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一百四十一卷

 新用户4541Ay47 2022-06-16 发布于上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一百四十一卷目录

 元姓部列传二
  北魏二
  元纂       元良〈南阳王〉
  元干       元素
  元悦       元崇〈陈留王〉
  元崙       元拔干
  元粟       元浑〈宰官尚书〉
  元题       元婴文
  元真乐      元屈
  元磨浑      元丕
  元弥       元范
  元健       元崇〈建宁王〉
  元俊       元他
  元浑〈南平王〉  元比陵
  元提       元根
  元祯       元可悉陵
  元忠       元德
  元库汗      元悉
  元陆       元礼
  元陵       元石
  元大头      元齐
  元洪超      元伏罗
  元翰       元谭
  元建闾      元余
  元良〈乐安王〉  元仁
  元笃       元天琚
  元平原      元霄
  元新成      元子推
  元小新成     元万寿
  元天赐      元洛侯
  元云       元桢
  元长寿      元太洛
  元胡儿      元休

氏族典第一百四十一卷

元姓部列传二

北魏二

元纂

《魏书·秦明王传》:秦明王翰子仪,仪子纂,五岁,太祖命养于宫中。少明敏,动止有礼,太祖爱之,恩与诸皇子同。世祖践阼,除定州刺史,封中山公,进爵为王,赐步挽几以优异之。纂好酒爱佞,政以贿成。世祖杀其亲嬖人。后悔过修谨,拜内大将军。居官清约简慎,更称廉平。纂于宗属最长,宗室有事,咸就咨焉。薨,谥曰简。

元良

《魏书·秦明王传》:纂弟良,性忠笃。太宗追录仪功,封南阳王以绍仪后。

元干

《魏书·秦明王传》:良弟干,机悟沈勇,善弓马,少有父风。太宗即位,拜内将军、都将,入备禁中。太宗出游于白登之东北,干以骑从。有双鸱飞鸣于上,太宗命左右射之,莫能中。鸱旋飞稍高,干自请射之,以二箭下双鸱。太宗嘉之,赐御马弓矢金带一,以旌其能。军中于是号曰射鸱都将。从世祖南巡,进爵新蔡公。高宗即位,拜都官尚书。卒,谥曰昭。

元素

《魏书·常山王传》:常山王遵子素,太宗从母所生,特见亲宠。少引内侍,频历显官,赐爵尚安公,拜外都大官。世祖初,复袭爵。休屠郁原等叛,素讨之,斩渠率,徙千馀家于涿鹿之阳,立平原郡以处之。及平统万,以素有威怀之略,拜假节、征西大将军以镇之。后拜内都大官。高宗即位,务崇宽征,罢诸杂调。有司奏国用不足,固请复之。惟素曰:臣闻: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帝善而从之。诏群臣议定皇子名,素及司徒陆丽议曰:古帝王之制名,其体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伏惟陛下当盛明之运,应昌发之期,诞生皇子,宜以德命。高宗从之。素宗属之懿,又年老,帝每引入,访以治国政事。固辞疾归第。雅性方正,居官五十载,终始如一,时论贤之。薨,谥曰康,陪葬金陵,配飨庙庭。

元悦

《魏书·陈留王传》:陈留王虔薨,太祖封其子悦为朱提王。悦外和内很,太祖常以桓王死王事,特加亲宠。为左将军,袭封。后为宗师。悦恃宠骄矜,每为所亲王洛生之徒言曰:一旦宫车晏驾,吾止避卫公,除此谁在吾前。卫王仪,美髯,为内外所重,悦故云。初,姚兴之赎狄伯支,悦送之。路由雁门,悦因背诱奸豪,以取其意,后遇事谴,逃亡,投雁门,规收豪杰,欲为不轨,为土人执送,太祖恕而不罪。太宗即位,引悦入侍,仍怀奸计,说帝云:京师杂人,不可保信,宜诛其非类者。又雁门人多诈,并可诛之。欲以雪其私忿。太宗不从。悦内自疑惧,怀刀入侍,谋为大逆。叔孙俊疑之,窃视其怀,有刀,执而赐死。

