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六难】 六难曰:脉有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何谓也? 然: 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 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 是阴阳虚实之意也。 译文: 六问: 脉象有阴盛阳虚,有阳盛阴虚,为什么这么说呢? 答: 浮取它,感到脉象减弱细小,沉取它,感到脉象充实洪大,因此叫做阴盛阳虚。沉取它,感到脉象减弱细小,浮取它,感到脉象充实洪大,因此叫做阳盛阴虚,这就是所说阴阳虚实的意思。 【难经·七难】 七难曰:经言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阳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阳之至,洪大而长;少阴之至,紧大而长;太阴之至,紧细而长;厥阴之至,沉短而紧。此六者,是平脉那?将病脉耶? 然:皆王脉也。 其气以何月,各王几日? 然:冬至之后,初得甲子少阳王,复得甲子阳明王,复得甲子太阳王,复得甲子少阴王,复得甲子太阴王,复得甲子厥阴王。王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此三阳三阴之王时日大要也。 译文: 七问:医经上说:少阳时令的脉搏,是忽大忽小,忽短忽长;阳明时令的脉搏,是浮大而短;太阳时令的脉搏,是洪大而长;少阴时令的脉搏,是细而长;太阴时令的脉搏,是紧细而又不足;厥阴时令的脉搏,是沉短而紧。这六种脉,是正常脉呢?还是病脉呢? 答:这些都是符合时令季节的旺脉。 问:它和时气的相应,是在哪些月,各旺多少天呢? 答:从冬至以后,遇到第一个甲子日,是少阳当旺的时期;再遇到第二个甲子日,是阳明当旺的时期;再遇到第三个甲子日,是太阳当旺的时期;再遇到第四个甲子日,是少阴当旺的时期;再遇到第五个甲子日,是太阴当旺的时期;再遇到第六个甲子日,是厥阴当旺的时期。每一个当旺的时期,各为六十天,六六三百六十天,就成为一年。这就是三阳三阴在一年中当旺十日的大概情况。 【难经·八难】 八难曰:寸口脉平而死者,何谓也? 然: 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 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 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 译文: 八问:寸部脉正常,患者确是死亡的,怎么解释呢? 答:所有十二经脉,都连属于生气的本原。所谓生气的本原,是指两肾之间的动气。这是五脏六腑的本原,十二经脉的根源,呼吸功能的关键,三焦气化的发源地,又可称之为防御病邪的一种功能。因此说,生气是人体的根本,如果根本萎弱,那么,茎和叶也就都枯槁了。寸部脉正常而患者却死亡的,就是因为生气已先绝于内的缘故。 【难经·九难】 九难曰:何以别知脏腑之病耶? 然:数者腑也,迟者脏也。数则为热,迟则为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 故以别知脏腑之病也。 译文: 九问:从脉象上怎么区别和晓得脏腑的疾病呢? 答: 数脉主腑病,迟脉主脏病。 数脉就有热证,迟脉就有寒证。许多出现阳脉的多见热证,许多出现阴脉的多见寒证。 因此可以区别脏腑的病变。 【难经·十难】 十难曰:一脉为十变者,何谓也? 然:五邪刚柔相逢之意也。假令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心脉微大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心脉微缓者,胃邪于小肠也;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心脉微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心脉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五脏各有刚柔邪,故令一脉辄变为十也。 译文: 十问:一脏的脉象而变为十种脉象,怎么解释呢? 答:这是五脏和五腑的病邪,相互乘袭传变的意思。 例如心脉弦象明显的,是肝脏的病邪侵犯心;心脉弦象轻微的,是胆腑的病邪侵犯小肠。心脉大象明显的,是心的病邪自犯心脏;心脉大象轻微的,是小肠的病邪自犯小肠。心脉缓象明显的,是脾脏的病邪侵犯心;心脉缓象轻微的,是胃腑的病邪侵犯小肠。心脉涩象明显的,是肺脏的病邪侵犯心;心脉涩象轻微的,是大肠病邪侵犯小肠。心脉沉象明显的,是肾脏的病邪侵犯心;心脉沉象轻微的,是膀胱的病邪侵犯小肠。 五脏各有脏腑之邪相互乘袭影响,所以使一脏的脉象,往往能变为十种脉象。 【难经·十三难】 十三难曰: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得相生之脉者,病即自己。