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娜华:《精句》选读【14】

 思与远方1 2022-06-17 发布于浙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思与远方

发布有思想 有情感 有启迪的文章

  关注 《思与远方》  


思与远方国家  社会  生活  责任  


俞娜华《精句》

文 / 俞娜华      

俞娜华的《精句》显示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关注,对道德的呼吁,对生灵的悲悯。
 

460:不熟悉道书,如何启智慧?不熟读圣书,一智而九愚。

461:人靠自己的努力,可成灵性富有者。灵丰满,融自然。

462:聆听道德之言,就是聆听上帝之声。

463:唯教育能掘宝藏,让人类开窍获益。

464:扫墓放假唯某国,纪念不是唯扫墓。扫墓超脱不了前辈的灵,灵的审判权在神灵手中。

465:灵魂飞离转瞬即逝的尘堆,以往所有未知仍会昭然若揭。与其现实一生,不如重德一生。

466:可以不入扫墓大队,随时可去放入献花。一切的形式,都可有可无。

467:通经络,补气血,通道学,补神气。

468:祛病除根,根不除难去疾。

469:脊柱是能量通道,脑是通道的通道。脑瘫痪全身瘫。

470:无道之人,内有毒素。有道之人,死亡之时,自然入睡。

471:神经压迫、精神压迫、凡涉压迫,都会眩晕,心区不适。

472:人不爱人,唯爱动物,那是错爱,那是病态。

473:智者不会升天之际幡然醒悟,愚者醒悟己堕入地狱之门。

474:无人知晓自己的结局?天堂的钥匙在永恒神灵的手中。圣人即可知自己的结局。

475:传道人如“念经”,没有生动故事,没有现代插曲,难以生出效果。

476:材料可百炼成钢,人可锤炼出经典。

477:忠贞不渝奉守道,上帝必定会福佑。

478:在道之人,难陷悲伤。被福佑的快乐感,会冲淡人世之观。

479:愚者以财产自傲,智者以积德为荣。

480:切勿只顾私事而聊,也要专注净化心灵。心灵是永久,私事是扯淡。

481:进谏出章,为国效劳。愚忠为国,便是好汉。

482:许多人种没有道,所以生出了灾难。灾难是来于恶者,老天永远仁慈着。

483:不礼貌之人,绝对缺教育。

484:人类有原罪,要脱胎换骨,必须顺道行。

485:人不渴望,不会行动。无私行动,必有硕果。

486:不受教之人,管教是第一,惩罚是第二,放弃是第三,最终自取灭亡。

487:人世,最缺的是德才之士,唯多的是普通大众。芸芸众生,多为俗人。

488:爱小猫没错,不是抱床睡,不是同居室,否则碍健康。

489:孔雀不知自己奇美,人不知生下就有罪。所以评判美丽是上帝,上帝看人品,人习惯看外表。

490:人唯有敬道,才可获力量。人类所有的能量,与自然界不能比。

491:没有正道开路引路,不会拥有坚强毅力。

492:启迪心灵的书,才是必读之书。

493:没有无可救药的孩子,顽劣的老人无可救药。

494:无论什么年龄段,唯缺少教育的人,是无可救药之辈。

495:良善之人,必有耐心,擅长聆听。急躁之人,忙于赶路,路途有障,便不畅通。

496:有人声音悦耳,有人设计天赋,有人专业天赋,所有天赋之集,唯道高于所有。

497:欣赏白衣源源,拯救病人无数,有道昂首宽步。救人之命,功德无量。

498:人人像白衣天使干净,世界不会污水横流。制度不会太完美,各行各业存乱象。

499:上帝爱愚忠,会赐其所有。

500:有厚德之人,得力不费功。

501:相识有缘,牵挂是情,无牵无缘。

502:虎年抗原再抗原,发明有时是错的,浪费财力和物力,不抗过关众人多。

503:蒸蒸日上的孩子很少,所以要用胸怀去培养,用心敦促倾心正道之。