元崇

《魏书·陈留王传》:悦弟崇,世祖诏令袭桓王爵。崇性沈厚。初,卫王死后,太祖欲敦宗亲之义,诏引诸王子弟入宴。常山王素等三十馀人咸谓与卫王相坐,疑惧,皆出逃遁,将奔蠕蠕,唯崇独至。太祖见之甚悦,厚加礼赐,遂宠敬之,素等于是亦安。久之,拜并州刺史,有政绩。从征蠕蠕,别督诸军出大泽,越涿邪山,威慑漠北。薨,谥曰景王。子建,袭,降爵为公。位镇北将军、怀荒镇大将。卒。建子琛,位恒朔二州刺史。琛子翌,尚书左仆射。

元崙

《魏书·陈留王传》:陈留王虔兄顗,顗子崙,世祖时袭父爵,以功除统万镇将。后从永昌王仁南征,别出汝阴。济淮,刘义隆将刘康祖屯于慰武亭以邀军路。师人患之。崙曰:今大风既劲,若令推草车方轨并进,乘风纵烟火,以精兵自后乘之,破之必矣。从之。斩康祖,传首行宫。高宗即位,除秦州刺史,进爵陇西公。卒,谥定公。子琛袭爵。

元拔干

《魏书·辽西公传》:辽西公意烈子拔干,博知古今。父虽有罪,太祖以拔干宗亲,委之心腹。有计略,屡效忠勤。太宗践阼,除渤海太守,吏人乐之。赐爵武遂子。转平原镇将,得将士心。卒,谥曰灵公。子受洛,袭,进爵武邑公,卒。子叱奴,武川镇将。

元粟

《魏书·辽西公传》:辽西公意烈弟勃,勃长子粟。世祖时,督诸军屯漠南。亮直,善驭众,抚恤将士,必与之同劳逸。征和龙,以功进封为王。薨,陪葬金陵。

元浑

《魏书·辽西公传》:粟弟浑,少善弓马,世祖嘉之。会有诸方使命,浑射兽三头,发皆中之,举坐咸以为善。及为宰官尚书,颇以骄纵为失,坐事免。徙长社,为人所害。子库汗,为羽林中郎将。

元题

《魏书·上谷公传》:上谷公纥罗子题,少以雄武知名,赐爵襄城公。从征中山,受诏徇下诸郡,抚慰新城,皆安化乐业。进爵为王。击慕容驎于义台,中流矢薨。帝以太医令阴光为视疗不尽术,伏法。

元婴文

《魏书·建德公传》:建德公婴文,神元皇帝之后也。少明辩,有决断,太宗器之。典出纳诏命,常执机要。世祖践阼,进爵建德公,镇辽西。卒。

元真乐

《魏书·高凉王传》:高凉王孤子斤,斤子真乐,频有战功,后袭祖封。太宗初,改封平阳王。薨。

元屈

《魏书·文安公传》:文安公泥子屈,袭爵。太宗时居门下,出纳诏命。性明敏,善奏事,每合上旨。赐爵元城侯,加功劳将军,与南平公长孙嵩、白马侯崔元伯等并决狱讼。太宗东巡,命屈行右丞相,山阳侯奚斤行左丞相,命掌军国,甚有声誉。后吐京与离石等叛。屈督会稽公刘洁、永安侯魏勤捍之。勤没于陈,洁坠马,被执。太宗以屈没失二将,欲斩之。时并州刺史元六头荒淫怠事,乃赦屈令摄州事。屈纵酒,颇废政事,太宗积其前后失,槛车徵还,斩于市。

元磨浑

《魏书·文安公传》:文安公泥子屈,屈子磨浑,少为太宗所知。元绍之逆也,太宗潜隐于外,磨浑与叔孙俊诈云太宗所在。绍使帐下二人随磨浑往,规为逆。磨浑既得出,便缚帐下诣太宗斩之。太宗得磨浑,大喜,因为羽翼。以勋赐爵长沙公,拜尚书,出为定州刺史。卒。

元丕

《魏书·乐平王传》:乐平王丕,少有才干,为世所称。太宗以丕长,爱其器度,特优异之。泰常七年封,拜车骑大将军。后督河西、高平诸军讨南秦王杨难当,军至略阳,禁令齐肃,所过无私,百姓争致牛酒。难当欋,还仇池。而诸将议曰:若不诛豪帅,军还之后,必聚而为寇;又以大众远出,不有所掠,则无以充军实,赏将士。将从之。时中书侍郎高允参丕军事,谏曰:今若诛之,是伤其向化之心,恐大军一还,为乱必速。丕以为然,于是绥怀初附,秋毫无犯。初,冯弘之奔高丽,世祖诏遣送之。高丽不遣。世祖怒,将讨之。丕上疏,以为和龙新定,宜优复之,使广修农殖,以饶军实,然后进图,可一举而灭。帝纳之,乃止。后坐刘洁事,以忧薨。谥曰戾王。子拔,袭爵。后坐事赐死,国除。

