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伟大的失败和失败的伟大

 氧气是个地铁 2022-06-16 发布于广东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

有些事情的成功率基本等于零,因为超出自己的能力范畴内,但又有资本可以达到参加的门槛,并且结果并没有注定,于是能启动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态会怎样呢?由于失败是大概率甚至注定的事件,所以如果强行要求成功只会特别激进,是不积极的心态。可直接放弃的话,也不合适,因为很多事情都不只是结果成功,在过程中觉醒的部分意识同样有利于个体在未来应付同款问题,或者进行自我升华。

如果这个过程能够达到这种效果,那就是“伟大的失败”。这里的伟大有不同的定义,首先是自定义,即自我的伟大。如果是这个定位,那么要求就比较小,只需要让人生更有价值就算达标。这种“伟大”必须真诚,旨在自我提升,并且能够真正受益,否则算不上“伟大”,只剩下失败。

伟大的失败要结合起来看,同时跟自我感觉有关。如果对外界和旁观者而言,配得上“伟大”的失败,可当事人拒绝接受,因为他们的心态更开放或者实力允许有光明的未来,那么别人看来的伟大失败,在他们眼中只剩下失败的伟大了。

失败的伟大对于能成功的人来说,更注重的是伟大,他们对失败的抗拒来自其本意是成功的反义词。这种感觉对于当事人来说属于积极还是悲观,关键取决于我们更接近哪个方向。如果对这个使命的预测是容易失败,那么我们就会更注重伟大这回事,失败的伟大,仍然属于伟大的范围,只是半成品乃至起点或者一种假设的基础,都可以提供非常庞大的力量,以及有机会被改造成为其他成功的导火索。

对成功的追求永远要保持战略自负战术自卑的态度,哪怕失败,都要伟大地去失败。这里能适应的不仅局限于某个任务,而是人生中任何计划和工程。不过这种心态也要科学,伟大的失败讲究的就是艺术性,太简单粗暴地想要兑现这样的心态,从而没有任何规划就展开行动。这样的失败算不上伟大的失败,因为缺乏参考的素材,也不会在这个过程中产出穷人版成就感。

一切操作都是为了成功,伟大的失败和失败的伟大,属于不成功的成功。失败一旦伟大,就跟成功差不多。不是所有的失败,都没有价值。我们的资本和能力在某项工程需要匹配的强度上受限,尽量失败地伟大就是最现实的兑现方式。想要伟大地失败并不容易,哪怕最肤浅的“伟大”,都需要激活一种历史的宏观,不简单。

伟大的失败和失败的伟大,一定程度上能够相互转换。有个经济学概念叫:边际递减效应。失败再伟大,也存在有效期。如果大背景属于入侵现实的差劲,那么再强大的精神属性都不会太持久,必须靠成功来弥补。对“伟大的失败”和“失败的伟大”的解读,是有负担的。个体必须确保生活保持动态平衡,才有多余的力量进行相关缓冲,否则巨大的压力会限制这两件事的真正效果。只不过面对永远不会成功的工程,追求伟大的失败,已经是极限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