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模型——复杂系统 之 十一

 文明世界拼图 2022-06-16 发布于重庆

复杂度+

根据硅谷王川网文整理

101、复杂不是无序和杂乱

很多人好像把'复杂' (Complexity) 和'无序' (disorder) 这两个相反的概念等同了。

有序才能产生复杂。复杂才能提高能量效率。一个现实的例子是,比如一对合作伙伴,大家来自于不同的专业或家族,有不同的关系网,彼此的有机结合使得整体可以做(一个人做不了的)更多的事,赚(单打独斗而无法赚到的)更多的钱。遇到经济危机时仍然游刃有余。这种有机结合,只有在复杂密集的网络里才有大概率发生。

无序的系统,乱七八糟,很难有机连接,最后大家都死于能量匮乏或曰营养不良。

102、高复杂度轻松碾压低复杂度

1/ 复杂度提高的本质是吸取能量方式的多样化,和能量效率的提高。效率提高后会演生出新的稳定的结构,成为下一轮复杂度提高的基础。能量效率没有提高时,不能叫复杂,只能叫'杂乱'。

2/ 比如有一种叫做 microcoleus chthonoplastes 的蓝绿藻,有四种不同的化学通道可以从外界吸收能量。这样它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极强,即使某种资源暂时匮乏也不会饿死。

3/ 复杂度高了,一眼就可以看穿复杂程度低的系统的短板在哪里。因此很容易产生一种不屑的情绪。

4/ 比如互联网起来后,再看之前人们通讯和传递共享文件的方式,就会觉得非常落后。

5/ 移动互联网和视频会议普及,众多 saas 公司崛起后,再看以前很多生意人一年到头到处飞见客户,这种工作方式极为低效和落后。

6/ 但你在复杂度演化的过程中,是很难提前预测,系统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在哪个维度实现复杂度的提升和能量效率的飞跃的。

7/ 很多解释体系是一种事后诸葛亮的分析,没有充分承认和尊重'实际的演化有多种可能性'这样一个现实,我们只是因为某种随机性而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8/ 但只要保持这个方面的敏感度,通过近距离反复直接观察,一旦发现某个方向有大幅度的效率提高,可以提前比主流人群认识到并且抓住某个方向的机会。

复杂度的提高,可以轻松地翻来覆去碾压任何低复杂度的个人或组织的拼死的主观努力。永远关注复杂度的提高,而不要迷信任何现有成功者的经验体系。

再展开一下,如果某个公司和个人目前在市场上处于非常强势的垄断地位,观察者的直觉,通常会误以为他有超人的能力,无所不能,而在对其未来分析时放弃了对逻辑常识的基本尊重。但实际上如果技术的复杂度体系在新的维度涌现出进展,老的垄断者很快就会暴露出他在新的维度上的无力和平庸。

结构效率是属于系统整体的具有普遍性的,运营效率是属于个体的。结构效率永远会比运营效率高若干个数量级,大家最后完全是不同层面的东西。

复杂度高的系统,才能让你'大道至简'; 长期债券的收益率下降,债券本身的市值才能增加。但是人们很容易把这些概念搞混淆,幻想没有复杂的工具系统也能简化自己的生活,或者误以为债券的收益率越高越好,结果闹出不少笑话。

体量大是复杂度的一部分。但体量大而整体复杂度低的系统,最终会落败于复杂度高但体量暂时还小的系统。前者会因为自己暂时体量很大而愚蠢的自大。观察复杂度的几个侧面: 系统开放程度,系统内部节点连接密度,信息传递速度和带宽。开放系统会使各种创新的组合指数级别的上升,对于复杂度升级至关重要。

103、真知在学校学不到

现代教育的一大问题,是让人耗费很多精力在错误过时的尺度和格局上学了很多无关大局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能高效的让人赚更多钱或让自己更幸福。