元弥

《魏书·安定王传》:安定王弥,泰常七年封。太宗讨滑台,留守京师。薨,谥殇王。无子,国除。

元范

《魏书·乐安王传》:乐安王范,泰常七年封。雅性沉厚,宽和仁恕。世祖以长安形胜之地,非范莫可任者,乃拜范都督五州诸军事、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长安镇都大将,高选才能,以为僚佐。范谦恭惠下,推心抚纳,百姓称之。时秦土新罹寇贼,流亡者相继,范请崇易简之治,帝纳之。于是遂宽徭,与人休息。后刘洁之谋,范闻而不告。事发,因疾暴薨。

元健

《魏书·永昌王传》:永昌王健,泰常七年封。健姿貌魁壮,善弓马,达兵法,所在征战,常有大功。才艺比陈留桓王,而智略过之。从世祖破赫连昌,遂西略至木根山。讨和龙,健别攻拔建德。后平白龙馀党于西河。世祖袭蠕蠕,越涿邪山。车驾还,诏健殿后。蠕蠕万骑追之,健与数十骑击之,矢不虚发,所中皆应弦而毙,遂退。威震漠北。寻从平凉州,健功居多。又讨破秃发保周,自杀,传首京师;复降沮渠无讳。无疾薨,谥曰庄王。

元崇

《魏书·建宁王传》:建宁王崇,泰常七年封,拜辅国将军。从讨北寇有功。高祖时,封崇子丽济南王。后与京兆王杜元宝谋逆,父子并赐死。

元俊

《魏书·新兴王传》:新兴王俊,泰常七年封,拜镇东大将军。少善骑射,多才艺。坐法,削爵为公。俊好酒色,多越法度。又以母先遇罪死,而己被贬削,恒怀怨望,颇有悖心。后事发,赐死,国除。

元他

《魏书·阳平王传》:阳平王熙长子他,袭封。身长八尺,美姿貌,性谨厚,武艺过人。从世祖讨山胡白龙于西河,屠其城,别破馀党,斩首数千级。改封临淮王,拜镇东将军。寻改封淮南王,除使持节、都督豫洛河南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虎牢。威名甚著。后与武昌王提率并州诸军讨曹仆浑于河西,平之。拜使持节、前锋大将军、都督诸军事,北讨蠕蠕,破之,运军储于比干城。刘义隆遣将寇边,他从征于悬瓠,破之。拜使持节、都督雍秦二州诸军事、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镇长安。义隆寇南鄙,以他威信素著,复为虎牢镇都大将。高宗时,转使持节、都督凉州诸军事、镇西大将军。高祖初,入为中都大官,拜侍中,转征西大将军,迁司徒。赐安车几杖,入朝不趋。太和十二年薨,年七十三。追赠平东大将军、定州牧,谥曰靖王。世子吐万,早卒,赠冠军、并州刺史、晋阳顺侯。子显,袭祖爵。薨,谥曰僖王。

元浑

《魏书·广平王传》:广平王连无子世祖,以阳平王熙之第二子浑为南平王,以继连后,加平西将军。浑好弓马,射鸟,辄历飞而杀之,时皆叹异焉。世祖尝命左右分射,胜者中的,筹满,诏浑解之,三发皆中,世祖大悦。器其艺能,常引侍左右,赐马百匹,僮仆数十人。后拜假节、都督平州诸军事、领护东裔校尉、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平州刺史,镇和龙。在州绥导有方,民裔悦之。徙凉州镇将、都督西戎诸军事、领护西域校尉,赐御马二匹。临镇清慎,恩著凉土。更满还京,父老皆涕泣追送,若违所亲。太和十一年,从驾巡方山,道薨。

元比陵

《魏书·阳平王传》:浑弟比陵,太延五年为司空,赐爵牂牱公。除安远将军、怀荒镇大将。卒。

元提

《魏书·河南王传》:河南王曜长子提,骁烈有父风。世祖时,袭爵,改封颍川王。迎昭仪于塞北,时年十六,有夙成之量,殊域敬焉。后改封武昌。拜使持节、镇东大将军、平原镇都大将。在任十年,大著威名。后与淮南王他讨平吐京叛寇,迁使持节、车骑大将军、统万镇都大将,赐马百匹,羊千口,甚见宠待。大安元年薨,年四十七,谥曰成。

