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国家画院的作品是什么样子?

 wsyqn 2022-06-17 发布于江苏

明朝是一个皇权禁锢,等级森严的时代,政府对于社会的监控严密至极,这是历朝历代都无法比拟的。同时它也是一个宦官当权最疯狂的朝代,几大著名的宦官都出在这个时代,王振,刘瑾,魏忠贤,锦衣卫,东厂,西厂,内厂....试想想在这种政治氛围之下,宫廷派的画匠们是以一种什么心情在创作呢,是束缚住自己的创造力以求得认可吗?然而明代这些画院及当时的画坛,其从风格和趣味上来看,并不保守,许多线描风格极其精致,同时开粗头乱服的率真之风,也是意笔最好的时代!

一起来认识这些画院画家们吧——

王绂,明初画家,字孟端,号友石生,别号九龙山人。永乐元年(1403年),王绂因善书被举荐进京,供事文渊阁,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

文章图片1

明 王绂 竹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文章图片2

明 王绂 乔柯竹石图54.7×27.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文章图片3

明 王绂 山亭文会图 219×87.6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边文进(约1356-约1428),字景昭,为明初重要的宫廷花鸟画家,活跃于永乐(1403-1424)到宣德(1426-1435)时期。画风延续北宋黄筌(约903-965)画派工笔重彩传统,并融合南宋院画风格。

文章图片4

明 边景昭 花竹聚禽图

上海博物馆

文章图片5

纵152.2厘米,横78.1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周文靖(?-1463以后)字叔理,号三山,明代宫廷画家。闽县(今福建福州)人(《无声诗史》《图绘宝鉴》作莆田人;《福建通志》作长乐人)。宣德(1426—1435)间以阴阳训术值仁智殿。御试《枯木寒鸦》第一,授大庾县典吏,历官鸿胪序班。子鼎,亦善画,袭锦衣卫镇抚。工山水,学夏圭、吴镇,堪配谢环。所作用笔细密遒劲,墨色苍润浑厚,构图新颖有致。人物、花卉、竹石、翎毛、楼阁、牛马等亦有佳趣。与戴进、谢环、李在、石锐等浙派画家齐名。

文章图片6

明 周文靖 丰年瑞雪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章图片7

明 周文靖 人物

佛利尔馆藏品

林良(1436-1487),明代画家。字以善,南海人。活跃于正统至弘治年间。因善画而被荐入宫廷,授工部营缮所丞,后任锦衣卫指挥、镇抚,值仁智殿。擅花鸟,题材也多为鹰、雁、鹤、鹭、孔雀、锦鸡以及苍松古木、寒塘芦荻等。有《灌木集禽图》、《双鹰图》、《松鹤图》等传世。

文章图片8

林良 雉鸡图轴

绢本设色 155×92.6cm

故宫博物院藏

文章图片9

明 林良 竹禽图轴 上博

吕纪(活动于1439-1505)明代画家,字廷振,号乐愚,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以花鸟画著称,初学边景昭工笔法,亦受林良水墨法影响,后临仿唐宋诸家名迹,遂自成一体

文章图片10

明 吕纪 残荷鹰鹭图
绢本设色 190×105.2cm
故宫博物院藏

文章图片11

吕纪 杏花孔雀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世昌,生卒年不详,明代画家。字时雍(又作畴雍),号历山,山东人。1486年与吴伟一同应召入宫

文章图片12

明 王世昌 俯瞰激流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章图片13

明 王世昌 高士访隐图 水墨设色

(日)私人藏

吴彬(1550—1643),字文中,又字文仲,别字质先,别称文中父、文中子。自号壶谷山樵、遵道生、织履生、一枝栖、枝隐生、枝隐居士、朱湖太生洞天居士、枝隐庵主、枝庵发僧、枝隐头陀、枝隐庵头陀和“金粟如来”等。兴化府莆田县(今福建莆田)黄石人。流寓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李在,生卒年不详,明代画家。字以政,莆田(今属福建)人。迁云南,后召入京。宣宗宣德(1426-1435)时与戴进、谢环等人同值仁智殿。工画山水,兼工人物。传世作品有《琴高乘鲤图》、《阔渚晴峰图》、《归去来兮图》等

文章图片18

明 李在 山庄高逸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章图片19

明 李在 琴高乘鲤图

上海博物馆藏

刘俊,明代画家。生卒年不详,字廷伟,擅山水,入能品,人物也佳。为宫廷画家。传世作品有《雪夜访普图》、《刘海戏蟾图》。

文章图片20

明 刘俊 雪夜访普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章图片21

明 刘俊 汉殿论功图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文章图片22

明 刘俊 刘海像 30X85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