但人们会因为自己在错误而激烈的竞争中排名较前,有别人喝彩,而错误的自鸣得意。

这种情况世界各地都有,程度不同而已。

这种荒谬现象的一个本质原因,是因为稀缺资源长期被少数人控制和调配,而这些人的思维模式永远无法跟上复杂系统的动态演变。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和央行对于信贷的产生和消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些人对于经济的认知,永远是落后于实际情况的。只有去中心化的流动性技术,才能最终真正激发世界经济的活力,促进资源的迅速有效配置。

大家都有这种模糊的抱怨,但实际操作上想要突破边界,很困难。因为周边接触的人,绝大多数思维框架平庸,从他们那里得不到新的启发,而只是不断拖后腿。所以试图突破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很容易被他们影响又拉回来。所以必须主动切断和这些思维守旧的人的联系。

104、能量效率高、信息效率高、复杂系统才是印钞机

金钱和资本可以抽象为'复杂度和能量效率最高'的系统的量化价值。凡是效率不再是最高的系统,都会迅速贬值。

如果你的技术生态系统可以源源不断催生出复杂度和能量效率在全世界最高的新技术,那么你就拥有事实上的印钞权。

阅读近代史时,常会疑惑为什么某个国家缺乏资本,某个国家资本充裕,最后才意识到本质上还是技术复杂度的演化产生代差,复杂度低的国家的东西没人要,自然就缺乏资本。

但如果纯粹看经济数字和资本负债表,不理解底层的技术架构本质,就会发现无法解释一些看似自相矛盾的现象。比如西班牙在南美弄了不少金银财宝,但最后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破产。而有的国家几十年来大手大脚不断印钞,看似债台高筑,但东西反而越来越便宜,且资本充裕。

凡是不从'能量效率,信息效率和系统复杂度'这个角度分析经济问题,都是隔靴搔痒和自欺欺人。

奢侈品是一种依附性的产业,它靠寄生在强者的生态里依附着强者的光环牟利,如果宿主倒塌它也马上现原形 //@JG梦:意大利创造了世界上很多让人趋之若鹜的奢侈品品牌,但大部分都经由资本被美国为主的其他国家公司收购管理。技术的复杂度和资本,感觉解释不了意大利这种现象。

105、内卷型与开放型

不管是交友还是寻找信息源,都会发现粗略有两类。

一类朋友的思维是内卷化的,'围堵型的',属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热寂说的狂热信徒。一交谈起来,就说这里不能做,那里不能做,这边过了一个线有风险,那边不能越雷池一步。资源很快要用尽,竞争太激烈,等等。和这些人多讲几句话,会很容易感到忧郁无力,未来异常灰暗。

另一类朋友或者信息源的特点是外扩型的,'开启型的',属于远离热力学平衡态的耗散结构理论的信徒。他会告诉你,虽然看起来有某种限制,但是这里可以开一道小门,从这道小门出去又可以开启新的 N 个小门,层层递进,未来不断指数倍地豁然开朗。每一次这种接触获得的启发,都能让人心情无比舒畅和对未来无比憧憬。

必须切断和第一类人或信息源的接触。

西方近代历史就是一个能量获取系统范式不断复杂化的过程,能量获取效率不断

每次范式转变,实际上都是不同的一批人。就像埃及从法老时代到现在,统治者先后由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马穆鲁克人,土耳其人,法国人,阿尔巴尼亚人,英国人等轮流坐庄,虽然金字塔还是那个金字塔

106、所在层级不同,思维框架不同

我们不可避免要犯的一个错误是,当系统自发演变复杂度升级的时候,还在用老的习惯的尺度的理论框架去分析解决问题,就会发现虽然很努力但总对不上劲。

心理学家可能在和个人打交道时驾轻就熟,但面对成百上千的群体行为现象时发现自己那套东西不管用,而对于百万人以上的国家其行为模式又有不同的框架。这种思维框架与系统规律的错位,反之也很常见。

这就好像决定夸克基本粒子行为的公认的'标准模型' (standard model ),和之上更大尺度的原子,分子,大分子,单细胞,多细胞等等,所需要理解分析使用的模型完全不一样。