元根

《魏书·京兆王传》:京兆王黎子根,袭,改封江阳王,加平北将军。薨,无子,显祖以南平王霄第二子继为根后。

元祯

《魏书·秦明王传》:秦明王翰子仪,仪子干,干子祯,通解诸方之语,便骑射。世祖时,为司卫监。从征蠕蠕,忽遇贼别部,多少不敌,祯乃就山解鞍放马,以示有伏。贼果疑而避之。高祖初,赐爵沛郡公。后拜南豫州刺史。太湖山蛮时时钞掠,前后守牧多羁縻而已。祯乃设画,召新蔡、襄城蛮魁三十馀人,祯盛武装,于州西为置酒,使之观射。先选左右能射者二十馀人,祯自发数箭皆中,然后命左右以次而射,并中。先出一囚犯死罪者,使服军衣,亦参射限。命射不中,祯即责而斩之。蛮魁等伏伎畏威,相视股慄。又预教左右取死囚十人,皆著蛮衣,云是钞贼。祯乃临坐,伪举目瞻天,微有风动,祯谓蛮曰:风气少暴,似有钞贼入境,不过十人,当在西南五十里许。即命骑追掩,果缚送十人。祯告诸蛮曰:尔乡里作贼如此,合死以不。蛮等皆叩头曰:合万死。祯即斩之。乃遣蛮还,并加慰谕。诸蛮大服,自是境无暴掠。淮南之人相率投附者三千馀家,置之城东汝水之侧,名曰归义坊。初,豫州城豪胡丘生数与外交通。及祯为刺史,丘生尝有犯,怀恨图为不轨,诈以婚进城人告云:刺史欲迁城中大家,送之向代。共谋翻城。城人石道起以事密告祯,速掩丘生并诸预谋者。祯曰:吾不负人,人何以叛。但丘生诳误。若即收掩,众必大惧。吾静以待之,不久自当悔服。语未讫,而城中三百人自缚诣州门,陈丘生谲诳之罪。丘生单骑逃走。祯恕而不问。后徵为都牧尚书。薨,赠侍中、仪同三司,谥简公。有八子。

元可悉陵

《魏书·常山王传》:常山王遵子素,素长子可悉陵,年十七,从世祖猎,遇一猛虎,陵遂空手搏之以献。世祖曰:汝才力绝人,当为国立事,勿如此也。即拜内行阿干。又从平凉州。沮渠茂虔令一骁将与陵相击,两槊皆折。陵抽箭射之,坠马。陵恐其救至,未及拔剑,以刀子戾其颈,使身首异处。世祖壮之,即日拜都幢将,封暨阳子。卒于中军都将。弟陪斤,袭爵,坐事国除。

元忠

《魏书·常山王传》:陪斤弟忠,字仙德。少沈厚,以忠谨闻。高祖时,累迁右仆射,赐爵城阳公,加侍中、镇西将军。有翼赞之勤,百寮咸敬之。太和四年,病笃辞退,养疾于高柳。舆驾亲送都门之外。卒。谥曰宣,命有司为立碑铭。有十七子。

元德

《魏书·常山王传》:忠弟德,封河间公。卒于镇南将军,赠曹州刺史。

元库汗

《魏书·辽西公传》:辽西公意烈弟勃,勃子浑,浑子库汗,为羽林中郎将。从北巡,有兔起乘舆前,命库汗射之,应弦而毙。世祖悦,赐一金兔以旌其能。高宗起恭宗庙,赐爵阳丰侯。显祖即位,复造高宗庙,拜殿中给事,进爵为公。库汗明于断决,每奉使察行州镇,折狱以情,所历皆称之。秦州父老诣阙乞库汗为刺史者前后千馀人,朝廷许之。未及遣,遇病卒。子古辰袭。

