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雁荡山神韵 进入雁荡山景区主景区,道路的两旁古木参天,群峰峥嵘,怪石嶙峋,洞幽泉清,不愧为“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东南第一山”等美誉。 它的奇绝表现在形态上,因时而化,依序而变。盛夏季节雷雨甫歇,大龙湫是一条奔腾不羁的白龙,从半天里探出身来,夭矫于空中,轰雷喷雪,吼声震天,百米之外,振聋发噬。游人在几十米外,犹能感受它飞花溅玉般的水珠。 美女晨起,娇而无力,如海棠春睡一般。那从连云嶂峰顶飘泻下来的水流,该是丝不是布,该是春风中的柳,不是烈日下的松,该是女儿家长发飘逸,不是男子汉怒发冲冠,那一种忽忽悠悠,晃晃荡荡,实在是让人难以描摹,难怪前人而言:“欲写龙湫难下笔。”……,天哪?这是开店的小老板,他对大龙湫的描述讲解,仿佛他是一位十分称职的导游或者是一位语文老师。等不及了,听了他眉飞色舞的介绍,我们便起身要去景区亲眼看看。堂客顺便问了一句“老板,你的第一职业不是做生意的吧?”他接着说“对,他不是做生意的,这个小店平时是他老婆打理的,他是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今天是星期天,他老婆回娘家去了,他便过来顶位。”哦!原来如此,怪不得他这么能说话。我们准备离开时,小店老板说你们这次来的不是时候,雁荡山景区已经有两个多月没下雨了,很干枯,瀑布没啦!看不到他所描述的景象,不过你们可以进去看看剪刀峰、马鞍岭、芙蓉峰、经行峡等地看看。听他这么一说我们的心情原来兴致勃勃,一下子就回到了“冰点”,十分十分遗憾,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却看不到景区的精华。不管怎样,即来之则安之,还得继续我们的行程吧!我们买了进入景区的门票,正式进入了大龙湫景区。 我们循溪左行,见前面有千仞绝壁成嶂,有一巨石平展壁立,状如石碑,即石碑峰。溯溪而上,有竹桥架溪上,桥上置茶花一盆,红花灿然。前面峰峦中一峰独竖。山峰巨石尖耸,一道裂隙从上贯下,有如巨斧劈开,形成两片。一片较粗,一片较细,如剪刀双刃,孤撑云表,此即剪刀峰。王思任所谓“分开千仞,欲见青天者。”峰顶处石稍有弯曲,有如合而未张的蟹螯,所以明代张肃之“易其名巨螯”。(《王季重十种·游唤·雁荡》)清乾隆年间袁枚有诗诵道:道:“远望双峰截紫霓,尖叉棱角有高低。倘非山里藏刀尺,那得秋云片片齐。” 《小仓山房诗集·剪刀峰》)剪刀峰后又有一峰高耸,山顶尖峭呈锐三角形,此即天乐峰,适值天气阴晦,山顶阴云弥漫,如烟腾空。青灰色的石壁上寸草不生,山脚下树木葱茏簇拥,衬托得山峰愈显高耸。山形随步移变幻,向时山上部左侧如蟹螯者,从此处仰望却又形如啄木鸟,正伸出巨嘴,啄咬树木。再前行,又变成熊的形状,正憨态可掬地昂首向前爬行。及至走过后回望,那还有什么剪刀的形状,而是变成了一根擎天石柱,所以她又有“玉杵峰”、“天柱峰”的别名。路边指示牌上面标着“桅杆峰”,一看可知为新奇,虽然比起剪刀峰名称略显新奇,倒也名实相符。前面有“一帆峰”的指示牌,回首一望,擎天一柱又变成了海上风帆。此真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如戴名世所说:“大抵雁荡诸峰,巧通造化,移步换形,其名字因象取义尚多有之;而路穷径塞,蒙翦于荆榛荒草之中,其奇未出于人间者亦不少也。” 