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出生差点被扔掉的女孩,如今在美国当老师教汉语

 千面凡君 2022-09-09 发布于广东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07位真人故事

我叫阳琳,安徽巢湖人,现定居在美国,梦想是环游世界。

我出生时差点被重男轻女的奶奶扔掉,从小被家庭嫌弃,被同学欺负。

我在各种不公中学会了自我保护,一步步挣扎中积蓄力量,最终靠自己在美读研,还当了老师。

最幸运的是,我找到了视我如宝的美国老公,一家人给了我超过原生家庭的温暖,感动的同时也让我唏嘘不已。

如今,我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真正的与原生家庭和解,原谅了过去。

现在,我们两口子已开启环游世界之旅,准备进入第三个国家。

在游历各国的同时,能够向全世界传授汉语文化,我感到特别知足和幸福。

(这是我跟林风在秘鲁市政广场前的照片)

01

1991年我出生在安徽黄山的一个林场里,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家里还有个比我小两岁的弟弟。

奶奶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她就一心想要把我扔到山里去,她还跟母亲说:“你就是扔十个也没有人会知道的。”可见她对我有多厌恶!

出生一年后,父母先是把我寄养到宣城的叔爷爷家,三岁的时候又把我送到小姨家。他们进城当了农民工,我成了留守儿童。

虽然我很爱我的父母,但是这辈子我最感激的人却是我的小姨。如果没有她,我想象不到会有一个怎样的童年。

她的家庭也不富裕,但是从3岁到7岁这四年间,她把我当亲生孩子一样养着,没有任何亏待我的地方,让我享受着跟表妹一样的母爱。

(这是我和妈妈的合影)

她不仅在生活上把我照顾得很好,还像疼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我,给我扎漂亮的辫子、做好看的裙子、帮我洗澡洗衣服,总是把我打扮得干净又漂亮。

她虽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但身上有很多发光的品质。

在性格养成方面,她勤劳朴实、乐观坚强的性格也对我的成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7岁的时候需要回户口所在地办理入学,我只能再搬到爷爷奶奶家。上学的学费、生活费都是父母出,爷爷奶奶负责给我做饭吃。

我对爷爷奶奶没有任何印象,加上他们本身就不喜欢我。在他们家的那段日子,我过得很不开心。

每到周五,小姨到学校接我的时候,看到我的头发凌乱、衣服脏破像个小乞丐一样,就感到一阵心疼。

(这是我小姨在做衣服的照片)

自从在小姨家回来以后,我就变得孤僻、冷漠和自卑,一度还有一种想逃离这个家的冲动。

那时候的我不知道这叫做孤独,只知道家里人都不喜欢我,这个家不想要我。

可是我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去,没有人可以倾诉,为了跳出这种情绪,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

母亲只读到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更能体会读书才是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最好的出路。她经常跟我说:“好好学习,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过上好日子。”

现在想想,母亲让我好好读书,其实也是想让我为她在奶奶面前争口气。毕竟因为我,她在奶奶那里受了很多委屈。

02

作为一个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学习是最有趣的事情。

小时候的我性格有点像男孩子,写完作业会跟小伙伴们一起趴在地上打弹珠玩,常常被爷爷奶奶批评没有女孩子样。

从上学开始,我就对学习有一种执念,每天放学都是先完成作业再吃饭或者出去玩。

有时候作业很多,要写到很晚。尤其到了夏天,蚊子特别多,我每次都会准备一桶水,把腿泡在水里,直到写完为止。

因为浸泡时间过长,我脚和腿上的皮肤被泡出很多褶子。

(我和我上海英文学校的学生)

初二那年的期末考试我考了全年级第一。父母专门请老师和校领导吃了一顿饭,感谢他们对我的栽培。

那顿饭几乎花掉了我们好几个月的生活费,但是为了我,他们丝毫没有心疼钱。

后来我如愿以偿地考进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尽管学习基础很好,但是学习高中的课程,我仍然觉得有点吃力。