505:空气无色彩无形无味,没有它就无真正的色彩。

506:亲爱的人类,你们受苦了,为了消灭病毒,急需发明,所有急发,总有瑕疵。

507:德才之士的友谊,不会轻易被破碎。

512:平时无天,有事有天,天将无你。

end

品 读 交 流

天   使

——读俞娜华自传书《奇》
那天,作者俞娜华说,请您读读天使的书吧。天使,是她这个上帝信仰者与人交谈的自名。她说,天使在很短的时间完成长篇《奇》,同时又要准备执业资格考试,还常有恶人干扰。天使没有进过大学,但能笔译英语俄语文章,近几年还写了三本书。她告诉我,自己喜欢思考,有洁癖。每天四点多起床,除读写静思,就是运动和清洁房间,从没有请保姆和种点工。虽是网络字谈,我还是对她的勤奋及文字能力产生了不凡的感觉。
很快,我读到了《奇》。那是一部14万字的自传小说。自传,是指书中的主人翁方竹洁是作者俞娜华的人生缩影和寄托。她美丽高雅,有天生的预言才能和敏锐的预知感;她在牌桌上有无人能胜的天赋;她温良忍让,却以“上帝派来的便衣警察”的勇气,让心虚的权势者当面认错。称为“小说”,多是为了对书中原型及自己的必要保护,如电视剧“有雷同者,纯属偶合”的声明。它红色封面,在暗示什么,或商场明争暗斗的激烈和惊心,或难言尽的人生身心疲惫及隐伤。
自序说:“虽然故事的情节存在着许多真实性,但作为另一类信仰者,他或她阅后会有一种难以回过神的感觉。”的确,在我们这个因政治及利益而信仰、或说正在失去信仰的国度,读懂一部充满基督慈爱宽恕言行的书,需要一定的读力及积累。不知作者为何选择了从未谋面的我,并寄书征求我的感受。缘因她的直觉?我还是个在无神论社会中过来的人呢。为这难遇的博丛文字缘,我还是抽空认真为她写此感章。
《奇》的写法让我惊异。它放射状的叙事,用“心态”、“预言家”、“估量”、“生命”、“小飞虫的启示”等为小标题,常常用抽象道理展开说主人翁的现实生活和时代背景。它跳跃的思维,穿插着精选的生活场景描述,或淡化了小说的故事趣味,但更好地刻画了主人翁的灵魂状态。好的小说未必是故事情节化的,在其想象力翅膀,在其所展示的“灵魂的深度(鲁迅语)”,能让人思索而舒展生命的空间。我想《奇》做到了这一点。
主人翁竹洁(方竹洁)是上海某证券公司经纪人。她坚持做人“不欠别人和朋友”,婉拒了一些男士送的金钱首饰,人际交往习惯自己掏钱。她胜任亲朋,政府和警察,常以自己能为国家创大笔税收而自豪。在受邦(副经理邦策俊)的刁难时,她首先想的是金融市场的制度,不断向政府“进谏”,让邦为之不满,更对她加以挑拨和中伤,让她受经济损失和身心折磨。即使如此,她仍认为政府在不断采纳自己的建议,因为不断有新政策在整顿混乱的金融市场;在生命受威胁时,她会预感有政府的警察在暗中保护自己。
作为一个爱世人的信仰者,当然理应热爱自己的城市和国家。她这种稚纯的觉悟让我愧疚亦担忧:竹洁这样一个纯善的女性,处在职场利益争斗最激烈的大上海金融界,对手又是那样强大、阴险和无耻。秀才遇到兵,道理何说清?她何能立足生存?
书给了我答案:竹洁是个外表柔弱内心强大的女性。她有优秀的感召组织能力,有超人的预感预见性,让国内海外的朋友及信任她的客户们安然度过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及一次次的股灾,而此带来充足的客户源。她坚信正义必胜邪恶,对威威、灿沉、李跃等“小人”的纠缠,她当面说理,再从经济上让步,意让他们心灵觉醒。她继以信函的方式,对他们家人说清原由,告诚他们的下代,不要步不仁义的后尘。书中的几封信,如给年轻人的“三封信”,给“醉汉”、“登登的情人”,以及邦策俊的信,情理并刚,充满正气,让人警醒和震撼。善意的让步,洞察人性的把控,关键的书函配合,显示了她的睿智谋略,让她在职场上傲然独立。
