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T叔叔《修道病》连载(九)

 亿缕阳光 2022-06-17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我后来交大唸到第三年不念了,想说:跟家里面很用力地讲「我不念啦」,他们总要看到我了吧?结果,就硬是没人理我:我爸爸说「你看看,你不念,你继母多生气」;我继母说「你看,你不念,你爸多尴尬」──我还是最不重要的那一个。

就是这种「存在危机」,我的这个「有罪的自己」的意识就一直在那里,我好像永远都会有一种不安:我到底是不是值得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因为我有一个这样负面的信念基底,所以,我就会变成一个怎么样的人?变成一个「极端爱表现」的人,因为我要很努力地做一些什么表现、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得很优秀、很厉害,来企图证明「我是值得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这样的一种信念结构上的辩论战。

我好像要试图驳倒「我是不值得存在的」这个信念,所以要努力表现得很好、很用力,要用「做很多善事、积很多功德」之类的事情,来证明我是值得存在的,这是「伟大的自己」的信念群、跟「有罪的自己」的信念群之间的大战争。

这个东西所陷入的最惨烈的问题是什么呢?人类内在信念结构在战争的时候,它们不但不会对消灭,反而会彼此加强。

你想想看:如果有一个人本来就跟你意见相反,你没跟他吵架,他意见还没那么坚决,你吵了之后,他反而更固执了,对不对?小孩子扒在橱窗看玩具,你没吼「不准买!」,他看看也就罢了;你吼了「不许买!」,他反而是哭着闹着非买不可了。

一个人的意见、或说观念、信念这一群坨坨哦,「我执的坨坨」,是你愈跟它打辩论战,它就会愈坚强的。

现在已经可以科学检测出来了,比如说有一个人,他觉得「大家都不喜欢我」,然后他看了一本书叫作什么……那个教人要想正向信念的书叫什么?喔,《秘密》啊?对对对,看了这本书,而以为:「我应该要有正面的信念啊!」于是就频频告诉自己:「我是……很美好的!大家都是很喜欢我的……」对自己这样催眠再催眠,对不对?

而,当他在自我催眠、发正面信念的那个当下,他的生理状况,被仪器检测的结果,是免疫力极端的低落(或者说,是交感神经最为紧张的时候);自己跟自己打辩论战、或睁着眼睛对自己说瞎话、摆明了是有意识地要骗自己的时候,是免疫力最低落的时候──我的整个身体健康当年是让这个东西拖垮掉的。

当年我教书教得有点成就了,就渐渐沾染了「我可以帮助很多人,所以我是好人」的那种想法。

我2006年开始教书,2006年到2008年,我还算是「自得其乐」的状态:我自己也想读书嘛,那你给我钱,我读书给你听好啊。

可是等到这个商品的名气做得有点大的时候,我就开始有一种多余的幻想,因为外面的中医师会有──我也算是被带坏哦?哎,把责任推给他们──会有什么「中医救世界」之类的论点对不对?

这让我发现:「哦?中医可以救世界?」结果,在建立这个「伟大的自己」的时候,就变成自己开始跟自己打辩论战,好像随时都要帮助很多人、要积功德的那种感觉。

人要助人,比较好的情况是:我过得很幸福,如果你对我的幸福有兴趣,我可以分享给你听,我是为什么很幸福。这是一种健康的分享。

《庄子》里面有一句话「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你做你喜欢做的事,把你的快乐分享给别人,这样子也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可是重要的是,你做这件事情很快乐,不是为了别人。

或者,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

真正的「助人」是什么?不就是要让别人变成一个比较好的人吗?别人变成了一个比较好的人,具体的内容是什么?以结果论,不就是「他」会变成「对你比较善待」吗?

也就是说,如果一些本来不太好、不太善的人,跟你相处的时候,居然能变成对你不虐不欺,厚厚道道地对待你,这才是「你有帮助他好起来」的证据啊──代表你的确有拉出他埋没在内心深处的上帝、佛心。

──这逻辑听起来会不会很诡异?但,这就是《庄子》第七篇〈应帝王〉讲的道家超理性思考的结论,道家的「助人心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