元悉

《魏书·上谷公传》:上谷公纥罗子题,题子悉,降爵为襄阳公。卒,赠襄城王。

元陆

《魏书·真定侯传》:真定侯陆,神元皇帝之后也。世祖时,以武功颇蒙恩遇,拜散骑常侍,赐爵真定侯。卒。

元礼

《魏书·高凉王传》:高凉王孤子斤,斤子真乐,真乐子礼,袭本爵高凉王。薨,谥懿王。

元陵

《魏书·高凉王传》:礼弟陵,世祖赐爵襄邑男。进爵为子。卒。

元石

《魏书·司徒石传》:司徒石,平文帝之元孙也。忠勇有胆略,尤善骑射。从世祖南讨,至瓜步。位尚书令,雍州刺史。历比部侍郎、华州刺史,累迁征南大将军。卒,赠司徒公。

元大头

《魏书·淮陵侯传》:淮陵侯大头,烈帝之曾孙也。善骑射,擢为内三郎。从世祖有战功,赐爵。高宗初,封淮陵。性谨密,帝甚重之。位宁北将军,迁右将军。卒,赠高平公,谥曰烈。

元齐

《魏书·河间公传》:河间公齐,烈帝之元孙也。少雄杰魁岸,世祖爱其勇壮,引侍左右。从征赫连昌,世祖马蹶,贼众逼帝,齐以身蔽捍,决死击贼,贼乃退,世祖得上马。是日,微齐,世祖几至危殆。世祖以微服入其城,齐固谏,不许,乃与数人从世祖入。城内既觉,诸门悉闭。世祖及齐等因入其宫中,得妇人裙,系之槊上,世祖乘而上,因此得拔,齐有力焉。赐爵浮阳侯。从征和龙,以功拜尚书,进爵为公。后与新兴王俊讨秃发保周,坐事免官爵。刘义隆将裴方明陷仇池。复赐爵河间公,与武都王杨保宗对镇骆谷。时保宗弟文德说保宗闭险自固,有期矣,秦州主簿边因知之,密告齐。齐晨诣保宗,呼曰:古弼至,欲宣诏。保宗出,齐叱左右扶保宗上马,驰驿送台。诸氐遂推文德为主,求援于刘义隆。义隆遣将房亮之、苻昭、啖龙等率众助文德。齐击斩杀龙,擒亮之。氐遂平。以功拜内都大官。卒,谥曰敬。

元洪超

《魏书·辽西公传》:辽西公意烈子拔干,拔干子受洛,受洛子叱奴,叱奴子洪超,颇有学涉。大乘贼乱之后,诏洪超持节兼黄门侍郎绥慰冀部。还,上言:冀土宽广,界去州六七百里,负海险远,宜分置一州,镇遏海曲。朝议从之,后遂立沧州。卒于北军将、光禄大夫。

元伏罗

《魏书·晋王传》:晋王伏罗,真君三年封,加车骑大将军。后督高平、凉州诸军讨吐谷浑慕利延。军至乐都,谓诸将曰:若从正道,恐军声先振,必当远遁。若潜军出其非意,此邓艾擒蜀之计也。诸将咸难之。伏罗曰:夫将军,制胜万里,择利,专之可也。遂间道行。至大母桥,慕利延众惊奔白兰,慕利延子拾寅走阿曲,斩首五千馀级,降其一万馀落。八年薨。无子,国除。

元翰

《魏书·东平王传》:东平王翰,真君三年封秦王,拜侍中、中军大将军,参典都曹事。忠贞雅正,百僚惮之。太傅高允以翰年少,作《诸侯箴》以遗之,翰览之大悦。后镇枹䍐,以信惠抚众,羌戎敬服。改封东平王。世祖崩,诸大臣等议欲立翰,而中常侍宗爱与翰不协,矫太后令立南安王余,遂杀翰。

元谭

《魏书·临淮王传》:临淮王谭,真君三年封燕王,拜侍中,参都曹事。后改封临淮王。世祖南讨,授中军大将军。先是,刘义隆以邹山险固,有荣胡家,乃积粮为守禦之备。谭率众攻之,获米三十万以供军储。义隆恃淮之阻,素不设备。谭造筏数十,潜军而济。贼众惊溃,遂斩其将胡崇,贼首万馀级。薨,谥宣王。