然而,《奇》并非仅旨写自己的职场故事及股海的众生百态;仅在揭露券商的腐败和阴险,如揭露邦如何扣压劳动合同,以低劣手段克扣职员的资酬;如何借说系统故障,私下将别人的客户转归自己;如何阴谋挑拨客户与经纪人的矛盾,让对手应付不及;如何招用低价临工并不给社保金,将钱收入自己的口袋等。《奇》的旨意,更在于宣扬人间道义的力量和包容宽恕的基督思想。并告诉读者,对道义的信仰,对上帝和先贤的敬畏,那才是无限精神力量的来源之地。
从这个意义来说,《奇》是一部关于哲思之书。以下例子或更可说明。一个小飞虫被蜘蛛网住了,竹洁将它解救出来,她认为这善行还象征道义对受邪恶所困之灵魂的解放。那个年轻服务员,贪袋了竹洁的钱。竹洁没有当面责备她,也未叫酒店处理她,而认为她谋生不易,择机再找她谈并给她钱,教育她不要做昧良心的事,以此解放困缚她心灵的“蜘蛛网”。等等。其自序说:芸芸众生,有多少灵魂在堕落?竹洁以天使的角色,要以哪怕是微薄的力量也要解救身边堕落的灵魂。
因此,即使对她迫害有加的“大小人”邦,在其当面认错后,竹洁也撤销了经长期准备的、走了法律程序的血泪控诉。让我想起雨果《悲惨世界》那个主教和冉阿让以德报怨的故事。这类故事,在我们推崇以牙还牙以血制血国度,说“奇”类是并不夸张的。序言说:“世俗没有奇,心善才出奇”。《奇》名之意,或如斯焉。对比“夺过鞭子抽敌人”的阶级观,作者的“以救人灵”,告别仇恨的宽恕观当然更圣洁,站立得更高。
竹洁虽为白领,却不取媚权贵,不附庸商潮,不追求政治时尚,那样风格鲜明地独立商界,当然会阻力重重。对自己的人生,她说,“天使在人间,常在水边走,难免不湿鞋。’天使每天喜欢心灵与上帝的交流…义人的义,繁体字的义,下面是我,上方是羔羊。《圣经》说上帝就是羔羊…”。让我知道,天使应有“义人”的本质,但以“羔羊”示人。
我还喜欢俞娜华的辨思语言,让人难以够及。在“X光前”章,她说,人们看堂皇的星级宾馆时,只会看到它多么气派、豪华,而看不到它内在、设计者名字和设计思想;人们喜看美女裸体,而不会视看她的灵魂;人们常是“非自己的子女不爱,非自己的利益不管”,“常不知道什么是灵魂,什么是永久”。在“梯子”章中,她问,思想的梯子为何不可以伸得无穷高?是因为人们过于重视肉体物质,忽略文化精神。有多少人会思考“义”“善”从何处来?
她说:“任何一部小说诗集,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够完善,但代表正义的作品,它总是能光芒四射,在人间飞扬光彩,永启后人”。说得真好。我确信,生命之浮世极需正义的使命感和从善向善的信仰,这个大迷惘的时代尤为如是。

《思与远方》特约评论员温景星

评论员简介

温景星,现居广州市增城区。当过基层医生,就读过电大文科班,做过办公室文秘科工作。偶有格律诗在当地文学杂志《荔都》发表。

思与远方:灵魂的诗和远方

作者简介

俞娜华,作家,诗人,笔名“天使祖籍江西婺源,出生于上海,抗美援朝战斗英雄俞斌之女。民革成员,上海浦东新区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上海光大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资深证券经纪人。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学院期间,以其惊人的语言天赋,多次蝉联上海市俄语统考第一名,学习俄语的影像资料,被苏联大使馆存档收藏。在早期职业生涯中,多次在专业期刊发表英文、俄文译作,其中《中国引起西方的注目》一文引起较大反响。业余爱好翻译,弹钢琴,健身运动,曾是上海市杨浦区排球队队员。诗文在人民网、《文学报》《静安报》《台湾好报《大河》《新民晚报》等报刊网发表。著有长篇小说《泪,被踩在脚下的爱》《奇》《天道人事》诗集《她所拥有》《寻找的音符》文学哲理书《精句》等。

 《思与远方》学习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