示,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为世界减贫提供了中国独特的智慧和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