元建闾

《魏书·广阳王传》:广阳王建闾,真君三年封楚王,后改封广阳王。薨,谥曰简王。子石侯,袭。薨,谥曰哀王。子遗兴,袭。薨,谥曰定王。无子。

元余

《魏书·南安王传》:南安王余,真君三年封吴王,后改封南安王。世祖暴崩,中常侍宗爱矫皇太后令,迎余而立之,然后发丧。大赦,改年为永平。余自以非次而立,厚赏群下,取悦于众。为长夜之饮,声乐不绝,旬月之间,帑藏空罄。尤好弋猎,出游无度。边方告难,余不恤之,百姓愤惋,而余晏如也。宗爱权恣日甚,内外惮之。余疑爱将谋变,夺其权。爱怒,因余祭庙,夜杀余。高宗葬以王礼,谥曰隐。

元良

《魏书·乐安王传》:乐安王范长子良。世祖未有子,尝曰:兄弟之子犹子也。亲抚养之。长而壮勇多知,常参军国大计。高宗时,袭王。拜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为内都大官。薨,谥曰简王。

元仁

《魏书·永昌王传》:永昌王健子仁,袭。仁亦骁勇,有父风,世祖奇之。后与濮阳王闾若文谋为不轨,发觉,赐死,国除。

元笃

《魏书·阳平王传》:阳平王熙子他,他子笃,字阿成。太子右率、北中郎将、抚冥镇将、光禄卿。出除平北将军、幽州刺史。卒,谥曰贞。长子浩,字洪达。太尉长史。

元天琚

《魏书·阳平王传》:阳平王熙子比陵,比陵子天琚,袭。高祖时征卤将军、青州刺史。从驾南征,拜后将军,寻降公为侯,除西中郎将。世祖时,征卤将军、夏州刺史。卒,赠本将军、济州刺史。子延伯袭。卒。

元平原

《魏书·河南王传》:河南王曜子提,提长子平原,袭爵。忠果有智略。显祖时,蠕蠕犯塞,从驾击之,平原战功居多。拜假节、都督齐兖二州诸军事、镇南将军、齐州刺史。善于怀抚,边民归附者千有馀家。高祖时,妖贼司马小君,自称晋后,聚党三千馀人,屯聚平陵,号年圣君。攻破郡县,杀害长吏。平原身自讨击,杀七人,擒小君,送京师斩之。又有妖人刘举,自称天子,扇惑百姓。复讨斩之。时岁谷不登,齐民饥馑,平原以私米三千馀斛为粥,以全民命。北州戍卒一千馀人,还者皆给路粮。百姓咸称咏之。州民韩凝之等千馀人,诣阙颂之,高祖览而嘉叹。及还京师,每岁率诸军屯于漠南,以备蠕蠕。迁都督雍秦梁益四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开府、雍州刺史,镇长安。太和十一年薨。赠以本官,加羽葆、鼓吹,谥曰简王。有五子,长子和为沙门,舍其子显,以爵让其次弟鉴。鉴固辞。诏许鉴身终之后,令显袭爵,鉴乃受之。

元霄

《魏书·广平王传》:广平王连无子,以浑继。浑薨,子飞龙,袭,后赐名霄。身长九尺,腰带十围,容貌魁伟。雅有风则,贞白卓然,好直言正谏,朝臣惮之。高祖特垂钦重,除宗正卿、右光禄大夫。诏曰:自今奏事,诸臣相称可云姓名,惟南平王一人可直言其封。迁左光禄大夫。太和十七年薨。赐朝服一具、衣一袭、东园第一秘器、绢千匹。高祖缌衰临霄丧,哀恸左右,宴不举乐。赠卫将军、定州刺史,赐帛五百匹。谥曰安王。子纂,袭。

元新成

《魏书·阳平王传》:阳平王新成,太安三年封,拜征西大将军。后为内都大官。薨,谥曰幽。

元子推

《魏书·京兆王传》:京兆王子推,太安五年封。位侍中、征南大将军、长安镇都大将。子推性沈雅,善于绥接,秦雍之人,服其威惠。入为中都大官,察狱有称。显祖将禅位于子推,以大臣固谏,乃传高祖。高祖即位,拜侍中、本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未至,道薨。

元小新成

《魏书·济阴王传》:济阴王小新成,和平二年封。颇有武略。厍莫奚侵扰,诏新成率众讨之。新成乃多为毒酒,贼既渐逼,便弃营而去。贼至,喜而竞饮,聊无所备。遂简轻骑,因醉纵击,俘馘甚多。后位外都大官。薨,赠大将军,谥曰惠公。

