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是“小说”,英文大不同 | 哈哈呆呆 ·早茶夜读

 早茶夜读 2022-06-16 发布于北京

 

第1075夜

文  | 哈哈呆呆

近来读了不少讲西方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作品,其中少不了从外文翻译过来的文献。对照原文阅读,我才发现中文里的“小说”,原文可能会对应着好几个单词。

今天就来简单地和大家辨析几种常见的“小说”,希望能在大家阅读西方文论时有所助益。

1

Novel

对应“小说”,英文里最常见的词是Novel。我们背单词时,多会把小说直接记成这个单词。Novel源于意大利语的Novella,字面意思是“小巧新颖之物”,和中文“小说”的内涵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英文里Novelty的意思是创新,从词源上也迎刃而解。

Novella的原意,是一种用散文体书写的小故事。这里要辨析一下,散文体(prose)并不是我们日常说的散文,而是和韵文(verse)相对的一种形式。最重要的韵文是诗体,想一想荷马史诗和弥尔顿的长篇叙事诗《失乐园》,如果你读过原文或忠实于原著的中译本,一定会意识到韵文和我们熟悉的散文体的差异。

图为1931年印制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内页,可以留心其中的韵脚

回到Novella,这种由小故事组成的故事集在14世纪的意大利非常流行,最著名的是薄伽丘的《十日谈》。这本书很像一本中世纪版的《一千零一夜》,讲的是1348年佛罗伦萨瘟疫大流行时,十个年轻男女在一所别墅避难,为了消磨时光,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总共十天讲了一百个故事,其中不少都取材于历史事件和中世纪传奇(roman)。我们可以通过《十日谈》,大致了解Novella的最初形态,直至如今,这个词还可以用来表示那些散文体的、虚构的、中等篇幅的文学,大体可以译成“中篇小说”,比如康拉德《黑暗的心》、托马斯·曼《魂断威尼斯》这种长度的小说作品。

2

Roman/Romance

既然讲到传奇,就不得不提Roman这个词。它在英语语境下多指传奇文学,而在大多数欧洲语言里,比如法语中,就是用这个词来表示小说。

Roman一词源于中世纪的传奇,有些文章里也翻译成“传奇”或“传奇故事”。最典型的传奇是骑士传奇,这类作品的故事结构通常是高度程式化的:骑士一路披荆斩棘,战胜恶人,最终赢得心上人。在这一点上,当今的好莱坞故事可以说是继承了精髓。

骑士文学的顶峰,是我们都很熟悉的《堂吉诃德》。读过《堂吉诃德》的朋友会记得,这部作品里有不少大战恶敌、勇士救美的桥段(虽然大多是堂吉诃德臆想出来的),也有一些杂糅进去、和主线内容不够和谐的小故事,但它在继承骑士文学主题的同时,却走上了传奇的反面。因为在《堂吉诃德》里,我们看到了塞万提斯反套路、反程式化的尝试,看到了他对“真相是什么”、“真实与虚构的差别”、“语言的边界”等一系列哲学命题的质询(inquiry)。从这部作品开始,读者开始真正学会阅读一部虚构作品(Fiction),正因为如此,《堂吉诃德》也被誉为现代小说(Modern Novel)当之无愧的开山鼻祖。

堂吉诃德插图(多雷插画)

Roman还有一个衍生词叫Romance(罗曼史),二者经常会被弄混。后者在英语世界,多指关注男女情爱的浪漫小说。这类小说大多也有一套模式:故事的男女主人公通常要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最具代表性的早期Romance,当属简·奥斯丁的众多作品,像《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这些如今已被视为英美文学的经典之作。而在当下的英美文学书架上,被归入Romance一类的,仍是面向大众的浪漫爱情小说,两者地位不可等而视之,需要予以甄别。

3

Fiction

另一个时常和Novel混用的单词,是Fiction,在和书有关的地方(比如图书馆书架上,比如亚马逊的购物菜单),Fiction指的就是虚构文学,在我们日常理解中,它和小说基本上是同义词。

更严谨地定义,无论散文体(prose)还是诗体(verse),只要内容是虚构的,描述的是不是真实世界发生的叙事文学类作品,都可以叫作Fiction。它的反义词,是当下非常流行的非虚构(Non-Fiction)。当然,非虚构同样属于叙事文学的范畴,比如新闻纪实类文学,传记文学,历史小说等等。专业的历史类书籍虽然也是non-fictional,但大多数不会放在Non-Fiction栏目下面。

还有一个有趣的分类。按照我们朴素的理解,虚构小说是小说的一部分,自然属于文学(Literature)的一个子类。然而,在英国许多图书馆里,既有Literature(文学类)的书架,又有Fiction(虚构类)的书架,前者多放置经典作品、专业文学书籍,后者则是通俗读物、畅销小说,两者泾渭分明。

亚里士多德《诗学》

想要理解这一点,就不得不说到文学的定义。狭义的(西方)文学,在19世纪之前,一直深受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影响。对亚里士多德来说,诗学(可以近似理解为我们现在说的严肃文学),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叙事史诗,以荷马史诗为代表,二是戏剧这种体裁,最有名的是古希腊的悲喜剧。像一些抒情体裁,比如抒情诗,根本不在诗学的研究之列。史诗和戏剧,直到古典主义时期(17世纪)前后,依旧是文学的主流。

到了19世纪,事情发生了变化。先是叙事和戏剧,越来越舍弃诗体(verse),接受散文形式(prose),而亚里士多德看不上的“抒情诗”,逐渐成为人们现在通常认为的诗歌(poem)。因此,对应于叙事、戏剧、抒情三大功能,文学的分类也逐渐成为:小说、戏剧、诗歌的三足鼎立。

另外,随着著名的作家投身小说创作,小说的地位也水涨船高。比如,歌德既有《浮士德》这样的长篇诗剧,也有《少年维特之烦恼》这类脍炙人口的小说;雨果早年创作了不少剧作,却靠一本《巴黎圣母院》一炮走红。正是在这种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小说,尤其是虚构小说才逐渐获得更主流的文学身份,进入主流文学的关注范围。

当然,即便到了如今,许多被称为Fiction的畅销小说仍因贴近大众、脍炙人口,被一些专业读者、高学士人群视为文学末流,但通过Fiction的地位发展简史,也可以看到文学本身的流变,这个话题不失为一个有意思的研究论题。

参考二手文献:

《文学术语词典(中英对照 第10版)》[美] M.H.艾布拉姆斯 北京大学出版社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184697/

《理论的幽灵:文学与常识》[法] 安托万·孔帕尼翁 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044681/

《发明小说的人:塞万提斯和他的时代》[美]威廉·埃金顿 著 中信出版社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408132/

本期编辑:白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