恰逢青春期的年纪,学习成绩出现了波动,我开始变得敏感,常常会毫无理由和征兆地哭泣。

现在想来,那种莫名其妙哭泣的行为应该是一种抑郁的表现,只是那时候我并不知道什么是抑郁。

我表面上看起来是个非常坚强、独立的女孩子,其实内心很脆弱。这种没有理由的哭泣更像是我发出的一种求救信号,可惜这种求救没有被人理解。

(这是我读大学时的Cosplay的照片)

我因为性格“剽悍”被同学们取了很多外号,像“母老虎”、“九阴白骨爪”、“东方不败”等。

好在那个时候我学习成绩很好,跟大部分同学们相处得还不错,老师也都比较喜欢我。友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压抑的情绪得以缓解和释放,没有走向令人担心的极端。

整体来讲,我的中学时代还是快乐的。我最愿意花时间做的事情就是心无旁骛地学习。

跟其他事情相比,学习是一个人全心全意付出后获得回报最快的事情。

高考时我发挥稳定,选择了四川外国语大学,专业是商务英语。

当时,父母希望我留在安徽境内,离他们近一点,强烈反对我去那么远的地方读大学。但是,我选择川外除了兴趣使然,其实更想离开这个让我感觉不到快乐的家。

(这是我一个人在美国工作时到旧金山旅行的照片)

03

我原以为离开家就好了,可到了大学,我却更茫然了。大学校园聚集着全国各地极其优秀的人才。

然而,看着这些人中龙凤,天之骄子,我中学时代名列前茅的优越感荡然无存。

我既没有令人过目不忘的颜值,也没有八面玲珑的社交能力,这让我感觉自惭形秽。在寝室里面,同学们讨论一些品牌,我一脸懵逼。

我觉得有衣服穿就很好了,从来不讲究什么牌子。

在追星方面也一样,以前我就是书呆子一个,啥都不懂。

我跟她们也没有太多共同语言。如果说高中时的我很敏感,那么到了大学之后,我不仅敏感而且自卑。

后来,我迷上了cosplay ,喜欢穿着不同角色的衣服出入校园后,室友们也开始有意跟我保持距离。

有一次,我跟一个室友说:“走,我们一起去上课吧。”没想到,她却跟我说:“我不要和你一起走,因为和你一起走,人家可能会觉得我是神经病。”

(这是我们四川外国语大学同班合照)

我的特立独行只是出于一种爱好,并没有想要标榜什么,更没有想去为难谁。她的话给我带来很大的伤害,再一次让我觉得自己是不被接纳的。

从那以后,我开始独来独往。

大学四年,因为恐惧社交,我没有交到知心朋友,唯一喜欢的娱乐活动就是打乒乓球。

平时我除了上课就是泡图书馆,周末的时候会做英语家教,赚一点生活费。

同时也在网上做志愿者,免费教成人英语。生活虽然单调乏味,但很充实。而且有书为伴,我的精神生活很充盈和丰满。

除此之外,我读的大多都是外国书籍,读的越多,我对外国文化和生活的好奇心就越重。

以至于在大学时代,我的心里就埋下了一颗“出国看看”的种子。

有了这样的想法,我后来所有行为都围绕着这个愿望开展。大四实习时,我做过对外汉语教学老师;毕业后,我在义乌做英语翻译,后来到上海做英语老师。

(这是我在义乌带客户去市场的照片)

刚毕业那会我想找一个有外派机会的工作,但是类似的工作都只要男生,我一直没有如愿。

后来,我的工作几经辗转。终于在上海一家学校做英语老师时,我争取到了一个去美国做互惠生的机会。

04

2016年5月底,我以互惠生的身份登上了飞往美国纽约的飞机。

说是互惠生,其实就是去帮美国家庭带孩子,教他们说汉语,有点保姆的性质。

刚开始我只签订了一年的互惠合同。我单纯想去感受一下他们真实的生活,看看是不是真像书里说的那样,并没有打算长期居留。

初来乍到,我还是遇到了诸多挑战,比如时差,饮食和人际交往礼仪。

我本身就是一个比较自卑的女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有点畏手畏脚。

(这是我离开家去美国时的行李照片)