元万寿

《魏书·乐良王传》:乐良王万寿,和平三年封,拜征东大将军,镇和龙。性贪暴,徵还,道忧薨。谥曰厉王。子康王乐平,袭。薨。子长命,袭。坐杀人赐死,国除。

元天赐

《魏书·汝阴王传》:汝阴王天赐,和平三年封,拜镇南大将军、虎牢镇都大将。后为内都大官。高祖初,殿中尚书胡莫寒简西部敕勒豪富兼丁者为殿中武士,而大纳财货,简选不平。众怒,杀莫寒及高平假镇将奚陵,于是诸部敕勒悉叛。诏天赐与给事中罗云督诸军讨之。前锋敕勒诈降,云信之。副将元伏曰:敕勒色动,恐将有变,今不设备,将何所图。云不从。敕勒轻骑数千袭杀云,天赐仅得自全。后除征北大将军、护匈奴中郎将。累迁怀朔镇大将。坐贪残,恕死,削除官爵。卒,高祖哭于思政观,赠本爵,葬从王礼,谥曰灵王。

元洛侯

《魏书·广平王传》:广平王洛侯,和平二年封。薨,谥曰殇。无子,后以阳平幽王第五子匡后之。

元云

《魏书·任城王传》:任城王云,年五岁,恭宗崩,号哭不绝声。世祖闻之而呼,抱之泣曰:汝何知而有成人之意也。和平五年封,拜使持节、侍中、征东大将军、和龙镇都大将。显祖时,拜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都坐大官,听理民讼,甚收时誉。延兴中,显祖集群寮,欲禅位于京兆王子推。王公卿士,莫敢先言。云进曰:天下是祖宗之天下,而陛下辄改神器,上乖七庙之灵,下长奸乱之道,此是祸福所由,愿深思慎之。于是传位于高祖。后蠕蠕犯塞,云为中军大都督,从显祖讨之。后仇池氐反,以云为征西大将军讨平之。除都督徐兖二州缘淮诸军事、征东大将军、开府、徐州刺史。复拜侍中、中都大官。出为冀州刺史,仍本将军。云留心政事,甚得下情。高祖嘉之,迁使持节、都督陕西诸军事、征南大将军、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云廉谨自修,留心庶狱,挫抑豪彊,群盗息止,州民颂之者千有馀人。太和五年,薨于州,谥曰康。陪葬云中之金陵。

元桢

《魏书·南安王传》:南安王桢,皇兴二年封,加征南大将军、中都大官,寻迁内都大官。高祖即位,除凉州镇都大将。寻以绥抚有能,加都督西戎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领护西域校尉、仪同三司、凉州刺史。徵为内都大官,出为使持节、侍中、本将军、开府、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桢性忠谨,事母以孝闻,赐帛千匹以褒之。徵赴讲武,高祖引见于皇信堂,戒之,桢不能遵奉,聚敛肆情,乃削除封爵,以庶人归第,禁锢终身。后高祖南伐,桢从至洛,及议迁都,首从大计,高祖甚悦。复封南安王,出为镇北大将军、相州刺史。疽发背,薨。谥曰惠。及恒州刺史穆泰谋反,桢知而不告,虽薨,犹追夺爵封,国除。有五子。

元长寿

《魏书·城阳王传》:城阳王长寿,皇兴二年封,拜征西大将军、外都大官。出为沃野镇都大将。性敏慧,善抚接,在镇甚有威名。延兴五年薨,谥康王。

元太洛

《魏书·章武王传》:章武王太洛,皇兴二年薨。追赠征北大将军、章武郡王,谥曰敬。无子。高祖初,以南安惠王第二子彬为后。

元胡儿

《魏书·乐陵王传》:乐陵王胡儿,和平四年薨。追封乐陵王,赠征北大将军,谥曰康。

元休

《魏书·安定王传》:安定王休,皇兴二年封,拜征南大将军、外都大官。休少而聪慧,治断有称。高祖初,厍莫奚寇边,以休为使持节、侍中、都督诸军事、征东大将军、仪同三司、和龙镇将。休抚防有方,贼乃款附。入为中都大官。蠕蠕犯塞,出为使持节、征北大将军、抚冥镇大将。休身先将士,击贼退之。入为内都大官,迁太傅。及开建五等,食邑二千户。车驾南伐,领大司马。定都洛邑,休从驾幸邺。命休率从驾文武,迎家于平城。高祖亲饯休于漳水之北。十八年,薨,谥曰靖王。世宗世,配飨庙庭。长子安,幼年早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