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汉寿县洋淘湖镇冲天村乡村振兴车间,工人们正在加工鞋底鞋面,一片繁忙景象。突然,一阵急促的“笃笃”声传来,一名左腿残疾,拄着双拐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只见他麻利地坐到缝纫机前,开始鞋面铲皮工作。他便是自强不息脱贫户蒋建军。 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1967年10月27日,蒋建军带着全家人的希望来到这个世界上。哪知命运捉弄人,3岁时,他不幸感染了小儿麻痹症,由于家里条件差,最后落下了终身残疾,左腿不能行走,只能靠拐杖维持日常生活。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小学毕业后,蒋建军便辍学在家。 虽然在父母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蒋建军却常常蹲在家门口,望着天空发呆。前面的路该怎么走?总不能一辈子靠父母养着吧?他想去干活儿挣碗饭吃,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但又苦于迈不开步子。那些日子,每天他都生活在迷茫和焦虑中。 1993年,26岁的蒋建军开始拜师学艺,经过半年多学习,他终于掌握了缝纫技术。虽然腿残疾,但他脑袋瓜却很灵活,缝纫机踩得溜溜转。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为家里挣钱了,还为邻里乡亲带来了方便,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在此后的人生中,缝纫机一直伴随他,成了他谋生的工具。 34岁那年,他拥有了婚姻。然而,新婚的喜气怎么也掩饰不住现实的残酷:妻子文姣没跨过校门,左手瘫痪,说话不清,走路不稳,只能用笑容与人交流。两个残疾人在一起怎么生活?这让蒋建军犯难了,随着大女儿和小儿子的出生,这个本不宽裕的家庭日子越发紧巴。 2012年,父亲因病去世,古稀母亲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老土的砖瓦平房在村里格外扎眼,家里唯一的高档家什就是一部老旧电视机。2014年,他们一家五口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再苦再累,绝不能让两个娃娃失学!夫妻俩暗下决心。 刚开始,蒋建军种了2亩多责任田,农闲时就为村民缝补衣服补贴家用,但一年下来,再怎么努力,也就挣个几千元,加上政府的低保,一年收入也不到1万元。2016年,县乡两级扶贫干部来到蒋建军家中,里里外外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扶贫干部对他说:建军,你们夫妻俩适合养鸭。 为什么要他养鸭呢?扶贫干部看到他家门口有一条排水沟,流经他家门口的面积大约2亩多,如果在岸边搭个棚,鸭子便可以进屋了。屋对面是别人的稻田,等到稻谷收割,鸭子就可以去吃掉在田里的稻谷,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加上距离家里近,夫妻俩也方便照管,这是一条适合蒋建军的谋生之路。 在扶贫干部的鼓励下,夫妻俩来了劲。依靠县残联提供的1.6万元扶持资金,夫妻俩购进200只稚鸭,搭建了鸭棚,开始了拄着拐杖吆喝鸭的别样人生。 谁知道,这“鸭司令”也不好当,需要很精准的防治技术。头几年,鸭子生病了,病情控制不住,一天死上好几只,有时候到年终只剩下百多只,这让夫妻俩很心疼。 这鸭子到底还养不养呢?徘徊之后,蒋建军还是坚定信心养好鸭。他到同村的养鸭大户那里请教,还买来专业书籍自学,一来二往,终于摸出了些门道,并学会了给鸭子打防疫针、喂药,养殖技术一天天提高了。现在,夫妻俩最喜欢听的就是鸭子“嘎嘎”的欢快叫声,那象征着这个家庭的希望。 养鸭让蒋建军夫妇尝到了甜头,2019年,他的200只鸭子获得纯收入近万元,加上在村里扶贫车间打工的收入,蒋建华家的综合收入达到3万多元,顺利脱贫。 蒋建军虽然只有一条腿能走路,但他聪明勤快,是家里的主心骨,一年到头忙个不停:时而在田边转转,时而到鸭棚看看,时而在缝纫机前踩踩,日子过得也还充实。妻子文姣虽然只能用简单的肢体语言和家人沟通,但她也尽职尽责操持家务。每当丈夫拄着拐杖从外面归来,妻子总是笑着递上一杯茶水,充满了温馨。不知不觉,一双儿女也渐渐长大,夫妻俩颇有几份成就感。 “你看,这是政府给我送的米面油,纸巾,还有这么多,真是好人哪!”5月28日,蒋建军带着记者参观他的爱心小屋。小屋内,堆满了生活物资,而这些,都是政府及社会爱心人士给他送来的。 接着,蒋建军又带着记者来到厨房,指着抽油烟机说,这也是政府送的,刚刚安装上去,去油烟效果很好。在卫生间,刚安装上的不锈钢门,一个坐便器,这些都是政府送来的。 “党和政府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不仅送物资,还给我的孩子送助学金,慰问金,我们一家人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才好!”蒋建军感动得掉下泪来。 他还清楚地记得:村里为他买过农药、化肥,为他争取过养殖业项目扶持资金,帮他种过责任田;县残联除了给他支持1.6万元资金发展养殖业,还给他送了一辆价值6000多元的电动运输车,解决了他的运输难题。2016年来,汉寿县纪委一直联系该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五年来,县纪委干部个人捐给蒋建华家庭的现金就超过了两万余元。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关爱,让这对残疾夫妇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去年,蒋建军养了400多只鸭,到村里的乡村振兴车间打工,加上低保金,残疾人生活补贴,孩子的教育助学金等,一年的总收入接近5万元。今年,女儿大学即将毕业,儿子初中毕业,一家人的生活即将发生重大变化。 今年2月,洋淘湖镇政府安排蒋建军在村里的乡村振兴车间工作,3个多月收入近万元。高兴之余,蒋建军新买了一台电动缝纫机,准备接受大公司的来料加工业务,为家里再增加点收入。妻子文姣则打理着家务,做饭搞卫生,给鸭子喂食,看着一家人勤劳忙碌的身影,记者心里唯有祝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