一星期后,我逐渐适应了这里,也逐渐解开了困扰自己多年的心结,放下了对原生家庭的不满和怨念,学着与过去和解。

后来,一位美国教授朋友给我做了几次心理疏导,我变得更加积极、外向、阳光和自信,也更有力量和信心面对接下来的人生。

来美国这么多年,做互惠生那段时间是我最忙碌的日子。工作日要在寄宿家庭里教孩子,每周至少工作45个小时。

因为互惠生每年还要修够6个学分,每周我还要去美国的大学里上课。

周末的时候,我还会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比如当地人的聚会、节日、免费的草地音乐会、读书会等,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这是我周末参加国际友人聚会的照片)

我尝试过去酒吧主动跟陌生人交谈的勇敢,体会过因为迷路从流浪汉手里接过外套的温暖,也获得过给外国的朋友做一顿中国菜的成就感。

这一切的一切让我相信,无论以前的我多么逆来顺受,多么狼狈不堪。在这里,我可以大胆的向前走,勇敢的做自己。

比如我对汉服情有独钟,喜欢穿着汉服上街,不再担心别人异样的眼光和指指点点。

现在的我不再介意亲人对我的冷漠和同学对我的讽刺。

我知道,自己才是人生的掌舵者,逆风而上好过就地投降。

当我成功的把从前的自己打碎重塑以后,我的理想也发生了改变。我决定把看美国这个目标切换成看世界,并且要以这里作为起点,开启我的世界之旅。

(这是我当时准备申请的学校的名单)

在做互惠生期间,看着孩子们每天都在进步,我对成长也萌生出一种渴望。我没有任何人脉和资源背景,继续学习深造可能是最适合我的方式。

来到这里以后我才发现,在美国留学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05

跟国内的大学相反,美国入学门槛比较低。只要你愿意上学,一定可以获得入学通知书,但是能不能顺利毕业要靠脚踏实地的付出和努力。

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的时候,他们的意见是:“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还不如赶紧找个工作稳定下来,结婚生子有意义。”

他们的态度让我明白,在这件事情上,我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我本身英语比较流利,对中国文化也比较熟悉,最终选择的研读专业是对外汉语。

(这是我跟美国大学里面认识的朋友参加多文化聚会的照片)

在美国读研究生,首先要通过托福和GRE考试,其次要填报学校申请,提交学历证明和推荐信。

为了提高被录取的几率,我舍弃了所有的社交活动,把业余时间全部用来备考和准备各种文书材料。

我择校的前提是看学校能不能提供助学金,解决读书期间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

为了保险起见,我也跟寄宿家庭商量,能不能继续留下带教小孩,他们只要负责管我吃住和学费就行。

说实话,在我留学这件事情上,他们给我的帮助比我的家人还多,不仅热心的帮我推荐学校,还答应我用劳动兑换学费。女主人是一位大学教授,还帮我写了言辞恳切的推荐信。

要知道美国申请大学或者工作,对推荐信是很看重的,所以我很感激他们给我提供的援助。

(这是我在华盛顿博物馆的照片,在这里遇见了我先生林风)

2018年3月份,我先收到了芝加哥一所私立大学的通知书。

这所学校的知名度很高,能被录取我特别激动,遗憾的是,他们不能提供助学金。后来我又收到了爱荷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也没有提助学金的事情。

没有助学金,我的留学难度非常大。

就在我感觉要与留学机会失之交臂的时候,爱荷华大学告诉我,他们可以为我提供助学金。

前提是每周要在学校工作20小时,但金额可以覆盖我的学费和生活费。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喜极而泣。

这件事让我再一次明白,任何梦想都会在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下被照进现实。

(这是在爱荷华大学的照片,周围都是国际留学生)

06

读研期间,我把时间主要花在学习、参加活动、兼职汉语老师和旅行四个方面。我这么热衷于参加各项活动,是因为来美国后我喜欢上了交朋友。

我想从他们身上了解异国文化,并期待有一天能有机会亲身体验。同时,我也会邀请他们来中国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虽然我申请到了学校的助学金,但是在结束了互惠生的工作以后,我还是希望自己能有一份固定的收入,这样我就有条件继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所以,在爱荷华读书期间,除了在大学教汉语,我在寒暑假也会兼职做汉语老师,教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说汉语。