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为之奈何? 然:五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假令色青,其脉当弦而急;色赤,其脉浮大而散;色黄,其脉中缓而大;色白,其脉浮涩而短;色黑,其脉沉濡而滑。此所谓五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也。脉数,尺之皮肤亦数;脉急,尺之皮肤亦急;脉缓,尺之皮肤亦缓;脉涩,尺之皮肤亦涩;脉滑,尺之皮肤亦滑。五脏各有声、色、臭、味,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其不应者病也。假令色青,其脉浮涩而短,若大而缓为相胜;浮大而散,若小而滑为相生也。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谓也。 译文: 十三问:医经上说:看到病人所呈现的面色,而得不到和它相应的脉象,反而得到相克的脉象,就会死亡;得到相生脉象的,病也就会自然痊愈。面色和脉象应当参合相应,酒精如何运用于诊察呢? 答:五脏的颜色,都能显现于面部,也应当和寸口的脉象、尺肤的色泽相适应。 例如病人面色青,他的脉象就应当弦而带急;面现赤色,他的脉象就应当浮大而带散;面现黄色,他的脉象就应当缓而带大;面现白色,他的脉象就应当浮涩而带短;面现黑色,他的脉象就应当沉软而带滑。这就是所说五脏和脉象应当参合相应的情况。脉象数的,尺部的皮肤也显现热象;脉象急的,尺部的皮肤也显现紧急;脉象缓的,尺部的皮肤也显现迟缓;脉象涩的,吃不得皮肤也显现涩滞;脉象滑的,尺部的皮肤也显现滑利。 五脏各有其所属的音、色、气、味,还应该和寸口脉象,尺肤的色泽相适应。如果相不适应的,就是有病了。假如面部发现青色,脉象涩而短,或是大而缓,都是相克的脉象;脉象浮大而散,或是小儿带滑,都是相生的脉象。 医经上说,在察色、按脉、诊尺肤三方面,只知道其一的是下工,能知其二的是中工,能知其三的是上工。上工医治十个病人中可治愈九个,中工治十个病人中可治愈七个,下工医治十个病人中只能治愈六个。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难经·十四难】译文 十四问:脉有至脉和损脉,这怎么讲呢? 答:损脉和至脉,是这样区别的;一呼脉跳动两次的,叫做平脉;一呼脉动三次的,叫做离经;一呼脉动四次的,叫做夺精;一呼脉动五次的,叫做困;一呼脉动六次的,叫做命绝;这些就是所说至脉的现象。什么叫损脉呢?一呼脉跳动一次的,叫做离经;两呼脉动一次的,叫做夺精;三呼脉动一次的,叫做困;四呼脉动一次的,叫做命绝;这些就是所说损脉的现象。至脉致病,是从下向上传变的;损脉致病,是从上向下传变的。 损脉的病证是什么样的呢? 答:一损是损害了肺所主的皮毛,表现为皮肤皱缩和毛发脱落; 二损是损害了心所主的血脉,表现为血脉虚衰不足,不能营养五脏六腑; 三损是损害了脾所主的肌肉,表现为肌肉消瘦,饮食精微不能润泽肌肤; 四损是损害了肝所主的筋,表现为筋弛缓,不能自动支持; 五损是损害了肾所主的骨,表现为骨软无力,不能起床。和这种情况相反的,就是至脉的病证。病从上向下传变,到了骨软无力不能起床的程度就是死症;病从下向上传变,到了皮肤皱缩,毛发脱落的程度,也将成为死证。 治损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答:损伤了肺脏,当补益肺气;损伤了心脏,当调和营卫;损伤了脾脏,当调节饮食,适宜寒温;损伤了肝脏,当用甘药和缓其中;损伤了肾脏,当补益精气。这就是治疗虚损的方法。 脉有一呼跳动两次,一吸跳动两次;有一呼跳动三次,一次跳动三次;有一呼跳动四次,有一吸跳动四次;有一呼跳动五次,有一吸跳动五次;有一呼跳动六次,有一吸跳动六次;另有一呼跳动一次,一吸跳动一次的;两呼跳动一次的,两吸跳动一次的;有一呼一吸不跳动的,脉的跳动情况像这些,怎样去辨别和了解它所发生的病证呢? 答:脉搏一呼跳动两次,一吸跳动两次,搏动的力量不大不小,是正常的脉象。一呼脉跳三次,一吸脉跳三次,是刚开始得病。若寸部脉大,尺部脉小,就会发生头痛目眩;若寸部脉小,尺部脉大,就会发生胸膈胀满,呼吸短促。一呼脉跳四次,一吸脉跳四次,是病势将要加重,如脉现洪大,会有烦躁满闷的苦楚;如脉现沉细的,会腹部疼痛;脉现滑象的,是伤于热邪,脉现涩象的,是受了雾露之邪。一呼脉跳五次,一吸脉跳五次,那是病人的病情相当严重,脉现沉细的,在夜里加重,脉现浮大的,在白天加重。如脉搏不大不小,虽然严重,还可以治疗,假使发现大小不一,那就难治了。一呼脉跳六次,一吸脉跳六次,是濒于死亡的脉象。如脉现沉细的,就会死在夜间,脉现浮大的,就会死于白天。一呼脉跳一次,叫做行尸,病人虽然还能行走,但仅是没有卧床不起,所以会这样,是由于气血都已不足的缘故。两呼脉跳一次,两吸脉跳一次,叫做无魂,这种无魂的病人,当走向死亡。 寸部有脉,尺部无脉,病人当呕吐,如不呕吐的话,会致死亡。寸部无脉,尺部有脉,病情虽然危险仍不致为害。所以这样,是因为病人有了尺脉,举个比喻说,就像树木有根一样,树上的枝叶,虽然显出枯萎,只要根部存在,还会再生长的。木有根本,就自然还有生气,所以知道不会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