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喜欢的一句妙语是:假如我知道我会在哪里死去,我就永远不去那个地方。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习惯正向思考,但假如你试着用逆向思维来看问题,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昨天晚上,我花了半个小时,彻底断舍离一遍我所关注的公众号。之所以清理,就是因为关注太多了,而且很杂乱,这让我想看的时候,感觉无从下手。清理前,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最多保留20个,并且确保这20个,是我愿意每天都看,真正对我有价值的。在经过漫长的筛选之后,最终被我保留下来的,也是我舍不得取关的,有以下几种类型:1,文章内容很有深度,阅读能提升认知和思维的,值得读甚至值得反复阅读2,和读书相关的,主要是想了解更多好书,同时学习这一类文章的写法3,公众号运营上比我优秀的,我能够得着的,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比如选题、变现模式、标题等4,有价值的大号,篇篇10万+,可以学习这些文章的写法和框架那我同时也是一个作者,反过来看:被我保留下来的,就是我想努力成为的。如果“我”遇到“我”这样的读者,想成为被保留的那一个号,我要做到什么样呢?这20个号,就是我目前学习的榜样,他们给我提供的价值,也是我想给读者提供的价值。尽可能多地去分享有价值的内容,而且是满足多数用户群体的需求,比如:读书、成长、思维、认知等。在选择选题的时候,先问问自己,这个选题能够满足哪些人的需求,假如清楚了这一点,对于阅读量的判断,就会心中有数了。想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决定马上给自己的选题库,增加一栏,叫着:用户群体。通过断舍离公众号,到最后保留了20个,这是一次正向思维的行动,正常这件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我今天在写反思日记的时候,又从这20个被保留的公众号,得出我想把自己的公众号打造成什么样子,这就是逆向思维。沿着这个思路,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公众号的方向,以及做出了一个改善的行动。因为它不光能让我们在同一件事上的收获更多,也能够不断地锻炼我们的思维深度。我是(tata5294):方小小的成长笔记,专注个人成长和自媒体运营干货,十年不变。关注我,一起向上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