这份收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的生活压力,让我有能力实现游遍美国的梦想。

(这是我跟林风在他Kansas家里的照片)

其实,在做互惠生的时候,课业负担不重的周末和节假日我都会到美国各个州做个短途穷游。

很多人对于旅游都有一个大的误解,觉得一定要有很多钱才可以旅游。

可是现实中旅游的方式有很多种,我选的就是穷游。不在乎住的地方是睡地板还是沙发,重要的是能去新的地方,遇到新的朋友,拥有新的经历。

通常我一个人旅行时,我会在通过旅行软件提前找好当地的宿主,约定好需要住宿的时长,然后启程。

为了向接待我的家庭表示感谢,我也会给他们做中国菜,分享中国的日常生活和文化。

这种旅行方式让我收获了很多朋友和快乐。

(这是我跟林风和他父亲母亲的合影)

旅行,不仅增长了我的见识,也让我遇见了愿意相守一生的爱情。

我跟林风,就是因为旅行遇见的。

他是一个阳光自信的美国男孩,英文名字叫Chris。林风是我结合自己的名字和喜欢的汉字给他取得中文名字。

07

2017年3月,我在网上发布了一个到华盛顿旅行三天的计划,恰巧被林风看到了。他说可以带我在华盛顿著名景点和博物馆游玩,前提是我得教他说中文。

林风带我逛华盛顿博物馆的时候,边走边跟我讲博物馆里的相关知识,像一个专业的导游一样。而且,他学中文也特别认真和勤奋。

旅行结束时,他还给我发了十几首自己弹唱的歌曲让我在飞机上听,让我感动不已。

(这是我和林风在为宿主家庭做中国菜的照片)

从华盛顿回来后不久,林风就向我表白了,我也坦诚对他的好感。

虽然他不是第一个跟我表白的男孩子,但确实是第一个让我打心底喜欢的。只是我俩隔着好几个州,我正在备考,看不出来我们的感情会有什么结果,就没有立即答应他。

2018年5月,我需要回国办理留学手续。

就问林风想不想跟我去中国看看,没想到他一口就答应了,连签证都准备好了!

我本打算带林风回我的老家看看,却遭到了母亲的阻拦。

她担心村里人看到我带回来一个外国人会议论纷纷,更怕我下次换个人带回来会被说三道四,影响不好。

我觉得母亲的这种担心很可笑,但还是尊重了她的意见,只是带林风在合肥玩了一圈,没有去我的老家。

(这是我和林风在合肥植物园的照片)

在中国待了40天左右,林风计划回美国去。跟林风朝夕相处得越久,我对他就越依恋,就想在他走之前确定俩人的关系。

于是,当我去送林风跟他在车站一起等车时,我鼓起勇气问他愿不愿意跟我谈一场恋爱。我虽然没什么恋爱经验,但是我打心底里不喜欢异地恋。

然而,当遇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人时,别说异地,就是异国,我都不介意了。

林风几乎是在我问出这个问题的下一秒就回答说:“我当然愿意。”他说喜欢我的特立独行和勇敢坚强,觉得我是个很特别的女孩子,非常希望我能做他的女朋友。

就这样,认识一年多以后,我们确立了恋爱关系。

(这是我跟林风在墨西哥旅行时的照片)

我从来没有对一个男生如此心动过。遇见林风后,我才体会到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欢是什么感觉,甚至会因为担心错过他变得主动。

我一直相信最好的感情一定是从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开始的。

而林风,就是我在自己最好的年纪遇到的那个最好的人。所以,我想跟他好好谈一场恋爱。

回国的那段时间,我过得充实又开心。我很庆幸从对原生家庭的误解和怨念中走了出来,学会理解家里人的行为和做法,学会安放自己的情绪和期待。

出走归来,我更加坚信:距离淡化不了亲情,冷漠稀释不了血缘

当一切手续准备妥当,我重返美国,这次是以留学生的身份来的。

在我到公寓之前,林风就把空空的公寓填满了我需要的生活用品,我心里一阵感动。我想,只有心里有你的人做事情才会考虑的这么周到细致吧。

(这是我跟林风领完结婚证时的照片)