而且理解分析你所在层面的事物,绝大多数时候,完全不需要理解更底层更微观的细节。心理学家不需要理解他的病人的生理解剖结构,面对群体现象时基本不用关注个体的脾气性格特点,投资者其实不需要关注公司内部的各种八卦等等 (只要这些微观现象都没有突破蔓延出其固有边界的话)。

但思考习惯形成了,要调整切换很困难。甚至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不同情况有巨大差别,需要调整思维框架。这种错位的顽固造就了多少黑色喜剧和悲剧。

所以建立自身系统性优势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在系统复杂度改变时,在多数人暂时不熟悉的尺度上开辟战场,这样一方面竞争很少,一方面即使来了他大多数时候也是用错误的理论框架和错误的工具在做无用功。

还有个例子是在 tiktok 上暴红的 nathan apodaca, 就是一个踩着滑板自拍的普通文艺青年,一个普通小视频出人意料地迅速获得三千万人关注,也标志着娱乐行业权力架构的迅速演变。

很多时候,个体会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和反对力量,很用力也无法解决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意识到原来反对力量是在更高的一个层面和尺度,如果能够站得更高看,就非常清楚,根本就不会在错误的地方白费力气。多读人物传记,能够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观察,常会有此顿悟,倍感欣喜。

社交媒体给传播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 titktok 相当于在 Facebook 文字图片的维度之上增加了一个短视频的维度。而未来肯定还会有新的传播维度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的涌现,让老的维度之上的垄断者突然自觉苍白无力。

竞争尺度变化后,互联网广告抢了传统媒体的生意而后者无可奈何,dex 抢了 cex的生意而后者现在暂时还嘴硬。未来可能是极少数超级程序员一个人的影响控制力可以顶几万人甚至十几万普通人。

自发对称性破缺。spontaneous symmetry breaking. 加了一个'自发',意味着无法计划,很难提前预测。//@汪爸刀刀:More is different. 不同规模、尺度,涌现出不同规律,这是诺奖得主安德森所说的对称残缺。然而,人有强烈的自我服务偏好,以自我为中心来看世界,卡在某个尺度。这种现象很常见,比如,个体的养育原则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不是同一个规模或尺度的问题,适用的理论框架也不同。

107、打仗最终拼的事后勤,技术创新最终拼的生态的复杂度

美国墨西哥 1846年战争的回忆录,关于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区别:

'Zachary Taylor 将军花了四个月才积累了足够的人和器材,继续进攻墨西哥军队。(来自德州的)志愿者蜂拥而至,但是他们太生了,毫无纪律。

Meade 将军把德州来的志愿部队,等同于'意大利的土匪,但是没有意大利人的礼仪'。这些从大南方来的人,以前习惯奴隶帮忙,自己不知道如何伐木打水。

'我害怕他们的伤亡率太高,因为他们对于如何照顾好自己完全无知。' 要把他们训练成熟非常费时。

Meade 将军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德州人和其他志愿者对 Taylor 将军大声抱怨,强烈要求被带领前进,抱怨他行动太慢了。他们说带这么多补给都是扯淡,他们从来不带货运马车那些东西。'

'话虽如此,但结果如何? 为什么德州人遇到敌军,打一个小时就会耗尽所有弹药,然后他们必须退出战斗,他们一退出,就把伤残者全部落在战场上。... 他们占了一个地方后,过几天就必须放弃,因为没有能力守住成果。'

'这不是我们的计划。我们进攻时,会有明确目的,我们有能力保持所有获得的优势,有能力照顾好沿途所有的自己人,有能力在弹药消耗完之前打几场战役。但是要做这些,必须要准备,而准备需要耗费时间,尤其是现在'

'Grant', by Jean Edward Smith

打仗最终拼的是后勤,技术创新最终比的是生态的复杂度。后勤发达,要什么资源马上唾手可得。生态系统复杂,要什么工具什么市场,都可以极低成本获得。外行一般只是看局部的热闹,因此始终不得其法 // 绝大部分创业者和交易员,其表现和极不专业的土匪没有什么差别。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完成从土匪到正规