月亮清幽而遥远,远处的群山似一个个剪影。从另一面看,合掌峰又成了情侣峰,少女裙裾飘逸,想必是山风吹拂,她双手深情地搂着男友脖子,那思念仿佛是浩浩江水,终于画上了句号,我似乎瞥见少女秋水明眸里的亮光,而男友像刚从远方风尘仆仆归来,身上的挎包还未及放下。 最伤心的是大龙湫。来到大龙湫,天色转暗,闻水声哗然,一瀑劈空而落,以草书之韵跌宕而来,却有一种婉约之美。瀑布呼啸,有乐之旋律,飞溅的水珠,让徐徐山风扯成柔曼的素绢,环绕于山崖石壁。古语云:飞瀑之下,必有深潭。深潭是飞瀑经年冲击而成的。 脚边游鱼在水中,有动有静,来来去去,可谓悠然。想必世间事,以自然为道,鱼游于水,鸟飞之天空,人不拘一格,各呈其才,一切按自然行走,就可见怡然。 喜欢雁荡山,想必是水滋养了山之灵气。一年四季水之变幻,正如情绪多变的女人。潭水中,有人撑了竹筏,穿越龙湫风景,水云烟雾分不清,疏影横斜水清浅,有一种古典的意境。 游完灵峰,就该游览雁荡瀑布,以大龙湫、散水岩、西大瀑、梅雨瀑、三折瀑最为盛名。这瀑布终年奔泻不息,随季节,晴雨、风力变幻莫测。形态各异。号称“天下第一瀑” 的大龙湫瀑布位于马鞍岭西3公里处,水从连云嶂下来,高约190米。徐霞客曾在游记中记载:“每当大雨刚过,怒涛倾注,变幻极势,轰雷喷雪。”雨极少时,瀑布从半空飘忽而下,不到几丈,犹如烟雾。微风吹来,随风飘转,落入潭中,忽成圆圈,忽成曲线,其状似游龙戏水。 领略了雁荡瀑布的雄壮,就要浏览雁荡46洞,46洞景色各异,奇妙无穷。46洞之中,以观音洞最高、天窗洞最险、仙人洞最大、仙姑洞最奇。观音洞镶嵌于合掌峰中,最早为唐代高僧善牧的居所。高100多米,宽深各40余米,洞内佛楼倚岩而建,高达9层。入口处为天王殿,内塑四大金刚,殿后377级石磴,直达顶屋,顶屋为观音佛像,端坐在莲花台上,此谓“一指观音”。灵峰古洞,位于鸣玉溪畔的金鸡峰下朝南之处,是元代地质灾害遗址。传说元代至正元年,突然山崩地裂,将原灵峰寺里无恶不作地主持静空等恶僧统统埋葬在岩底下,只有一个好心肠的伙夫僧由神犬引出洞外保全了生命。 6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将信将疑,以为这不过是一个传说罢了。近年来,在倒灵峰的乱石堆中发现一些破裂的盆、碗、罐、石臼之类的寺院遗物,人们才开始信以为真。1991年,雁荡山旅游公司开发了此洞,竟然使一个民间的传说故事变成一个真实的历史。因山崩时巨岩垒叠,形成众多洞窟,洞洞相连,形状各异,迂回曲折,深幽奇特。现在开辟有云雾、透天、含珠、隐虎、好运、玲珑、凉风七洞,供游客寻奇探幽。洞顶有东、西瑶台,登上瑶台,灵峰诸景一览无余。从洞顶往外望,天空仅留一线,人称“一线天”。洞内尚有洗心,漱玉诸泉,最顶层大殿旁有一洗心池,水质味淳甘洌。 游雁荡山,只需沿平坦的石子路缓缓前行,各色奇峰妙景尽收眼底,不必耗太大的体力。由大龙湫抵至灵岩,即小龙湫,双珠谷口有徐霞客青石雕像,徐霞客情有独钟雁荡山,曾三游雁荡。往前走为灵岩寺,四顾峭壁如刀削,寺宛若坐在天井,绕寺而过,渐闻水声潺潺,一路竹影婆娑如舞,行至二峰处,见一道飞流挂于山间,小龙湫袅娜仿佛一柔静的女子。 到了卧龙潭,此处景色让人惊叹连连,宛若进入仙境,远处山峰或浓或淡,湖水澄清如镜,山岚与天际间几抹白云倒映其间,着实温秀可爱。 喜欢一个地方,在于它悠远的气质和深邃的蕴意。雁荡之风景,以峰、洞、岩石、泉、门、嶂称胜,历经岁月烟尘,依然宁静悠远。 |
|