留学的生活精彩又充实,林风带我去了很多城市旅行,体验了露营、划艇、攀岩等。所有我以前没做过和不敢做的事情,林风都带我体验了。

他说:“人就应该勇敢的尝试和创造,有挑战性的生活才值得追求。”

08

2019年寒假,我们在德克萨斯州旅行的时候,不约而同地说到了结婚的事情。

当时我拿的是学生签证,有效期只有三年,他非常希望我能以妻子的身份留在这里。

自从认识林风以后,他给我的生活制造了太多的惊喜和感动,让我在这个陌生的国家有了巨大的安全感。

最关键的是,我们都认为对方是彼此生命中难得的,我们都不那么在乎物质,喜欢学习新的语言和文化,还拥有共同的环游世界的梦想。

(这是我们的全家福照片)

2020年1月,在没有告知双方父母的情况下,我们就办理好了结婚手续,正式成为彼此的终身伴侣。

没有令人惊叹的彩礼,甚至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连婚礼都没有举行,就完成了人生角色的重大转变。虽有遗憾,但我们仍然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对于我们的婚姻,母亲是从极力反对到接受现实,毕竟她不希望她唯一的女儿嫁到万里之外。在她眼里这跟失去我差不多,更主要的是她担心我被欺负。

跟我父母的态度相反,林风的父母从头到尾都是祝福,他们尊重我们的决定,对我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这是和芝加哥好友观看马术比赛)

每次我们回家之前,他们都会把我们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买很多我们爱吃的东西。他们知道我爱吃辣,会特意给我准备我爱吃的辣椒酱。

婆婆知道我喜欢缝纫,还专门送给我一台缝纫机。

每当我做家务的时候,公婆、林风和小叔及弟媳妇都会参与进来,从来不会让我一个人干活。

对于我们环游世界的想法他们也是百分百的支持,而且会给我们提供很多建议和支持,这些都让我特别开心和感激。

在原生家庭时,我的任何想法都会受到打压和嘲讽,以至于我觉得自己除了学习好,在家里一点价值都没有。

尽管我知道父母也是爱我的,可我心里还是很难过。

但是,在新的家庭里,哪怕隔着语言和文化差异,我仍然感受到了尊重和温暖,因为爱让这一切有了温度。

(疫情期间我们练习如何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

毕业以后,我和林风一直从事网络教学工作,我教汉语,他教英语。

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一点不耽误我们的旅行,只要有网络,提前准备好教案,我们随时随地都能给学生上课。

除了网上教学,我也在大学里兼职汉语教学,林风则是纯网络教学。这让我们的收入得到充分保证,不仅能覆盖旅行开支,还能让我们保持不错的生活水准。

在我看来,教一门语言就像是建一座桥,连接不同的文化,不同背景的人。

其中,我对一个美国学生印象最为深刻。

当时他已经70多岁了,本身对中国文化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当他在网上看到我免费汉语公开课后就开始跟着我学习。

因为获益较多,除了团体课,他还专门报名了我的一对一课程。

(给学生练习做指导)

我还记得他跟我说:“是你让我意识到人在70岁的时候也可以吸收很多新东西来充实自己,我非常感谢你。”其实,他如饥似渴的学习劲头也同样激励着我。

在美国六年,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也在收获感动。

因为遭遇过来自至亲的嫌恶,我格外珍惜来陌生人的仰慕。

因为获得过别人无私的帮助,我自己也想为他人提供服务。

因为在异域他乡感受到温暖,我愿意与更多孤独的人为伴,把这些温暖传递给他们。

(这是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像个孩子一样很容易就欢呼雀跃起来)

如今的我们,以美国为原点开启环游世界之旅,墨西哥是我们的第一站,现在我们在秘鲁,再下一站是土耳其。

就这样一边传递中国文化和语言,一边游历各国,用梦想规划行程,用行程照亮梦想,惊喜就会在这环环相扣中编织成难忘的记忆和体验,走出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