108、事后诸葛亮,后视镜是无知的愚蠢行为

事后诸葛亮对于建立思维模型的破坏作用,在于它把历史演变过程中的'惊奇'因素给人工掩盖弱化了。

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所以我们会系统性低估科学发现或历史演变中的'惊奇'的重要性,觉得没什么了不起,觉得这不是'惊奇',都在掌控之中。

最后的结果是自己在现实中遇到'惊奇',往往没有重视,长期忽视其价值,机会走过身边也抓不住,危险来了也不跑。

所以我们应当有意识的培养一种对于不同信号的'惊奇'的心态,这是一种促进认知发展的良好心态。

读 'Rationality: from AI to zombies' by Eliezer Yudkowskyw 有感

事情一旦尘埃落定,一下子就简单了,马上能回想起与结果耦合的证据,逻辑似乎也那么清晰了,这就是叙述性谬误。实际上,基于现在的结果既不能简单总结出过去,也不能预测到远期未来,人类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渺小

这个错常犯,无人可免俗,因此要保持谦卑,预留犯错和惊奇空间。

比如说你现在知道希特勒是坏人了,就会把他出生以后所有的事情全部联系成一个连贯的逻辑,来解释他一直就是个恶贯满盈的大坏蛋。但实际上他 1933年上台时,老百姓可不是这么想的。一直到 1941年下半年,欧洲和美国主流认识都认为他能赢。

covid 是惊奇,covid 出来后油价大跌为负数是个惊奇,商业房地产和银行股突然损失惨重是个惊奇,之后股票反弹很多高科技股创新高也是惊奇。这种微妙复杂的逻辑,很容易在历史记录中丧失正确的 context, 让后人完全无法吸取教训。

如果和外界拥有丰富的连接之后,那么在未来注定发生的'惊奇'出现苗头后,就有能力调整认知,较早捕捉多数人还未理解的机会。

人脑工作的本质机理是迅速建立相关性来拟合对于未来的预测,这样可以节能。当这种拟合错误预测未来时,就可能灭亡或破产,同时一批新人恰好拟合正确于是开始冒头,直到下一次预测错误导致灭亡。能量信息效率高的系统,可以支持更复杂的模型,因此更反脆弱更能存活。

109、虚假的相关性

阅读和体验过足够多的历史,就会承认,很多简单规律的总结 (比如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什么,某个球队的胜负决定金融指数的涨跌,等等),尤其是经济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是属于虚假的相关性 ( spurious correlation ), 对于未来的预测能力几乎没有,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但因为你总是可以从历史的数据中事后提取某个非常简单的相关性,所以永远不缺来做 '过度拟合'的好事者。这种过度拟合,总是会有少数对于未来的某个预测说准了,然后吸引更多迷信者,直到有一天魔咒被打破,头脑简单的信徒被弄得倾家荡产。

社会科学领域属于复杂系统的范畴,没有简单的预测公式,大多数情况下必须保持对于多种不同可能性的准备,给自己留有充分的空间。

周一 pfizer 宣布新的疫苗后,量化基金世界发生了在统计数学模型的八个 sigma 的意外地震,一些基金损失惨重。

110、升维,提升自身复杂度,介入复杂度更高的系统

同一个技术和知识复杂度的人群之间的吵闹,争执和倾轧是低效的,把这种倾轧搞出精致的艺术更是可笑至极。

正确的做法是不断寻求并接入复杂度更高的生态系统,也不断提高自身的复杂度。这样,以前的那些吵闹和倾轧自然成为伪命题。

提高复杂度的捷径是积极主动寻找新的信息源,并且提高自身吸收信息的效率。多了一个维度的信息后,再回头看以前大惑不解的事情,无比清晰。但是很多没有或者拒绝吸收新信息的人,会非常顽固,充满戾气,和他们交流听到的都是回音壁里的噪音,只能切断联系 //@明七笑:用系统性来解决模块问题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